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A.2总论I项目背景A.2.1项目背景应包括下列内容:1项目名称、隶属关系及所在位置。2建设单位概况。3设计文件的编制依据和设计范围。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5前阶段工作内容简介。6改、扩建选煤厂现状描述。A.2.2设计文件的编制依据和设计范围应包括下列内容:1设计委托书。2前阶段设计文件、审批意见及批复文件或核准文件、备案申请报告。3需特殊遵照的有关工程建设规程、规范。4设计范围、投资范围,有关单位的设计分工协议情况。A.2.3前阶段工作内容简介应包括下列内容:1前阶段设计情况简介。2前阶段文件审批意见简介。A.2.4当所设计选煤厂含有改、扩建内容时,本部分除应包括上述内容外,还应描述改、扩建选煤厂现状、存在问题及时可利用的设备、设施等情况。II工程设计简述A.2.5工程设计简述应包括下列内容:1原料煤基地。2选煤厂建设规模、工作制度。3厂址及建设条件。4煤质特征、产品用途。5选煤工艺。6水、电、暖设计简要介绍。7主要建构筑物结构型式介绍。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9主要设计特点。A.2.6原料煤基地应描述入选原料煤矿井储量、规模、服务年限以及可采煤层、工作制度、采煤方法、提升运输方式、最大提升能力等。A.2.7厂址及建设条件应包括:1厂址选择情况。2供水、供电、通信、地面运输等外部条件。A.2.8煤质特征、产品用途应简要叙述选煤厂入选原料煤煤质特征、工艺性能以及选后产品的质量、用途、用户。A.2.9选煤工艺简述应包括下列内容:1所确定的原煤分选粒级、原煤可选性。2所确定的选煤方法、工艺流程和主要工艺设备选型。3从原料煤入厂到产品装车主要工艺过程的简要介绍。A.2.10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简要介绍下列内容:1选煤厂各项工艺指标:产品数量、质量,水耗、电耗、介耗。2占地指标、劳动定员。3工程总投资、吨煤投资。4选煤厂投资分析。III存在问题和建议A.2.11总论的最后,应根据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等。A.3厂区(或矿区)概况及原料煤基地I厂区(或矿区)概况A.3.1厂区(或矿区)概况的内容应包括:1厂区(或矿区)位置。2厂区(或矿区)地理概况。3气象及地震情况。4区域经济概况。A.3.2厂区(或矿区)位置应叙述拟建选煤厂的地理位置、交通概况及至各大城市距离,并应附厂区(或矿区)交通位置图或选煤厂区域地形图。A.3.3厂区(或矿区)地理概况应叙述下列内容:1厂区(或矿区)地形地貌。2山脉、水系及主要河流。3洪水情况等。A.3.4气象情况应介绍本地区气候特征、年降水量、冻结期、最大冻土深度、极端最高最低气温、主导风向、平均风速、最大风速等。地震情况应介绍当地地震资料记载的或国家地震局编制的地震资料所确定的本地区地震烈度。A.3.5区域经济概况应叙述厂区(或矿区)附近的其他企业、建筑材料来源、其他有益矿产等内容。II原料煤基地A.3.6原料煤基地应包括下列内容:1原料煤矿井及其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2煤层特征。A.3.7原料煤矿井及其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应包括下列内容:1入选原料煤矿井名称。2煤层特征。A.3.7原料煤矿井及其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应包括下列内容:1入选原料煤矿井名称。2原料煤矿井的采煤方法、提升运输方式及最大提升能力。3原料煤矿井设计能力,工作制度及服务年限。4原料煤矿井各煤层的地质资源/储量、工业资源/储量、设计资源/储量及设计可采储量,并应在有条件时附原料煤矿井各储量汇总表。5原料煤矿井开采顺序及各煤层逐年产量规划,并应附各煤层逐年产量规划表。A.3.8煤层特征应叙述下列内容:1井田含煤层数、主要可采煤层、首采煤层的名称代号,并应说明原料煤矿井(或露天矿)煤层特征,顶、底板岩性,夹矸层数及赋存情况,采煤方法等。必要时可列表说明。2各煤层分层开采、分层运输情况。A.4建设规模、厂址及工作制度A.4.1建设规模、厂址及工作制度应包括下列内容:1选煤厂类型、建设规模。2厂址选择。3工作制度。4生产能力。5服务年限。A.4.2选煤厂工作制度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煤炭洗选工程设计规范》GB50359的相关要求制定,并应说明选煤厂全年工作日数和每日工作小时数。A.4.3生产能力应以选煤厂的工作制度和设计的厂型为依据,分别计算并列出日生产能力、小时生产能力。A.5选煤工艺I煤质特征及可选性A.5.1煤质特征及可选性应包括下列内容:1煤质特征。2煤的可选性。A.5.2煤质特征应包括下列内容:1资料依据。2煤的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3煤的化学性质。4煤的工艺性能。5煤的工业用途。A.5.3煤的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应给出下列内容:1煤的宏观煤岩类型。2煤的显微组分。3煤的视密度、安息角、摩擦角、堆密度及硬度等,必要时应列表说明。A.5.4煤的化学性质应包括下列内容:1列出原料煤矿井各种煤样,包括生产煤样、煤层分层煤样和煤芯煤样的硫分组成分析、灰分组成分析、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及有害元素分析。2根据上述分析,对入选原料煤各煤层的煤类、灰分、水分、硫分、挥发分、发热量、有害元素等进行分析,并作出评价。A.5.5煤的工艺性能应结合煤的产品方向、用途,列出相关工艺性能指标。A.5.6煤的工业用途应根据煤的煤质特征及工艺性能,给出煤的可能工业用途。A.5.7煤的可选性应包括下列内容:1煤质资料的选取与调整。2筛分实验资料。3浮沉实验资料。4煤泥的浮选实验。5其他实验资料。A.5.8煤质资料的选取与调整应说明资料来源、采样日期、采煤地点及其资料的代表性。如需对煤质资料进行调整时,还应说明调整的依据。说明书中应附有设计采用的原始煤质资料。当无原料煤矿井生产煤样资料作为设计依据,需采用地质资料或相邻煤矿生产煤样资料进行计算时,应说明原煤灰分的预测方法及结果,筛分、浮沉资料的调整、校正方法及结果。A.5.9筛分实验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1列出各种筛分、破碎实验结果及综合结果表,包括:1)各煤层原煤筛分实验结果及其综合结果表。2)各煤层大块煤破碎后的筛分实验结果及其综合结果表。3)各煤层自然级与破碎级混合煤筛分实验结果及其综合结果表。4)各煤层自然级与破碎级0.5mm~0mm(或1.0mm~0mm)级小筛分实验结果及其综合结果表。2应根据上述所列各筛分、破碎资料,对块煤含矸量、原煤粒度组成、煤泥粒度组成、黄铁矿分布情况及块煤或块矸的硬度情况进行分析、评价。A.5.10浮沉实验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1列出各种浮沉实验结果及综合结果表,包括:1)各煤层自然级+0.5mm(或+1mm)级浮沉实验结果及综合结果表。2)各煤层大块煤破碎后+0.5mm(或+1mm)级浮沉实验结果及综合结果表。3)各煤层自然级与破碎级+0.5mm(或+1mm)级浮沉实验结果及综合结果表,必要时,还应列出不同粒度级别自然级与破碎级+0.5mm(或+1mm)级浮沉实验结果及综合结果表。4)必要时还应列出各煤层自然级与破碎级50mm~13mm,密度为1.4(或1.5)~1.8的中间浮沉物破碎后的浮沉实验结果及综合结果表。5)各煤层自然级与破碎级0.5mm~0mm(或1.0mm~0mm)级小浮沉实验结果表及其综合结果表。6)根据浮沉资料绘制相应分选粒级的可选性曲线。2应根据上述所列各浮沉实验资料,对各煤层煤的可选性、精煤理论灰分和生产率如何确定、各层煤不同粒级洗选难易程度的差别、各粒级硫分分布情况、重产物的数量及灰分高低进行分析、评价和说明。在有工业性实验资料时,还应说明与生产煤样筛分浮沉资料的比较结果。A.5.11煤泥的浮选实验应包括下列内容:1列出煤泥的下列资料:1)煤泥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结果表。2)实验室或工业性浮选实验结果表。2应根据上述所列资料,对煤泥的可浮性、适宜的浮选时间、药剂制度、预计精煤数量与质量进行分析、说明。如有邻近矿井选煤厂或近似煤种的浮选生产检查资料,应予分析对比。A.5.12其他实验内容包括:必要时所做的煤、矸石跌落实验,煤及矸石的泥化实验和煤泥沉降实验等。II产品结构A.5.13产品结构应包括下列内容:1产品方向与定位。2产品结构方案论证。A.5.14产品方向与定位应根据煤的种类、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工艺性能、洗选后可以达到的产品质量等条件,确定产品方向,进行产品定位。A.5.15产品结构方案论证应根据煤质特点、设计委托书要求、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产品的灵活性及综合经济效益等情况,进行产品结构方案论证,确定最佳产品结构。必要时可附产品方案比较表。III分选粒级、选煤方法及工艺流程A.5.16分选粒级、选煤方法及工艺流程应包括下列内容:1分选粒级及选煤方法。2工艺流程的制度及说明。A.5.17分选粒级及选煤方法应根据设计委托书、可研报告评审意见及项目申请报告的批复原则,以及煤质特征、用户对产品与质量的要求、确定的最佳产品结构,本着充分利用国家资源的原则,进行合理确定。对分选粒度上、下限的确定及选煤方法的比选结果应加以说明。说明的论述深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煤炭洗选工程设计规范》GB50359中的相关规定。A.5.18工艺流程的制定及说明应包括下列内容:1根据确定的产品结构、分选粒级和选煤方法,确定设计选用的工艺流程,并应附工艺流程图插图。必要时可进行主要工艺环节的比较。2说明原煤入选方式。3对设计选用的工艺流程应按各主要作业分别加以叙述。包括原煤准备、分选、产品脱水、煤泥回收及煤泥水处理等作业。4改扩建厂除应说明上述内容外,还应对原有工艺流程及存在问题进行必要的论述。IV选煤工艺流程的计算A.5.19选煤工艺流程的计算应首先说明计算依据;当采用多层煤混合入选方式时,应对各入选煤层比例的确定加以说明,并应列出在计算中采用的各矿、各煤层占入选混合原煤的数量百分数。A.5.20工艺流程计算应根据确定的工艺流程图,按照作业顺序及选取的指标进行。A.5.21流程计算应包括下列内容:1数质量流程的计算。2水量流程的计算。3介质流程的计算。4最终产品平衡表。A.5.22数质量流程计算应包括准备筛分和分选作业两部分内容,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准备筛分计算应给出筛孔尺寸、筛分效率(η)。2分选作业的计算应包括重选产品计算、浮选产品计算和次生煤泥量的选取,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重选产品计算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煤炭洗选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的相关要求和实际经营确定可能偏差或不完善度,并应通过计算机辅助优化,得出各段分选密度、最佳产品质量和产率指标。2)浮选产品计算应以煤泥可浮性实验报告为依据,计算出浮选煤泥的抽出率和灰分。没有煤泥可浮性实验报告时,可用煤泥浮沉实验做为计算参考。3)次生煤泥量应根据所采用的选煤方法、煤的软硬度或煤的易破碎、泥化程度选取。A.5.23水量流程计算应包括下列内容:1各作业用水指标。2选煤过程的用水量,包括循环水和清水。3选煤过程产品带走和损失的水量。4选煤过程返回的循环水量。5应补充的清水量。6计算全厂水量平衡,并应附全厂水量平衡表,表格形式应符合表A.2.23的规定。表A.5.23全厂水量平衡表表格形式项目水量(m³/h)项目水量(m³/h)进入系统原煤带入排出系统循环水浓缩机溢流···产品带走···精煤···中煤···矸石补加清水煤泥小计总计总计备注A.5.24当采用重介质选煤方法是,应进行介质流程计算。介质流程计算应包括下列内容:1根据工艺要求及有关作业的效率,确定流程中某些环节的悬浮液性质及数量。2按质量平衡原理计算出下列环节的悬浮液数量及质量指标:1)分选作业计算。2)脱介作业计算。3)分流量,补充水及补加浓介质量。4)浓缩作业计算。5)磁选作业计算。6)补加新介质及稀释用水量。7)编制介质系统平衡表。表格形式应符合表A.5.24的规定。表A.5.24介质系统平衡表表格形式项目各项指标(t/h)GGfGc进入补加介质合计排出产品1产品2产品3产品4合计差额0.0000.0000.000A.5.25最终产品平衡表及数质量流程图应根据数质量、水量和介质流程的计算结果给出。最终产品平衡表的表格形式应符合表A.5.25的规定。表A.5.25最终产品平衡表表格形式产品名称数量质量r%t/ht/dMt/aAd%M
本文标题:选煤厂初设GB范本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38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