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必备教育学简答题
二、教育学简答题第一章1.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措施。2(1).原始形态的教育的特点?特点是:1.教育活动的非独立性;2.教育对象的平等性、普及性3.教育实践的原始性。2(2).古代教育的特点?1.学校的产生2.我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3.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①学校教育脱离生产劳动、脱离社会实践,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②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森严的等级性;③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④教育的形式单一。⑤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2(3)现代教育的特点?1.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日趋结合;2.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3.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4.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5.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3.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1.教育生产化;2.教育终身化;3.教育社会化;4.教育民主化;5.教育国际化;6.教育现代化;7.教育多元化。4(1).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2.有助于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热爱教育事业;3.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4.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推动学校的教育改革。4(2).学习教育学的基本要求?1.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3.要坚持批判地继承和借鉴。第二章1(1).教育本质的认识?教育的本质存在于教育的内部,是教育各要素间的内资联系,是由教育过程的特殊矛盾决定的;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两个最重要的能动的因素,教育者的教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是教育过程不同于其他社会过程和持殊矛盾。教育者的教育要求反映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即教育目的),它总是高于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通过教育者的培养和训练,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这就是教育的本质。1(2).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2.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①教育的永恒性;②教育的历史性;③教育的相对独立性)2(1).教育目的的内涵?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的、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教育目的所反映的是关于所培养人的质量规格等方面的规格性。2(2).教育宗旨、教育方针、教育目标的区分?教育宗旨,方针是宏观的。它反映一个国家或政府的教育政策和对教育的总体要求。教育目的是中观的,它反映一定社会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设想,是教育宗旨,方针内容的一部分。狭义的教育目标是微观的,他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目的制定出的不同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以指导学校进行各种具体的教育活动。3新中国教育目的的基本内核?1.社会主义方向性2.培养劳动者3.全面发展与独立个性相统一。4.素质教育的含义?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素质教育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色的教育。1.主体性2.全面性3.全体性4.基础性5.发展性。5.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1.遗传对个人发展的意义;2.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3.主动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的作用;4.能动的活动是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6.简述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1.教育受人的身心发展顺序性的制约,必须循序渐进地促进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2.教育受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的制约,必须针对青少年学生不同阶段的年龄特征,选择不同教育内容和方法;3.教育受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的制约,必须抓住身心发展的关键词,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发展;4.教育受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的制约,因材施教,促进青少年学生的个性化发展;5.教育受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性的制约,必须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7.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与生产力以及与生产力紧密相联的科学技术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本质联系是教育与经济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本质联系的集中体现。8.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教育与政治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联系,一方面,教育对政治有巨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教育的发展又必须受政治发展的制约。9.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与教育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本质联系,即:一方面教育影响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的发展又要受文化的制约。10为什么说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1.教育是转化经验、知识和技能,培养人的活动,具有不同于其他活动的规律;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3.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发展之间具有不平衡性。第三章1.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教师是知识和文明的象征,是人类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作用。教师的劳动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继承者与传递者。2教师是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创造者。3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发掘者,对人的智力开发起着奠基作用。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传授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2培养品德,塑造学生的心灵。3训练身体,发展学生的体质。2.教师职业的特点有哪些?1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也表现在对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内容的运用、选择和处理上。2示范性。教育史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必然具有强烈的示范性。3长效性。教师职业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3.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专业素质?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搞好教育活动的前提,也是衡量教师能否胜任本质工作的基本条件。教师要满足社会发展与育人的需要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1正确的教育理念2多元的知识结构3完善的能力结构:言语表达能力、教育和教学能力4.教师扮演了那些角色,如何处理教师的角色冲突?1“教员”角色2“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3“心理医生”的角色4“青少年的朋友”角色5“父母角色”6“榜样”角色7“研究者”角色;处理角色冲突:在工作中将许多角色融合和组织根据乌申斯基主张:严肃中渗着笑语,但不完全是玩笑;对人温柔可亲,但不甜得腻人;为人公正厚道,但不吹毛求疵;做人善良仁慈,但不软弱无能。5.学生的本质属性是什么?性是什么1学生是具有独特创造价值的人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3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4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学生6.学生的主要权利有哪些?1生存的权利2受教育的权利3受尊重的权利4安全的权利7师生关系的具体表现有哪些?1师生的认知关系2师生的情感关系8.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它有赖于教师、学生、学校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以及学生家庭与社会的有力配合。这些因素中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教师应做到: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观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的基本看法和观点。2深入了解学生:第一,对学生个体的了解。第二,对学生集体的了解。3使师生之间在做到相互信任,感情上相互接受第四章1.现代课程流派有哪些?1经验主义课程论2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3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4存在主义课程论5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简述课程模式的基本要素。简述课程模式的基本要素。课程模式的基本要素有:模式主题、功能与结构设定、支持系统与适用环境。2.课程开发的方式有哪些?课程开发的方式有课程引入、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创新。4.如何进行课程开发?宏观方面:1开展当代社会调查2审查学生实现自己目标过程中可能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3研究一般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育学生的情况4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5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5.简述课程评价的CIPP模式和CSE评价模式CIPP模式强调了对教育目标的评价。它是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四种评价组成。它是目前使用最为普遍的模式。CSE评价模式包括需要评价、方案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四个步骤。CSE评价是一种较为实用的评价模式,在课程评价中运用得尤为广泛。6.国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呈现了哪些新趋势?1扩大课程行政主体2创新课程目标3丰富课程内容4调整课程结构国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呈现了哪些新趋势7.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创新教育理论、个性教育理论、主体教育理基础是什么论、多元智力理论、综合课程理论、现代教育思潮(即教育终身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国际化、教育现代化)。8.什么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包括哪些内容?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研究和解决如恶化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教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创新意识的培养(2)创新思维的培养(3)创新技能的培养(4)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9.多元智力理论对课程改革有哪些启示?多元智力理论倡导积极的学生观、因材施教教学观、多渠道多形式重能力的评价观,因此,它滴教育的启示是:课程目标上追求全员全面发展;课程内容上追求多样性;课程实施上需要师生全方位合作;课程评价上体现发展性和创造性。10.简述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基本途径?通过以下基本途径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1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2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3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4建立起发展性的校内评价体系5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11在课程实施与评价中有哪些要求?1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课程2建立课程选课指导制度,引导学生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3充分发掘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共享机制4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第五章1.教学有哪些功能?1、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2、教学是传递人类社会知识、技能和文化遗产最有效的手段2.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模式有哪些?简述他们各自的基本操作程序?传递-接受模式(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知识)自学-辅导模式(定向-自学-讨论-启发-练习),引导-发现模式(提出问题-建立假说-拟定计划-验证假设),情境-陶冶模式(创设情景-参与活动-总结转化),示范-模仿模式(定向-参与练习-自主练习-迁移),目标教学模式(设定目标-前提诊断-出示目标-达标教学-目标检测)83.什么是班级授课制?请分析其有哪些优缺点?班级授课制是指将学生按大致相同的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固定的教学时间表现规定的时间和相对固定的教学地点(课堂),面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优势:1、扩大教育规模,加快教育普及的进程,并达到一定的教育质量优势(2)便于学生获得系统连贯的各科知识(3)便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缺陷:缺陷(1)由于集体教学,教学活动多由教师设计和组织,学生要适应教师的教学,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2)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3)不利于因材施教(4)教学内容,时间和进程都程序化、固定化、使教学活动缺乏灵活性和新颖性4.教学评价有哪些类型?按评价的价值标准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按评价目的和功能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按参与评价的主体可分为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按评价的方法可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5.如何进行教学评价?1确定评价目的和成立评价机构2根据目标编制评价指标体系3收集和处理信息资料4作出评价结论和制定决策6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包括哪些?1规定教学的语气目标,分析教学任务,尽可能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变化来作为教学结果的指标2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技能和学习动机,状态等3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度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4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5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6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7如何进行教学目标设计?1钻研课程标准,分析课程内容2分析学
本文标题: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必备教育学简答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384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