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课汉代西域一.张骞两次出使西域1.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这时大月氏已定居大夏,无意再同匈奴打仗,张骞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他以汉使者身份与西域各国交往,扩大了汉朝的影响,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2.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欲劝乌孙东归故地,与汉夹击匈奴。这次仍末达到目的。但却进一步密切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关系,并导致后来乌孙与汉联姻。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26年•二.乌孙和汉朝联姻,密切西域各国和汉朝的关系•匈奴得知乌孙和汉朝通好,准备进攻乌孙,乌孙昆莫猎骄靡畏惧匈奴强大,便在公元前105年聘娶汉朝细君公主为妻。同时,也与匈奴和亲。数年后,昆莫军须靡又娶解忧公主为妻。这种联姻对密切西域各国与汉朝的关系,促进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后来汉朝统一西域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汉朝版图•1.公元前108年,汉朝出兵攻破楼兰、车师。前102年,汉朝打败大宛。前101年起,汉朝在轮台、渠犁驻兵屯田,并设立“使者校尉”,管理屯田事宜。这是汉朝在西域设置的最早的行政机构。•2.公元前68年,汉朝派侍郎郑吉、校尉司马熹到渠犁一带屯田;同年,郑吉率兵再次攻占车师。次年分兵屯田车师交河。公元前64年,汉朝任命郑吉为“护鄯善以西使者”,护南道。•3.公元前60年汉朝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统管南北二道各地,都护府设在乌垒城(今轮台东北)。西域都护府是汉朝中央政府在西域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机构。它的建立,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汉朝版图,成为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4.西域都护府管辖的范围,东起阳关、玉门关,西至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北抵巴尔喀什湖,南包葱岭山区;西域55国中除蒺ji宾,乌弋山离、大月氏、康居、安息五国因距离中原“绝远”不属都护外,其余50国,都在西域都护府管辖之下。•四.班超经营西域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1.西域都护府建立以后,西汉对西域进行了将近70年的稳固统治,王莽执政以后,推行民族歧视、压迫政策,引起西域各国的反对。匈奴乘机重新控制了西域。•2.73年,东汉政府进军天山东部,并派班超出使西域。同年,鄯善,于阗、疏勒等国归附东汉。第二年,东汉政府重设西域都护府,命陈睦为都护,恢复了对西域的统治。•3.91年,东汉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4.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东汉。这是我国同欧洲国家第一次友好往来。•五.两汉时期西域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往•两汉时期中原先进的农具和耕作、开渠、凿井等技术传入西域,促进了西域农业生产的发展。西域的农作物品种繁多,苜蓿、胡麻、胡豆(蚕豆)、大蒜、芫荽、石榴、核桃等传入内地,丰富了内地各族人民的经济生活。西域的良种马传入内地,成为军事、交通运输的重要工具,既壮大了汉朝的军事力量,又促进了内地经济特别是养马事业的发展。•中原先进的冶铁、炼铜、铸造等手工业技术也传到了西域,促进了西域手工业生产的发展。西域的毛纺织业发达,毡、毯等毛织品深受中原人民的喜爱。•汉朝的礼仪、制度、服装、建筑等,对西域有很大影响。西域的乐器,如竖箜篌,琵琶、唢呐等传入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文化生活,各族人民互相学习语言,文字,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交往。•西汉末年,佛教经西域传入中原。•六.“丝绸之路”的形成•汉朝统一西域后,我国同西方的贸易迅速发展起来,大批的丝绸从内地运到西域,再贩运到印度,安息,希腊和罗马等地,从而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西域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亚欧非各地•第四课唐代西域•一.识记:唐朝统一西域设置管辖机构•1.618年李渊夺取隋朝政权,建立唐朝。•2.630年,唐灭东突厥,同年伊吾城(哈密)主石万年首先举七城自动归附唐朝。唐朝在伊吾设置西伊州,两年后改称伊州。•3.640年,唐朝攻灭高昌麴氏王国,同时又夺取了西突厥占据的可汗浮图城(今吉木萨尔县),同年,唐朝在高昌设置西州,在可汗浮图城设置庭州,又在高昌设置安西都护府。•4.644年,唐朝平定了焉耆,疏勒,于阗等国,统一了天山南路,同年,唐迁安西都护府于龟兹。649年1月,设置焉耆、龟兹、疏勒、于阗四镇。统归安西都护府管辖,时称“安西四镇”。•5.657年,唐朝打败贺鲁,灭西突厥。在西突厥辖境设昆陵,濛池二都护府。昆陵都护府主管五咄陆部。濛池都护府主管五弩失毕部,二都护府归安西大都护府管辖。至此,唐朝统一了天山北路,统一了西域。•6.唐朝在西域设立的最高统治机构是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府。640年唐朝平定高昌设立西州的同时,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初辖伊州、西州和庭州,648年扩展至“安西四镇”及塔里木盆地,治所也迁到了龟兹。7世纪中,升格大都护府。唐朝平定西突厥后,设立昆陵都护府,管辖驻牧于楚河以东,伊犁河流域,巴尔喀什湖以北以东直至阿尔泰山一带的五咄陆部;设立濛池都护府,管理驻牧于塔拉斯河和咸海以北,楚河和巴尔喀什湖以西直至里海北岸的五弩失毕部;不久又在庭州设立金山都护府隶属安西大都护府。•702年,武则天增设北庭大都护府,取代金山都护府。这时,安西大都护府的辖区为天山南路,帕米尔东西,阿姆河两岸,西至伊朗。北庭大都护府的辖区为天山北路至巴尔喀什湖以北,阿尔泰山,巴里坤湖以西直至里海地区。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府是军政合一的统治机构,既是军事指挥机构,又是行政管理机构。•大都护府下的军事系统,唐朝前期可分为“驻防军”和“行军”两大类。•唐朝后期,在西域设置安西节度使和北庭节度使,节度使多由大都护兼任,总揽辖区内的兵马,财赋,民政大权。节度使的治所与大都护的治所相同。•都护府下的行政系统分为两种,一种是州,县制;另一种是羁縻府,州制。•州,县制仅实行于汉朝比较集中的伊州,西州和庭州。州设刺史,县设县令。由唐政府任命。州,县实行均田制,租庸制和府兵制度;政治,经济,军事与内地一体化。•羁縻府.州制实行于伊,西和庭三州和罗布泊地区以外各族首领所统辖的区域。唐政府保留原民族首领的政治地位,按其国家或部落的大小设置羁縻府,州;以其王都为府,以其部属为州,县。其都护刺史均由唐政府任命经过册封的原国王或部落首领担任,他们既是本地的王或汗,又是唐朝的命官,职位可以世袭,但仍需经过册封和任命。各羁縻府,州的内政自主;唐政府也不向庭州。羁縻府,州征收赋税。他们只向大都护府交纳少许军政费用。•回纥唐朝的友好关系•回纥是隋时铁勒族的一支,即韦纥氏部落,是今维吾尔族的祖先。突厥崛起以后,铁勒各部隶属于突厥。605年,西突厥处罗可汗残酷镇压铁勒各部,回纥联合仆骨,同罗,拔野古等部,奋起反抗,摆脱了突厥的统治,把自己的联合体称为回纥。628年,薛延陀汗国建立,回纥臣属于薛延陀。646年,回纥首领吐迷度配合唐军攻灭薛延陀汗国,占有其地,自称可汗,首创回纥政权,同年,回纥等13部首请求归附唐朝。唐太宗亲自到灵州,泾阳接受回纥各部落归附,并于647年,在回纥地区设置了燕然,金微等6个都督府和高阙,鸡田等7州,统辖回纥各部。•回纥兴起以后和唐朝一直保持着隶属关系,唐朝支持回纥可汗的世袭制,回纥帮助唐朝征战,安定边陲。•744年,后突厥大乱,回纥首领骨力裴罗自立为骨咄可汗,牙帐设在鄂尔浑河上游的斡耳朵八里,史称鄂尔浑回纥汗国。唐朝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鄂尔浑回纥汗国建立以后,回纥与唐朝的友好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历代回纥可汗都接受唐朝册封的汗号。•回纥出兵协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帮助唐朝收复了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唐肃宗称颂回纥与唐“一德同心”,说回纥助唐收复两京之功,是“义存之邦”,“可悬之日月,传之子孙”。•回鹘与唐多次和亲。•回鹘与唐的友好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民族关系史上堪称民族和睦友好的典范。•840年,回鹘将领句录莫贺借来黠嘎斯(今柯尔克孜)兵10万,攻破回鹘城(位于鄂尔浑河畔的哈喇巴哈逊),杀死其首领,鄂尔浑回纥汗国灭亡。回鹘人大部分西迁。•第七课清朝统一新疆•识记:一。康熙帝三次亲征平息噶尔丹战乱•准噶尔部在巴图尔洪台吉和僧格执政时期,同清朝一直保持着臣属关系,并坚决反对沙俄的侵略。•噶尔丹上台初期,为寻求清帝的支持,也曾遣使朝贡,但与此同时,他积极进行军事扩张,剪除政敌,加强自己的实力,自称“博硕克图汗”。1688年噶尔丹率兵三万进攻喀尔喀蒙古。1690年6月,噶尔丹以追击喀尔喀蒙古为名,发动了反对清朝中央政府的战争,为了平息噶尔丹的战乱,康熙帝三次亲征,在满、蒙、汉、维吾尔等各族人民的支持下,经过乌兰布通战役、昭莫多战役,摧毁了噶尔丹的主力。1697年,康熙帝第三次亲征,噶尔丹内外交困,暴病而死。•清军平息阿睦尔撒纳和大小和卓叛乱,清朝统一新疆。•1755年,阿睦尔撒纳在沙皇俄国的支持下,趁清政府撤军之机,掀起叛乱,妄图攫取统治卫拉特四部的大权。1757年5月,两路清军会师伊犁,准噶尔全线崩溃。6月,阿睦尔撒纳逃入哈萨克中玉兹。这时哈萨克中玉兹阿布赉汗率部归附清朝,并决定擒献阿睦尔撒纳。阿睦尔撒纳得知后趁夜逃奔沙皇俄国,同年在俄国病死,清朝统一天山北路。•1700年,策妄阿拉布坦出兵喀什噶尔,把自立为汗的维吾尔族宗教领袖阿合玛特和卓(白山派阿帕克和卓的孙子)抓到伊犁囚禁起来,同时把许多维吾尔族农民迁至伊犁为他们种地。阿合玛特在伊犁生下二子,长子名波罗尼都,次子名霍集占,既史称的“大,小和卓”他死后,两个儿子仍被拘留着。1755年,清军进驻伊犁,打败达瓦齐后,把大,小和卓放出来,并派兵护送大和卓波罗尼都到南疆去帮助清朝治理南疆;令小和卓霍集占留在伊犁掌管伊斯兰教,但小和卓背叛清朝,支持并参加阿睦尔撒纳叛乱。1757年清军再克伊犁前夕,小和卓逃亡喀什噶尔,叶尔羌等地,煽动、威逼大和卓和各城伯克,阿訇,发动反对清朝的叛乱。杀死奉命前往招抚的清军副都统阿敏道及其随员100多人;同年,霍集占自立为“巴图尔汗”。•1758年,清朝进驻南疆平叛,先后攻克库车,乌什,阿克苏三城。次年6年,清军分兵两路迅速收复了叶尔羌等喀什噶尔,并乘胜追击叛军。大,小和卓逃往巴达克山首领苏勒坦沙擒杀大,小和卓。清朝统一了天山南路。•大、小和卓叛乱是少数维吾尔族封建贵族,反动宗教头目所发动的一场分裂祖国的叛乱,所以叛乱一开始就遭到了广大维吾尔族人民的反对。他们积极支持并参加平叛,为清朝平定叛乱,统一天山南路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过程中,柯尔克孜族归属清朝并积极参加了平叛战争,为清朝统一新疆作出贡献。•阿睦尔撒纳和大、小和卓叛乱活动与清朝政府的平叛战争,就其性质而言是分裂和反分裂的斗争,清朝平定阿睦尔撒纳和大、小和卓叛乱,标志着新疆分裂割据局面的结束。从此,天山南北归属中央政府直接管辖。•清朝统一新疆,有利于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边陲的巩固和安定,有利于个民族人民的交往,合作和共同繁荣;符合蒙古族,维吾尔族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二.清朝前期对新疆的治理•清朝重新统一新疆后,在新疆建立了完善的统治机构并采用了许多有效的治理措施,如:实行军府制,设伊犁将军和伊犁将军府,统辖全疆军政事务;根据各民族,各地区不同的情况,实行伯克制,札萨克制,州县制三种不同的行政管理制度;在天山南北驻军,并在边防地带和交通要道设置卡伦,台站,组织屯田,屯牧,发展经济,整顿和改革地方财政等。这些措施不仅在巩固边防,维护统一,安定社会,发展经济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促使新疆与中原更加紧密的结合一体,而且使新疆增加了新的民族成分。如今天新疆的达斡尔族,锡伯族就是1763年,1764年先后由东北征调到新疆的索伦营、锡伯营官兵的后裔。•在清朝有效的治理下,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疆的文学也空前繁荣起来,出现了一些著名的作家和作品。如:维吾尔族杰出的文学家阿不都热依木·那扎尔及其代表作《热碧娅一赛丁》;柯尔克孜族著名的民间诗史《玛纳斯》等。•土尔扈特回归祖国•1630年左右,土尔扈特部五万余帐因受准噶尔贵族所迫,在首领和鄂尔勒克的率领下,离开塔尔巴哈台牧地,西迁到俄国
本文标题:18新疆地方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383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