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高考小说阅读复习课件(2015年真题)
2015全国卷Ⅰ《马兰花》(李德霞)全国卷Ⅱ《塾师老汪》(刘震云)2014全国卷Ⅰ《古渡头》(叶紫)全国卷Ⅱ《鞋》(刘庆邦)2013全国卷Ⅰ《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阿根廷〕莱巴尔莱塔)全国卷Ⅱ《峡谷》(阿城)2015全国卷Ⅰ《马兰花》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分析构思的妙处)3.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分析人物形象特点)4.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分)(分析情节的作用)2015全国卷Ⅱ《塾师老汪》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2.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分析人物形象)3.老汪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独特理解,其实源于自身人际关系的体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理解重要语句)4.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8分)(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2014全国卷Ⅰ《古渡头》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2.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分析人物形象)3.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分析情节结构)4.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分析小说结尾特点和艺术效果)2014全国卷Ⅱ《鞋》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2.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分析线索作用)3.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6分)(分析人物形象)4.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分析情节作用)2013全国卷Ⅰ《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2.“影子”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重要形象作用)3.小说主人公马里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分析人物形象)4.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分析结构技巧)2013全国卷Ⅱ《峡谷》2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22.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6分)(重要形象的作用)23.小说中的“骑手”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分析人物形象)24.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谷。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探讨作者写作意图)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BE)A项“不仅因为榆树同情他的不幸遭遇”说法不当;C项“装出来的假象”和“骗取梅镇人的同情”的说法错;D项对年轻人没离开的原因说法错。2.作品中的年轻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答:①作品中的年轻人是一个讲信用、重情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又知悔过、懂报恩,性格矛盾复杂的农村男青年形象。②为给女人治病,他欠了医院一大笔债,院方说还不上可以不还,他坚持要还。为了还债,他竟然利用人们的善良和同情心,用骗人的手段筹钱。还债后,他又真诚表示悔过和报恩,不失良知。3.这篇小说在构思上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小说构思上主要的艺术特色是运用了悬念法。作品一开始就设置了很多疑问,如跛腿年轻人是什么身份?他从何处来?他为什么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他腿上的伤是怎么回事?当梅镇人同情他关心他时,他却一直想着钱的问题,这又是怎么回事?一连串的疑问让读者百思不得其解。接着作者抽丝剥茧,逐步解疑,终使真相大白,让读者恍然大悟。4.这篇小说的内容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结合全文简要阐述。答:①人性是双面的甚至是多面的,要认识到人性的复杂性(或:认识到人的多重人格);②人不能用坏的方式或手段来实现好的愿望(或:人不能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③当今社会,善良的人要学会识别真假,不要轻易相信别人,善良和同情心不要被骗子利用;④人不怕犯错误,犯了错误要能正视并改正错误。(如有其他思考,言之成理即可)第一节把握小说的情节与结构第二节分析小说的环境第三节赏析小说的人物第四节赏析小说的语言第五节赏析小说的表达技巧第六节探究小说的主题高考在情节与结构上的常考点有:概括情节内容、分析情节作用、把握结构特点。(2014·高考江苏卷《安娜之死》节选)1.本文前五段写出了安娜的绝望,请简析其具体内容。答:(安娜)尽管期待渥伦斯基的回信,但先已绝望;看信后对两个人情感的彻底绝望;由此推广到对生存背景(人生、世界、命运等)的绝望。提示:①理清小说的结构线索。②把握小说的矛盾冲突。如果是全篇,看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在文中是怎样表现的;如果是局部,要留心构成故事发展的一连串细节,留心人物性格、心理、情感的变化过程。(2014·高考辽宁卷)小说最后才交代一年前数学家算错了账,这样处理有何作用?结合作品加以分析。答:①使故事情节平中见奇,形成高潮;②使女老板和数学家的形象更加丰满;③进一步揭示人际交往中情商重要性的主题;④增添作品的情趣,让人回味。提示: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间的关系;二是结构上。结构上是指情节本身的作用以及与其他情节之间的关系。另外,要注意根据提问形式来确定答题角度,如果是单一角度,即给定了答题角度,就按照给定角度来答;如果是综合角度,即没有给出明确的角度,就需要从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间的各种关系分析。情节的作用思考角度常用术语与环境的关系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与人物的关系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与主题的关系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主题,深化(升华、突出)主题与其他情节的关系埋下伏笔,设置悬念,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与读者的关系设置悬念以引起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等。这篇小说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这样安排的效果如何?答:小说在结构安排上使用了插叙。这样安排可以让小说情节更紧凑,内容更丰富,有助于揭示主题。小说主要写老婆儿外出寻夫,中间插入她对自己与老伴年轻时相恋相爱、相伴相助等往事的回忆。这些回忆都由眼前的雪景引发,合乎情理,显得自然,反映了老夫老妻之间深厚的感情基础。往事与现实两相照应,形成对比,更加突出了“老来伴”的重要性。提示:①要注意情节安排的顺序特点,如顺序、倒叙、插叙等;②要注意开头、结尾的方式和作用;③要注意设置悬念、铺垫、对比等技巧的作用。★2.小说多次写穆女士给自己的定位,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①写穆女士的自称,表现自欺欺人的称谓并不能改变她靠丈夫吃饭的实质。②写穆女士自我感觉为救世而来,实际上却处处自私,表现自诩的高尚并不会得到他人的认同。③写穆女士自认为永远体谅别人,实际上是为自己的吝啬找借口,表现人只有真正无私才能真正活出自己的价值。3.小说中引入冯女士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①冯女士对穆女士交际活动的报告体现出穆女士的忙碌,能够照应前文穆女士的忙。②冯女士与穆女士的对话能够揭示出穆女士善于自我陶醉的性格,使穆女士的形象更加丰满。③冯女士对穆女士的奉承以及穆女士的对答,暗含着作者对穆女士的批判态度。4.小说中的穆女士认为“她是为救世而来的”,你觉得她的所作所为对“救世”有无正面作用?请谈谈你的具体理由。答:无正面作用。①穆女士的所作所为只是满足自己虚荣心的行为。②穆女士看似为他人考虑,骨子里是伪善,同时,她的“善”并没有给别人心灵上的安慰,如方先生。③穆女士所倡导的救世观念不契合社会实际,即使她自己也不能切实履行。常见的命题角度:一、概括环境特点二、分析环境作用①抓住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可以概括自然环境的特点。②抓住人物生活的场景、接触的人物、生活的特定历史时期等,可以概括社会环境的特点。③无论是概括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要抓住具体描写的本质特点,提炼出核心的内容;切忌泛泛而谈。(2012·高考江苏卷)《邮差先生》1.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思考角度:抓住小说描写的内容:邮差先生平静的工作状态,邮差先生对远方来信的感叹,邮差先生与学生家长的友好关系,邮差先生给一位老太太送信时费劲而亲切的对话,邮差先生对递送坏消息的歉意及忌讳,邮差先生跟一个小子的友好玩笑,邮差先生对小城生活的满意及其恬淡的心境。邮差先生工作的闲暇、与老太太的对话及其心理活动,字里行间透露出舒缓的节奏。从中不难看出小城生活的特点。答案:平静,恬淡,人际关系友善,生活节奏舒缓。①对主题思想的暗示和深化;②对人物形象的衬托和铺垫;③对主人公活动场所的创设;④对时代生活的暗示;⑤对小说情节的推动;⑥渲染营造某种氛围和气氛。(2014·高考重庆卷)《东坛井的陈皮匠》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分析角度:可抓住一些关键字眼进行分析。“远离现代文明”“古奥”“唐宋格局”“明清街院”“五千年的大家族”“自然地洋溢着”,这些词句中所表现出来的正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和丰厚的历史底蕴。写这些是为塑造陈皮匠这个人物形象服务的,也为陈皮匠的活动提供环境依据,为表现文章的主题服务。(2014·高考重庆卷)《东坛井的陈皮匠》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答案:①突出了古城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和丰厚的历史底蕴。②为陈皮匠鲜明的性格特征的形成,提供了环境依据。小说中的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和景物等。它的主要作用有: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和文化,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故事气氛。作者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渲染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③烘托人物形象。环境是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所和背景的,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而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从而显露其性格。④推动情节发展。小说中不同的环境决定了人物的不同的心情和行为,作者借环境的变化暗示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风雪”的描写一步步推动了林冲买酒、草料场倒塌、避雪山神庙等情节的发展。⑤暗示社会环境。优秀的作者,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幅社会历史图画。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被当作社会环境的暗示。社会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所处的时代、社会和生活环境等的描写,包括城镇、农村、工厂、军营、机关、学校、商店等人物活动场所和地域风情、风俗习惯等社会风情的描写。①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明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深化作品主题。如小说《祝福》中的“祝福”风俗既是故事发生的背景,也是小说的主旨所在,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诅咒之情。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选AD。B项错,真正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杜君的悔恨,从而引出对他犯罪过程的回忆。“深化了小说的主旨”也不准确。C项概括不全面,外界的诱惑只是他堕落的原因之一。E项错在没有肖像描写。2.小说以“生死回眸”为题,有什么
本文标题:高考小说阅读复习课件(2015年真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383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