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财第二章国际贸易自由理论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自由贸易理论保护贸易理论自由贸易理论要回答三个问题各国为什么要进行贸易在贸易活动中是一方还是双方获利利从何来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现代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难点: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H—O理论及其悖论、技术差距论、产业内贸易论通过本章学习,把握国际贸易自由理论的基本内容,了解不同阶段的自由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第二章自由贸易理论及其新发展自由贸易理论的萌芽第一节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一、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1、提出背景及亚当斯密其人2、内容4、简评一、绝对成本(优势)论3、例证分析1、提出背景18世纪下半叶亚当●斯密对重商主义的批判:认为一国财富标志不是金银多少,而是贵金属所能购买商品数量2、内容含义:指从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出发,认为一国应生产并出口成本绝对低(或劳动生产率绝对高)的商品,进口成本绝对高(或劳动生产率绝对低)的商品,从而获得比封闭条件更多的利益。绝对优势的判断方法一:用劳动生产率衡量方法二:用生产成本衡量''jjjjLQLQ''jjjjQLQL小结:基本观点:由自然优势和获得性优势带来的绝对成本的差异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一国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其占绝对成本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占绝对成本劣势的产品,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结果可以使双方受益。基本思想:各国的对外贸易利益取决于各国生产商品的绝对成本优势。即一国在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绝对低于其竞争者时,该国就具有绝对优势。----用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换取本国绝对劣势的产品。英国葡萄牙1单位酒120人80人1单位毛尼70人110人3、绝对优势理论的例证分析例设英葡都生产毛尼和酒,生产如下可见:英--生产毛尼具有绝对优势葡--生产酒具有绝对优势按照绝对优势论,专业化分工生产如下表英国葡萄牙Q酒11.375Q毛尼1.71按照国际交换比=1进行交换,下表所示英国葡萄牙Q酒0(80+110)/80=2.375Q毛尼(70+120)/70=2.70总结:与封闭条件相比,英国多了0.7单位毛尼,葡多了0.375单位的酒.4、绝对优势论简评进步性解释和论证了国际贸易的基础和好处——它并不是一个“零和游戏”,而是可以实现贸易双方的“双赢”,并优化资源配置。从流通领域深入到生产领域,揭示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开展的动机。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成为反对闭关自守、自给自足的封建残余影响和重商主义贸易政策的有力武器,对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起到了推动作用。局限性但是,亚当·斯密的贸易理论所主张的互惠贸易前提条件过于苛刻,尚不具有一般性,只能解释现实中的部分国际贸易现象。解释如下:绝对成本说认为国际贸易的成因在于两国绝对成本的差异不存在绝对成本差异的国家之间就不能开展贸易吗?大米(吨)小麦(吨)中国100120美国80100中国生产两种商品的优势都比美国高,能否开展国际贸易?引出比较优势理论二、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比较利益说)1、产生背景2、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6个假设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一种要素不存在交易成本不存在交易成本和技术进步世界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生产的成本不变交易的对象是最终的产品2*2*1模型3、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均处于劣势(即不存在绝对优势产品),仍有可能进行互惠贸易。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或称比较优势产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大的产品(或称比较劣势产品)。比较优势的判断:方法三:机会成本''''BBAABBAALQLQLQLQ''''BBAABBAAQLQLLLQL''BABAQQQQ方法一:相对劳动生产率方法二:相对生产成本4、例证英国葡萄牙1单位酒120人80人1单位毛尼100人90人设英葡都生产毛尼和酒,生产如下可见:英--生产毛尼具有相对优势葡--生产酒具有相对优势按照比较优势论,专业化分工生产如下表英国葡萄牙Q酒0(80+90)/80=2.125Q毛尼(100+120)/100=2.20按照国际交换比=1进行交换,下表所示英国葡萄牙Q酒11.125Q毛尼1.21总结:与封闭条件相比,英国多了0.2单位毛尼,葡多了0.125单位的酒.5、比较利益论的简评进步意义历史上起过重大进步作用,为英国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贸易提供了有力的武器。比较圆满地解释了开展国际贸易的一般基础,比斯密的绝对利益论有了更普遍的意义。对国际贸易的现状具有更强的解释力。论证了各国无论生产力水平高低,都可按“有利取重,不利择轻”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都可以得到实际利益。其所揭示的国际贸易利益是一种短期利益对各国劳动成本差异的原因,贸易条件的范围及贸易利得的分配问题未触及比较优势理论的历史局限性片面考虑经济利益,忽视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随着环境改变,劣势可以转换为优势没有解决贸易交换比例是如何确定的没有说明总的贸易利益是如何分配的没有考虑需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本节小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李嘉图在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由古典贸易理论进入新古典贸易理论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贸易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即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和造成生产成本差异的唯一要素。以俄林等为代表的新古典贸易理论,又称现代贸易理论。其特征有两个:(1)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要素的框架下分析产品的生产成本;(2)分析时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法。一、背景介绍二、相关的几个概念三、要素禀赋论的基本假设条件四、要素禀赋理论的内容五、要素禀赋理论简评六、对H-O理论的实证检验第二节现代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一、背景介绍•解决李嘉图留下的问题: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故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简称“H-O模型”;又称要素禀赋论•对国际贸易有很强的解释力,至今仍是国际贸易的主流理论1919年,赫克歇尔发表《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与要素禀赋论1933年,俄林出版《域际贸易和国际贸易》第一次用生产要素密集法分析国际贸易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创建者,1977诺奖要素禀赋论(H-O理论)赫克歇尔(H)代表人物俄林(O)即H-O理论,用不同国家生产要素丰缺来解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产生的原因和一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特点。要素禀赋狭义狭义+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萨缪尔森)广义研究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反作用,说明国际贸易不仅使商品价格均等化而且会使要素价格均等化1942年,萨缪尔森《经济理论的运营意义》二、与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相关的几个概念生产要素: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的或使用的主要手段,通常指土地、劳动、和资本三要素,如果加上企业家才能则称之为四要素。要素禀赋(FactorEndowment)是指一国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要素价格(factorprice)是指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或要素的报酬。要素数量受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历史原因、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国与国之间要素禀赋的差异决定了产出的差异要素稀缺(factorscarcity)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相对于其他要素的供应量较小的情形。要素丰裕(factorabundance)是指在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相对于其他要素的供应量较大的情形。要素比例: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各种要素之间的比例。各种商品因其属性特点,生产中的要素比例不同。比如,农产品生产要求较多的土地,工业品生产要求较多的能源,纺织品生产要求较多的劳动,等等。要素密集度(FactorIntensity)是要素比例概念的延伸。指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入比例的大小,如果某要素投入比例大,称为该要素密集程度高。国家之间要素禀赋的差异:并不是指生产要素的绝对量在两个国家不同,而是指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量在两个国家不同如何判断两国之间要素禀赋的差异?四、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内容狭义+广义三、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假设(21页)一国将专业化地生产并出口较密集地使用本国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本国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两国要素禀赋不同,导致两国要素价格不同要素价格差异导致生产成本差异生产成本差异导致同种产品在两国的价格差异同种产品在不同国家价格的差异导致国际贸易发生两国要素密集度和要素丰裕度的差异形成了不同产品的比较优势1、生产要素供给比例理论例:日本的纺织品较多地使用了便宜的生产要素,即劳动,而美国的机器较多地使用了便宜的生产要素,即资本,则日本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出口资本密集性产品.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关于贸易的出发点:要素价格不同。关于贸易的结果:各国要素价格均衡化。2、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开展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保罗·萨缪尔森(Paul.Anthony.Samuelson)最后一个经济学通才芝加哥大学学士(1935)哈佛大学硕士(1936)哈佛大学博士(1941)1947年第一届克拉克奖获得者,1970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经济学》----当今世界最为实用和畅销的经济学教科书,已再版17次,是继穆勒《政治经济学》(1848)、马歇尔《经济学原理》(1890)之后的第三部经典教科书。凯恩斯宏观+传统微观“新古典综合派”A国(K丰裕)商品X商品Y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出口X进口Y扩大X生产减少Y生产要素投入增加释放要素需求较多的K需求较少的L供给较少的K供给较多的LK价格上升L价格下降B国(L丰裕)商品X商品Y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进口X出口Y减少X生产扩大Y生产释放要素要素投入增加供给较多的K供给较少的L需求较少的K需求较多的LK价格下降L价格上升说明国家间商品贸易对两国生产要素价格的影响A国贸易前W低R高贸易后W提高R降低B国贸易前W高R低贸易后W降低R提高均等国际贸易没有开展时,A国K丰裕K价格相对较低,B国L丰裕,L价格相对较低国际贸易开展后,A国K价格上升,B国L价格上升两国生产要素的价格均等结论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认为:两国在实行分工和贸易后,各自大量使用本国丰裕要素进行商品生产,从而使这类要素价格日益上涨;同时由于各自不断进口本国稀缺要素密集的外国商品,将使本国这类要素价格不断下跌。这样,通过国际贸易导致两国间生产要素价格差异的缩小最终使要素价格趋向均等化。局限性:要素禀赋论的不足五、H-O-S论的简评(23页)进步: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里昂惕夫之谜六、对H-O理论的实证检验?里昂惕夫其人谜的提出如何解释谜?1、里昂惕夫之谜LeontiefParadox代表人物瓦西里·里昂惕夫WassilyLeontief(1906-1999)里昂惕夫.doc里昂惕夫之谜是针对要素禀赋论所提出的一种质疑,它的提出成为西方传统微观国际贸易理论在当代的新发展的转折点。根据H-O模型,只要知道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情况,就可推断出它的贸易模式。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里昂惕夫,以美国的情况为案例,计算了在1947年进出口商品的要素比例。在1947年的数据中,里昂惕夫从167个行业的商品中选出净进出口额最大的10类商品,分别看看它们每100万美元的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中的要素比例(用单位劳动时间所需的资本美元值表示)。1947年1951年出口品进口替代品出口品进口替代品资本(美元)2550780309133922568002303400劳动(人/年)182.313170.004173.91167.81人均资本量13991181841297713726按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推断,美国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实际验证结果却与此相反。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推论与实际验证结果之间的矛盾,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由上表格可知(Km/Lm)/(kx/Lx)=1.31或者(kx/Lx)/(Km/Lm)=0.771证明:美国作为资本充足的国家出口的却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却
本文标题:财第二章国际贸易自由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386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