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23456《原子的构成》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群胜联合学校的化学教师韩成起,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中的课题1原子的构成。首先进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第四单元包括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化学式与化合价四个课题,内容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再加上前三个单元学生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感性认识不充分,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本单元的知识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课题1是原子的构成,本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但他们并不满足,还想知道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质量有多大等等,本课题的内容就是回答这些问题。通过以上分析并结合《课标》的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同时利用网络资源二次加工,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出实用的教学课件。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分析、讨论,了解原子结构的有关知识,初步了解假说与模型是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重要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体会科学发展的曲折性,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精神。教学重点:构成原子的粒子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原子的构成。二、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辅助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交流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首先利用化学史资料,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的发现经过,通过阅读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微观理论知识,加深对原子结构的理解。结合课本中的表格,列举几种原子的构成,采用对比方式,从表格中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归纳出原子的结构,为下一步学习相对原子质量做好准备。7利用多媒体课件,加深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内容及注意的问题。同时对本课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通过课件展示科学家的原子微观理论,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通过讨论,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在想一想,议一议,讲一讲,做一做的多样化活动中,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三、教学过程设计:1、通过引言展示课件,引出课题。2、进行课前复习:利用多媒体课件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予以评析。3、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4、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原子的结构及发现史,学生阅读资源与评价p56,原子的核式结构的发现,然后看课本p70课文第一部分,学习原子的构成,出示图片,了解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和质量情况,总结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5、检查自学情况,指名学生归纳原子的结构,并利用课件配合小结原子的结构,得出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6、通过课件展示表格内容:几种原子的构成,观察后回答下列3个问题:(1)、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吗?(2)、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吗?(3)、不同种原子之间有哪些区别?通过回答进行巩固。7、利用课件予以总结。8、进行第二部分内容的学习:(利用课件,出示标题:原子的质量——相对原子质量)通过课件表(1),观察几种原子的质量情况,说明由于数值太小,书写和使用都不方便,所以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利用课件强调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注意的问题。9、学生看图,找规律:通过图片,归纳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0、阅读p71课本中资料,了解我国科学家张青莲在科学发展中的贡献,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体会相对原子质量测定的学科价值。11、利用课件展示本课小结内容,并通过附录查找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巩固。12、通过课件展示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81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科学家的原子微观理论,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通过思考列出的问题,来了解科学发展的无限性,感受科学发展的过程,增进对原子结构的认识。14、布置家庭作业。(p72.1)9“认识氧气的性质”说课稿辛兴第一初中王玉郑连润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的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中“认识氧气的性质”。下面,我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大部分对本节课的构思设想进行说明。一、教学内容分析:(一)、教学内容、地位及作用本节内容主要是学习我们身边熟悉的物质“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和典型代表,是从化学学科特征出发,运用实验方法研究物质的开始,符合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本节既为学习氧气的收集准备了条件,又为学习燃烧与灭火储备了感性材料。(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0(1)通过日常生活和自然界的现象,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2)通过氧气的性质实验,知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氧气性质实验的探究,学会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2)通过对氧气的认识,学会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归纳思维能力,“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试验习惯。(三)、重点、难点1.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2.难点: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总结二、教学方法:演示实验、引导探索法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让学生单纯记忆前人的研究成果,更正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本节课的学习就是采用演示试验、引导探索法的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采用边实验、边观察、边记忆的方法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试验习惯,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三、教学过程本节课我打算用联系实际生活的具体实例引出课题。上海市民去西藏旅游时,常感到胸闷,呼吸困难,也就是所说的“高原反应”,这是为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氧气的性质。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g﹒L-1,而空气的密度为1.293g﹒L-1。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高原上氧气的含量少。1、然后向学生展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观察它的颜色、状态,并闻一闻它的气味,说出氧气的物理性质。归结出氧气的物理性质二.氧气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度三态变化无色无味气体1.429g/L不易溶于水-183℃淡蓝色液体-218℃雪花状淡蓝色固体2、让学生分别观察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通过讨论、探索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观察与思考】1.取一小块木炭,放在燃烧匙里,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观察木炭是否燃烧。2.再把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先观察它在空气中燃烧的情况,然后连同燃烧匙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观察现象。3.待燃烧停止后,立即向瓶内倒进一些澄清的石灰水,并加以振荡,再观察石灰水发生什么变化(图3-7)。[学生活动]:问题讨论1.木炭在氧气里燃烧和在空气里燃烧有什么不同?为什么?2.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有什么物质产生?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11[总结板书]: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碳+氧气→二氧化碳C+O2→CO2[实验]:演示[实验2—10]铁在氧气中燃烧【观察与思考】铁丝也能燃烧吗?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燃烧?铁丝燃烧是什么样的?取一根无锈光洁的细铁丝,把它绕成螺旋状,一端系一根粗铁丝,另一端系上一小段火柴梗,手持粗铁丝,点燃火柴梗后连细铁丝一同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图3-9),观察发生的现象(集气瓶内应预先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上一薄层湿的细砂)。[问题讨论]1.为什么细铁丝一端要系上一小段火柴梗,并点燃后再伸进氧气瓶里?2.细铁丝在氧气瓶里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的黑色固态物质(四氧化三铁)熔化而溅落瓶底,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3.本实验为什么要在集气瓶里预先装少量水或在瓶底先铺一薄层湿的细砂?4.推测镁条在氧气里燃烧将会有什么现象(回忆过去镁条在空气里燃烧的实验)?带着问题观察实验。[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板书]:2、铁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的黑色固体。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可用文字式表示如下:结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Fe+O2→Fe3O4[小结]:装氧气的集气瓶要预先装少量的水或瓶底铺上一层细沙,是为了防止生成的灼热的四氧化三铁跌落炸裂瓶底。[实验]:演示[实验2—11]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氧气除了和碳、铁等单质反应外,还可以和哪些物质反应呢?把燃烧匙里点燃着的一小段蜡烛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观察现象。待燃烧停止并冷却后,仔细观察瓶壁上有什么现象?取出蜡烛,向瓶里倒进一些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有什么变化[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板书]: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火焰十分明亮,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有水珠生成,水珠生成,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生成。结论: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氧气的化学性质:[板书]: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跟多种物质发生反应,同时放出热量,氧气具有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提供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我准备用以下练习巩固本节所学知识[巩固性测试]: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句话是指氧气的():(A)物理性质(B)物理变化(C)化学性质(D)化学变化122: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B、加热碱式碳酸铜生成了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C、氧气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易溶于水D、白磷自燃参考答案:C说明:A是镁条的化学性质;B是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变化;C是O2的物理性质;D是白磷自燃是化学变化3:下面是铁丝在氧气里燃烧实验的操作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B图中,螺旋形铁丝的一端所系火柴的作用是;D图的集气瓶里,水的作用是。(2)D图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铁丝在氧气里,生成了一种色的固体(四氧化三铁)。提示: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回答。答案:(1)引燃铁丝防止集气瓶炸裂(2)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黑(四)总结、扩展氧气是初中化学的代表物质,本节我们对氧气进行了具体辨析。其中,氧气跟碳、铁、石蜡的反应是本节的重点,大家要按照“根据现象得结论”的规律,掌握反应的现象及文字表达式。七.布置作业(章义形式印发)1.列表对比记忆演示实验的反应物、反应条件、反应现象(在空气中、在氧气中)、生成物、文字表达式。2.思考: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3.在三个集气瓶里分别盛满空气、氧气、氮气,用什么简便的方法能鉴别它们?4.用线段将在实验中观察到的下列物质燃烧时的现象,连接起来。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火星四射,有生成物熔化溅落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发出白光,瓶壁有水雾蜡烛在氧气里燃烧生成大量白烟5.有些鱼塘装有增氧机,即一种装有叶片的滚盘,滚盘一半浸在水中,启动后不断旋转,将水不断抛出水面,然后再落到池塘里。试说明为什么要用增氧机?增氧的原理是什么?6.某学生设计了比较氧气和空气密度的如下实验:将两个用玻璃片盖着的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一个正放在桌上,一个倒悬着,去掉盖着的玻璃片,半分钟后,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内,结果发现有不同的现象,于是他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你想实验中有什么不同的现象?为什么据此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以上是我关于“认识氧气的性质”一课的教学设想。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使每个学生不仅能达到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而且充分挖掘他们的知识潜能,感受到发现的愉快,成功的快乐氧气的制法说课稿13一、教材分析1、从知识结构来说:通过对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学生对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为本节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本节通过对氧气工业制法的学习加深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理解,通过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原理、操作以及分解反应的学习,步步推进。符合初中生的认识规律也为后面H2、CO2的实验室制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标题:该好好好好减肥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35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