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9高考古代诗词的分类阅读鉴赏
古代诗词的分类阅读鉴赏鉴赏离不开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鉴赏。很多考生只是停留在朦胧空泛的理解上,从而造成局部不懂或整体不懂的情况。要使诗词的理解不浮于表面,能深入主旨,关键是读懂诗歌。从题材入手解读诗词,不失为一种快捷的方法。虽中国古典诗歌浩如烟海,但高考中涉及的题材可以分类归纳,如:送别、怀人、思乡、怀古、记游、咏物、咏史、抒怀、闺怨、田园山水和边塞类。相同题材的诗歌在“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往往有相似、相近、相通之处。从题材入手,可以激活已有的知识积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可以迅速、准确地解读。备考时,要做到准确、全面、合理地分类。进行归类复习时,要对“形象”“语言”“技巧”的运用进行总结。解答技巧型试题要与内容的分析结合起来思考,这是得高分的关键所在。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很多诗人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常见标志: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等字。常见意象:“柳”“酒”“月”“水”等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在赠友送别类诗中出现过)常用技法:①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②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③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或反衬)。④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亲友的留恋和关切。常见情感: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一、赠友送别类诗词【相关链接】(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送魏二唐·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3分)答案:送别季节从“橘柚香”见出;联想到的诗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3分)解题思路:后一问可依靠平时的积累来解答。而前一问则可从其中的信息中反推:这个词语要能点明“季节”特征。(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简要说明。(4分)答案: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出悲凉的心情。(4分)解题思路:前一个词是直接抒发——因“别”而“醉”:好友离别,内心愁闷,举杯相送,浇愁而醉。后一个词是间接表达——明写天气,实写心情;看似因自然的“风雨”而“凉”,实是因内心的伤感而“凉”。(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具体分析。(3分)答案:三、四两句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3分)解题思路:首先要把握陆时雍评价的意思,明白这是运用想象手法,从对方的角度去设想、去表达,以此来拓展丰富诗歌的意境。这种写法在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杜甫《月夜》、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等诗中都有运用。【技法图解】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前途、理想、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这一去,山长水阔,与亲朋好友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常见标志:诗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西楼、高楼、危楼、危栏等。常用技法:①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②乐景衬哀情(或乐景写哀)。③侧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常见情感: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不定的孤苦。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二、羁旅行役类诗词【相关链接】(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江城子宋·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做:纵使。(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答案:“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2分)这首词抒发了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2分)答案: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2分)不同点:李词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2分)【技法图解】咏史怀古类诗词是作者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的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从而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常见标志: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词。常见意象:古人、古迹、历史典故等。常用技法: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②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③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④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常见情感:咏史怀古类诗词是“诗”与“史”、“咏史”与“言志”、“古”与“今”的统一结合。鉴赏时首先要弄清史实,其次要分析写法,领悟情感,体会意图。这类作品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比较苍劲悲凉,语言一般较含蓄委婉,风格或雄浑壮阔、格调悠远,或含蓄沉郁。咏史怀古类诗词通常:①表达希望能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雄心,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或抨击;③感叹古人能一展抱负,而自己年华消逝,怀才不遇,壮志未酬;④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无能,担忧国家前途命运。三、咏史怀古类诗词【相关链接】(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春日秦国怀古唐·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③萦纡④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④萦纡:旋绕曲折。(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答案:表现了诗人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5分)答案: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6分)【技法图解】中国山水田园类诗词源远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的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常见标志: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田园诗指主要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常用技法:(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白描与工笔;②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③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⑤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②乐景写哀情(反衬)。常见情感: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②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四、山水田园类诗词【相关链接】(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余杭四月元·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答案:示例一:使用对比(映衬)手法。(1分)如上下句之间的“朱樱”与“绿草”、“青豆”与“白鹅”的鲜明对比(上句中“朱樱”的“朱”与“青豆”的“青”,下句“绿草”的“绿”与“白鹅”的“白”的对比),表现出景物色彩的鲜丽。(2分)示例二:使用渲染手法。(1分)用丰富的色彩去描写初夏的水果菜蔬(“朱樱”“青豆”),表达悦目愉情的情操;用白鹅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2分)示例三:使用了名词排列(意象并列)的手法。(1分)如上句由“朱樱”“青豆”“酒”三个名词(意象)组成。下句由“绿草”“白鹅”“村”三个名词(意象)组成,使人产生一种画面感。(2分)(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一晴生意繁”指雨过天晴,到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2分)“一晴生意繁”体现在:①初夏成熟的樱桃鲜红,豆子青青,绿草茵茵,白鹅成群。②雨过天晴,江河水满,船只轻快地行驶;微风吹拂,袖影飘逸。③村庄里门户紧闭的人家寂然无声,而里面蚕事正忙。(2分)【技法图解】这类诗词大多和民族战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而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又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还因为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常见标志:标题往往有“行”“军”“征”“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风沙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等),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等),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常用技法:①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③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常见情感: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五、边塞征战类诗词【相关链接】(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度破讷沙①(其二)唐·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②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鹈泉:泉水名。(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2分)(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答案:通过“破讷沙”“战初归”“铁衣”富有边塞特征的景象和生活场景来判断这首诗的题材,是一首边塞诗。(2分)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
本文标题:2019高考古代诗词的分类阅读鉴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390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