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4-19世纪,西方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1、西方各国的工商业逐渐兴起,手工工场逐渐取代手工作坊,商人的地位不断提高;2、从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从近代科学的诞生到启蒙运动的兴起,人们的思想发生了重要变化;3、西方殖民者纷纷开始向海外拓展殖民地。4、资产阶级日益壮大,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西方一些国家先后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一)最后的盛世(1368-1840)一、“最后的盛世”的历史背景元朝明朝清朝13681644朱元璋清军入关二、“最后的盛世”的表现1、农业发展、人口增长17世纪初(万历)19世纪初(嘉庆)近2亿超过3亿材料一:自明代中期开始,浙江许多地方出现了改田为地(田:种植粮食作物;地:种植经济作物)的现象,棉、麻、桑、茶、花生、烟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杭嘉湖一带成为全国蚕桑生产中心地区,收入超过种稻,出现了买卖桑苗的市场,桑基农业开始形成。材料二:宋代有句民谚“苏湖熟,天下足”。“苏湖”是指苏州和湖州。到了明清时候,民间又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湖广”是湖南、湖北等地。P39结合宋代和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说说为什么会发生民谚中的变化?南宋”苏湖熟,天下足”明清”湖广熟,天下足”1、江南的先进棉纺织技术使得种植粮食的人数量减少,从事棉纺织业的人增多。2、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并推广,为江南地区农业人口流向手工业生产部门创造了条件。3、湖广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增长很快,除满足本地外,还销往江浙、徽州等地。2、手工业的发展元代黄道婆把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带回松江,促进了当地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使这里的棉纺织业更为发达。为什么明清时期江南的棉纺织业比较发达?——丝织业、棉纺织业、榨油、粮食加工、制瓷、采矿、冶铁、造船等3、商业的发展(1)商帮的形成:徽商、晋商商帮:内部互助共济,对外联合竞争的商人团队。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座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遥古城西大街的繁华地段。整座旧址占地2324平方米,用地紧凑,功能分明。但就是这样一座小小院落,开中国民族银行业之先河,并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徽商作为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其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当时,中国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一位,对外贸易长期出超。1720年181600千克1800年10442000千克英国对中国茶叶的需求量变化表18世纪60年代300万两/年18世纪80年代1600万两/年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变化表(2)工商业市镇的兴起(3)国际贸易的频繁4、社会生活的变化服务性行业日益兴盛,茶馆、酒楼、戏园增多。“我常观察天下大势,大概某地奢侈,当地百姓的生活就过得好,某地节俭,当地百姓的生活就艰难。吴越的百姓生活的好,主要的原因是风俗奢侈而从事工商业的人多。”你觉得这段话有道理吗?说一说你的理解。三、如何正确看待“最后的盛世”农业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体男耕女织仍然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最后的盛世——明、清(前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盛世的背后,隐藏着危机。农业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体,男耕女织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盛世的繁荣经济恢复和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人口增加农工商业发展(市镇、商帮、外贸出超)服务行业兴盛(茶馆、酒楼、戏园)
本文标题:5.1最后的盛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382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