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使用说明本课件适用于中高级阶段汉语学习者可作为中国文化课相关内容辅助课件可配合《汉语中级教程——桥梁》(下)课文使用一位德国朋友根据自己德文名字的发音取了一个中国名字:魏特茂。有一天,他遇见一位中国老人,俩人聊了起来:老人:“您贵姓?”德国人:“我姓魏。”老人:“魏什么?”德国人:“为什么?姓魏也要为什么?”为什么会出这个笑话呢?中国人在问姓名时常常是先说自己的姓,再说自己的名。汉语中问姓名的对话通常是这样的:A您贵姓?B免贵姓х。Aх什么?Bххх。当然,同音字也给魏特茂先生增加了一点麻烦。wèi===魏/为一、中国人的姓1.1”姓”字的来源中国最早的姓,大都是“女”字旁,如:姜,姚,姒,妫,嬴等,表示人是由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姓”这个字形象地说明最早的姓和母亲有关系。姓=女+生1.2中国人有多少个姓?中国人的姓有5000多个,现在常见的不过200多个。张、王、李、赵等是中国最常见的单姓。中国人的姓有一个字的,也有两个字和两个字以上的。一个字的是单姓,两个字或两个字以上的是复姓,如:欧阳、诸葛等。宋朝时,有个读书人写了一本《百家姓》,里面收有500多个姓,其中60个是复姓。关于百家姓百家姓举例赵zhào钱qián孙sūn李lǐ周zhōu吴wú郑zhèng王wáng冯féng陈chěn褚chǔ卫wèi蒋jiang沈shn韩hán杨yáng朱zhū秦qín尤yóu许xǔ何hé吕lǚ施shī张zhāng孔kǒng曹cáo严yán华huà1.3中国人姓的来源最早的姓常常是来自于身边的事物。有的用所在的国家名为姓,如秦、赵、韩、魏、陈、宋等。1.3中国人姓的来源有的以官职为姓,如史、左、董、司马等;有的以职业为姓,如:做陶器的姓陶,算命的姓卜,当屠夫的,自然姓屠了。1.3中国人姓的来源创造弓箭的姬挥据古书记载,“张姓”的祖先名挥,本来姓“姬”,是黄帝的后裔,曾担任弓正的官职。后来,他的后人以他的官名为姓。由于“弓正”又称“弓长”,所以他们便把“弓长”两字合而为一,成为“张姓”了。1.3中国人姓的来源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后人元朝是蒙古人管治中国的时代。元灭亡后,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后人有些避难逃到西南(今四川一带),并且改用汉人的张姓。其它姓氏改姓张秦朝时,有个贵族名叫姬良。他在刺杀秦始皇失败后,为了逃避通缉,便改了姓张。他就是后来以足智多谋著名的张良。三国时,有一个将军聂辽也改姓张,他们的子孙后来成为张姓大族。1.3中国人姓的来源传说周朝时,有一个叫姬晋的太子,从小就非常聪明,还没成年,已经很出名了。有一年,河水泛滥,他在治水问题上和父王意见不同,与父王发生了争执。父王一怒之下把他贬为平民。姬晋和他的家人,从王室成员变成了普通老百姓。为了纪念以前的王族身份,姬晋就用“王”作为自己家族的姓氏。1.3中国人姓的来源相传在尧帝时代,有一种官职叫“理官”,负责解决人们之间的纠纷,分清黑白,然后作出公平的判决。当时的一位理官名叫皋(gāo)陶,公正严明,很受人尊敬。他的后代也继承理官的职务,并以“理”为姓。1.3中国人姓的来源到了商朝末年,有一个暴君叫纣王。由于他的理官常批评他,纣王一怒之下,把他杀了。理官的妻子带着年幼的儿子理真,躲到偏远的树林里去了。母子俩在树林里生活,渴了便喝山间的泉水,饿了就吃树上的野果。直到纣王被推翻后,母子俩才重返家园。1.3中国人姓的来源理真为了纪念自己在林间吃野果长大的日子,就把自己的姓由“理”改为“李”。“李”由“木”、“子”二字合成,既可解释为树上的果实,也可解释为树下的孩子。李=木+子1.3中国人姓的来源《百家姓》中赵姓排在第一位,是因为《百家姓》是宋朝编的书,赵姓是宋朝的“国姓”。960年,河北人赵匡胤于发动兵变,国号宋,定都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现在赵姓是当今中国的第七大姓。宋太祖赵匡胤1.3中国人姓的来源赵姓的祖先是造父。传说,造父得了八匹千里马,献给穆王。穆王乘着这八匹马拉的车子出去游玩。这时东南边的有军队造反。造父驾车日行千里,及时赶回帝都,带兵打败了敌人。由于造父立了大功,穆王把赵城送给他。从此,造父及其子孙便以封地为姓,成为赵姓。二、中国人的名2.1“名”字的来源最早的时候,人们是有姓无名的,见面的时候就是互相点点头打招呼,这个在白天没有问题,可是到了晚上怎么办呢?互相看不见,打招呼就需要互相称呼一下,于是出现了“名”。“名”字是“夕”字下边一个“口”,意思是晚上开口打招呼。名=夕+口2.2中国人起名字的方法在中国,名字不仅是一个代表一个人的符号,还包含着父母的愿望、甚至社会意义、政治意义。早在周朝时期,中国人已经在取名方法上总结出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名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充分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现在常见的取名方式有20多种。2.2中国人起名字的方法取名的故事中国古代有三个大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人们称他们为“三苏”。他们是父子兄弟,父亲苏洵在为两个儿子起名时,特地写过一篇《名二子说》。2.2中国人起名字的方法取名的故事苏洵说“轼”,是车前的横木,是用来靠着往远处望的,它的重要性,比不上车轮、车身等,但缺少它,就不是一辆完整好看的车子。以“轼”为名,就是希望儿子长大后不要成为只能是外表看上去好看的东西,要当个有用的人。“辙”是车轮子在地上压过的痕迹,时间长了就成了车道。说到车的好处,自然不会联系到辙,然而发生了车祸时,同样不会牵连到辙。以“辙”为名,就是希望儿子将来既能为国家建功立业,但又不会惹祸。长辈对后代期望、关爱,全包含在了这两个看似普通的字中。“轼”“辙”这两个字偏旁相同,字义相关,可见古人在取名格式和斟酌字义上是多么的谨慎与重视。2.2中国人起名字的方法纷繁的取名方式,造成了中国姓名文化的绚丽多彩。但我们还是可以发现其中有一些规则,是大多数人取名时所遵循,这反映着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是一种文化和习俗的传承。中国人取名常常从这些方面来考虑:1、符合时尚;2、有所忌讳;3、区别性别;4、注重形式;5、注重谐音。2.2.1符合时尚中国人的名字,不同时代的时尚特点非常强烈。“太甲、太乙,仲丁”,一看这样的名字我们就知道这是生活在商朝的人。那时人们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天干地支。所以历代商王都以十干取名。2.2.1符合时尚春秋战国时代,人们还处在原始泛神阶段,另外当时的渔猎技术和畜牧经济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因此,人们特别爱用动物的名字来起名,如董狐、阳虎、乐羊、西门豹、项燕等。2.2.1符合时尚两晋南北朝时,用虚词、梵语、道化词取名成为当时的时尚,如“之乎者也”的“之”,就非常时髦,出现过一大批以“之”为名的出名人物,如王羲之(大书法家)、顾恺之(大画家)等。王羲之顾恺之的画2.2.1符合时尚唐宋时诗词盛行,风气开放,取名方式和格格众多,但也有特点可寻。如“文”(文明)、“德”(品德)、“忠”(忠心)、“信”(讲信用)等弘扬品德的字,以及“老”(年老)、“叟”(年长的男性)、“翁”、“父”(甫)等表示年长的词大量进入人名。诗人杜甫2.2.1符合时尚到明清时,科举考试盛行,大家都想通过考试当官,于是“魁”(夺魁-夺得第一)、“奎”、“元”、“第”、“恩”、“光”、“禄”、“士”等字大量出现在人名中。2.2.1符合时尚现代人起名也充分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如:“王汉民”表达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建国”、“解放”等名的大量出现,则记载了1949年新中国诞生的时代巨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革中更是出现大量“卫东”、“红卫”等名字,上世纪五十年代大跃进时期则有“卫星”、“超英”、“跃进”等名字流行。2.2.2有所忌讳在取名时中国人有一些相对稳定的忌讳的东西,比如:意思不好的字,如“死”、”杀”;难写的、不常用的字;谐音不好或容易产生歧义的字;长辈或名人的名字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为了避免惹出政治上或伦理上的麻烦,还有希望在传世和使用过程中不发生谬误。随着时代变化,社会文化氛围变化,取名忌讳的内容也在发生变化。2.2.3区别性别中国姓名文化具有男性起名多选表现阳刚之美的字,如:虎、豹、大鹏、高山、万里、海、宏伟、雄、飞、建功、弘业、杰、天、刚、剑、锋、利、强、勇、胜等,如:王海涛、申小龙、胡一虎。2.2.3区别性别女性起名多选表现阴柔之美的字的特征,如:妮、娜、媛、婷、婉、菊、梅、芳、芬、莉、俊、丽、爱、娟、雅、洁等,如:柴静、吴晓莉、邓丽君、金妮娅。这些汉字都具有明显的性别特征,使人望名而辨性。2.2.4注重形式一般说来,中国人的名字常常是一个字或两个字,加上单姓和复姓全称,就成了两个字、三个字或四个字,如:王芳、李志伟、欧阳奋强等。中国人取名非常讲究寓意,即用各种取名方法选字的前提下,又兼重形式,以雅致、响亮、形体美观为首选,追求义、音、声、形皆美。这种特色,是汉字文化的音韵与造型的艺术性所提供的。2.2.4注重形式好名欣赏姓石的取名“石磊”,形式好看,意思是像石头般坚强;姓金的取名“金鑫”,自然是希望财富多多。有一位著名的电视主持人名叫:胡一虎,形式上笔画是:多-少-多,语音上姓与名的第二个字同韵:hú-hǔ;含义上:一只独一无二的虎,既辨别了性别也表达了希望。2.2.4注重形式名字趣闻有兄妹三人,老大叫“戈戈”,老二叫“弋弋”,老三叫“笺笺”。老大“戈戈”的儿子,叫“戎戎”。哈,你看他们像不像一家人呢?想一想:弋弋的孩子会叫什么名字呢?笺笺的孩子会叫什么名字呢?2.2.5注重谐音汉字的一字便是一个音节,往往又是一个词或一个词根,因此和姓连在一起,形成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整体,从而提供了一种简洁、流畅而又富有韵味的审美感受。如:朴雪花,取“飘雪花”的谐音和意思,吴迪,取“无敌”的谐音和意思,谐音的美感是中国姓名文化的特色之一。姓氏作为家族的传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繁衍子孙,传宗接代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传统的观念在慢慢打破。尤其人名的严重重复的现象,也促使人们在给孩子起名的时候,注意与众不同,于是在人名文化中,当代人起名在姓氏和人名的观念上也有了许多变化。三、当代中国人姓名发展趋势3.1以姓为名。有的人采用“合姓为名”,即用父母姓合在一起做名字。一对双胞胎儿子,因父姓华,母姓夏,两个孩子即分别名为“华夏”和“夏华”。此类名字还有“刘唐”、“吴苏”、“周李”等等。另有的人“拆姓为名”,即把父亲和母亲的姓氏拆开来作为自己的名字,例如有父姓“王”,孩子取名为“王工一”、“王一工”;有姓“胡”者,取名“古月”。3.2改单姓为复姓。最常见的是将父母姓合并为孩子姓氏而起名的。如父姓“胡”,母姓“任”,有孩子起名为“胡任文”;有父姓“袁”,母姓“苏”,给孩子起名为“袁苏英”;有父姓“刘”,母姓“杨”,孩子便起名叫“刘杨絮”。这样的起名,保留了父母的姓氏,同时合并为一个不同的姓氏,取单名或者二字名,重复的问题就可能少些,作为一种重视姓氏文化的民族,既能保留原有姓氏,甚而能使父母姓都在孩子的名字中,这似乎是目前许多父母为孩子起名的一种流行方式。3.3无姓起名有些人为了起一个别致的名字,采用了不用姓氏,只选一个富有文化意义的词来作名字的方式,如,艺术家中有“红线女”、“六小龄童”,文学家中有“柳青”、“巴金”、“冰心”等等。这样名字叫多了,就成为自己的正式名字,而原来的名字就被淡忘。现在有些父母给孩子起名都开始不用姓氏,而用类似于典故,或者偏于个人喜好的词组起名,如“田野”、“田间”、“云中鹤”、“范中流”等,在这里“田”、“云”、“范”等名字中的第一个字看起来是姓,但常常并不是叫这名字的人原有的姓。四、中国人称呼姓名的方式中国人在初次见面时,通常先只问对方的姓,是否问名要根据情况而定。即使已经知道对方的姓名,是否以姓名相称呼也要根据谈话对方的具体情况。比如与比自己年长的人、职位比较高的人打交道,直接称呼全名就不合适。四、中国人称呼姓名的方式在只知道对方姓而不知道职务的情况下:姓+先生,姓+小姐:赵先生、田小姐当我们知道对方的姓和职业或职务时,采用姓+职业、官职的称呼方式:张校长、刘老师、王处长年长的对年龄小的成年人:小+姓,小李,小林,表示关心、爱护年幼的对年长的称呼
本文标题:中国人的姓和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363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