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数据挖掘与识别 > 《兵车行》上课用课件
杜甫教学目标:1、培养诵读兴趣,在诵读中感受形象、再造形象,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感受诗人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2、联系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了解统治者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代表作:“三吏”(《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语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风格:沉郁顿挫诗人郭沫若题联: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仕途不顺: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身怀抱负,早年具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但因政治黑暗而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后仅任“兵曹参军”一职。安史之乱时,被叛军所俘,后出逃,奔赴肃宗临时驻地凤翔,受任为左拾遗。不久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此后不再为肃宗所重用。杜甫生平:晚年漂泊乾元二年(759)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后来,杜甫几经辗转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广德二年(764)春,严武举荐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杜甫因受排挤辞去官职,返回草堂居住。永泰元年(765)四月,严武忽然死去,杜甫失去凭依,乘舟东下,又开始了他晚年漂泊的生活。大历五年冬死于长沙与岳阳之间湘江上的舟中,终年59岁。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这首诗则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社会现实。写作背景《兵车行》属于歌行体。歌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很多。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行”是乐曲的意思。长于叙事,且多含感叹之意。古有“从军行”的乐府旧题,本诗没有沿用古题,而是缘事而发,自创新题,运用乐府民歌的形式,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连年发动开边战争,使人民深受其害。朗读感情基调:(悲愤)怨愤(激愤)基础知识:注音车辚辚()马萧萧()哭声直上干()云霄归来头白戍()边千村万落生荆()杞()行()伍línxiāogānshùjīngqǐháng.理清思路:1、送别场面2、征夫控诉天怒人怨文眼:“点行频”说明征役的无比沉重由征夫之口,从三个方面控诉了战争造成的巨大灾难。罪恶的战争破坏了人民的家庭生活。频繁的战争破坏了农业生产并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血腥的战争葬送了无数士兵的生命。关键句: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此二句有怨有愤,是本诗的关键句。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深刻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一语道破了苦难的根源,强烈抨击统治者的黑暗和残暴。这种果与因直接相衔对比的句式组合,把战争灾难写得极为痛切极有力度,极其强烈集中地展示了朝廷意志造成的流血成海的历史荒谬性。这首诗以描绘出征场面开篇,以勾画古战场惨景作结,二者遥相呼应,而这两句位于诗中,上应“点行频”三字,下启关于战争危害一段叙述,亦可谓之“居要”。一、结构层次:1、形式上采用古称“一头两脚体”的结构方式。第一段(“头”)共6句(按乐句计算),一韵到底;第二、三段(“两脚”)各14句,并四次换韵。从整体看,节奏整齐而又略有变化;且各段皆自有起结,析之则三,合则为一。2、、全诗分为三层,(1)开头七句,写边疆连年征战,行人被征召戍边,描绘了一幅震人心弦的送别图;(2)“道旁”十四句为第二层,写连年征召和战争给百姓造成的灾难;(3)长者十四句为第三层,具体地写了征夫久不得息百姓惟恐生男和战场尸骨遍野,令人不寒而栗的情况。凄惨诀别频繁征兵超期服役士兵命苦战争惨烈战事祸农3、层层推进的结构百姓怨愤二、生动的场景描写1、开头写士兵家属前来送别的场面。前两句写出征士兵。“辚辚”“萧萧”是听觉形象,令人有人马杂沓之感,可以想见出征士兵之多;“弓箭各在腰”是视觉形象,表明一切准备就绪,只待一声令下就要出发。后四句写士兵家属,突出地描写了他们的动作细节。“走”,表明这些人闻讯后立即跑了来,心情万分急切。他们料定,很可能这是生离死别,所以一见面就“牵衣”而泣,“顿足”而呼;待到队伍出发了,他们拦在道上,不让自己的子弟离去,而且哭得更厉害了,千万人的哭声汇成了震天巨响,仿佛吞没了一切……诗人用这些细节给这个场面渲染了极其凄惨的气氛,借此表达了人民对无休止的“开边”战争的怨愤。2、结尾写青海战场的景象,好像是用摄影机拍下的一个全景镜头:漫山遍野,白骨纵横,在阴沉的天色和蒙蒙细雨中,不时地闪出磷火,传来凄厉的鬼哭声。如此阴森的景象,真叫人不寒而栗!诗人这样来描绘古战场,其意仍在讽今──揭露“开边”政策的罪恶,颇能发人深思。三、名句赏析1、“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这是对前两句“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所作的形象说明,读罢使人心酸不已。古代孩子留长发,15岁开始用头巾束发。如今,一个刚到束发年龄还不怎么会束发的孩子就被征入伍,而且要到远离父母的北方去“防河”,这是何等可怜啊!所以,连里正也动了心,替他束发。人过40,头发渐白,又刚从前线回来,理当休息了,不料又被派到前线去。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统治者的残酷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2、“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这两句写社会心理的变化。在封建社会里,人们重男轻女,生男则喜,生女则悲;可是现在不同了,反以生男为“恶”,生女为“好”。这种变化是由繁重的兵役负担和士兵大量死亡的事实造成的,反映了人们心灵受伤害之深。上句是自我宽慰之辞;下句是哀叹之辞。以自我宽慰烘托哀叹,更显出哀叹之深。这样的心理变化也是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的有力控诉。主旨:诗人借送别的场面,激愤地控诉了统治者穷兵黩武的罪恶,阐发了他反对不义战争的思想,借诗批评时政,说出人民敢怒不敢言的心里话。《兵车行》不仅仅记述了当时征兵服役的一个告别场面,是史书记载的一个佐证,一种情绪,发出了那个时代人民反战的强音。通过学习,你能总结一下杜诗的艺术风格吗?沉郁顿挫沉,主要是就情感的深沉而言郁,主要是就情感的浓郁而言从字面上看,顿挫指语意的停顿挫折(间歇,转折)从结构上看,顿挫往往表现在起承转合处结构图解送别场面-----------悲壮痛苦①超期服役现象②死者众多---------怨恨原因③农村凋敝根源:“武皇”田园荒芜后果租税无出心里畸形---------凄惨战争惨状批判最高统治者
本文标题:《兵车行》上课用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359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