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考点1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知识系统整合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源于教材最新考纲展示最新考纲展示最新考纲课程标准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知识系统整合整合知识夯实基础重点识记一、鸦片战争1.背景(1)政治上:英国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的封建统治日益腐败。(2)经济上: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世界强国;中国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3)军事上:英国船坚炮利,战斗力强;中国装备陈旧,军纪败坏。(4)对外政策上:英国为扩大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到处进行殖民扩张(根本原因);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5)导火线——中国的。禁烟运动2.经过(1840年6月~1842年8月)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3.影响: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中国的遭到破坏,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卷入。南京条约主权和领土完整独立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误区警示半殖民地的另一半不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另一半是半独立,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主权(注:若主权全部丧失即成为他国的殖民地);半封建的另一半是半资本主义,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重点识记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列强为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直接原因:清政府拒绝列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2.经过:自1856年10月,英法两国联合发动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火烧圆明园,战争结束。3.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4.影响(1)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2)清政府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洋务运动兴起,中国现代化运动开始起步。北京思维导图两次鸦片战争重点识记三、中日甲午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形成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2)导火线:朝鲜爆发起义,日军借机大举派兵入朝。2.经过(1)爆发:1894年7月,日军在丰岛海面挑起战争。(2)决战:1894年9月,中日海军在展开决战。东学党黄海3.结果: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内容危害割让、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进一步遭到破坏,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欲望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开放重庆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允许日本.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辽东半岛在华设厂4.影响(1)是继《南京条约》之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2)中华民族危机深重,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3)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俄国纠合德国、法国“干涉还辽”,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4)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开始进行军事改革。(5)中国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救亡图存斗争。通史链接中日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的救亡活动内容链接点政治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最为活跃,为挽救民族危机呼号奔走,其活动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是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经济实业救国文化接受西方民主思想,学西方深入到制度层面,由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重点识记四、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1.义和团运动(1)原因:民族危机加深,在华教会势力猖獗。中国人民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空前激化。(2)活动①提出“”的口号。②阻击八国联军进攻北京。③进攻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3)结果: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4)意义: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扶清灭洋2.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①根本原因:列强企图瓜分中国,变中国为殖民地。②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2)爆发:1900年6月,率领八国联军进犯北京。(3)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西摩尔内容危害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以关税、盐税作抵押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中国的税收被列强控制在北京设使馆区,允许外国驻兵保护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准许各国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惩办“首祸诸臣”等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4)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归纳总结列强侵华的五大趋势小试身手1.思考:有人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是清政府危机四伏的时期,请举例说明。提示:(1)清政府内部:咸丰皇帝病逝,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剧烈。(2)国内: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兴起,清王朝统治岌岌可危。(3)国际: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一度占领北京。2.思考: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中日甲午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其依据是什么?提示:中华民族尚未觉醒,民众没有充分发动起来,清政府单纯依靠李鸿章的嫡系部队与日军作战,清政府内部矛盾重重。3.判断:(1)俄国干涉还辽是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完整。()提示:×俄国认为《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损害了俄国在中国东北的权益,不利于其在东北扩张,这是其干涉的真实目的所在,并不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国家主权。(2)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提示:×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目的是镇压义和团运动,保障其在华权益。考点小结要点史料探究研析史料探究重点要点一两次鸦片战争【史料】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问题】根据材料概括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解读】项目结论审题要点从“屈辱、仇恨、自卑”到“希望”可以大体勾画出答案包括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材料信息(1)从“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归纳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从“民族感情油然而生”及所学分析得出“促进了中国的民族觉醒”【结论】(1)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洋务运动兴起,拉开中国工业近代化序幕。(3)促进了中国的民族觉醒。【深化拓展】西方列强侵华的影响1.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政治上: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中国的民族危机日趋严重,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经济上: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中国近代落后的主要原因。(3)文化上: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到侵蚀,大量文物遭到破坏,给中国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1)政治上:通商口岸的开辟,使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有利于中华民族融入世界发展潮流。(2)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3)思想上:严重的民族危机促使中国人民觉醒,开始学习西方,积极探索民族独立、民主富强的道路。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要点二【史料】李鸿章1895年3月19日在马关指出:“此次战争,实获两个良好结果。第一,日本利用欧洲式之海陆军组织,取得显著成功,足以证明黄色人种亦决不逊于白色人种;第二,由于此次战争,中国侥幸得以从长夜之梦中觉醒,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发愤图强。日本有不弱于欧洲各国之学术知识,中国有天然不竭之富源,如两国将来能相互合作,则对抗欧洲列强亦非至难之事。”——《蹇蹇录》中译本,第131~132页【问题】根据材料,简评李鸿章对中日甲午战争结果的认识。【解读】项目结论审题要点评论观点类问题需首先指出观点,然后对观点的本质和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论构成材料信息(1)从“第一”李鸿章对战争结果的认识,归纳出“否定种族歧视理论”(2)从“第二”归纳出“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促进了国民发愤图强”(3)从“两国将来能相互合作,则对抗欧洲列强亦非至难之事”归纳出“希望中日联合,共抗欧洲列强”所学知识李鸿章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在对外交往中维护清统治者的利益【结论】认识:否定种族歧视理论(对黄种人的歧视);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促进了国民发愤图强,希望中日联合,共抗欧洲列强。简评:其观点掩盖了战争的性质,没有看到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灾难,表现了其卖国求荣的一面和封建统治的腐朽。【深化拓展】近代前期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1.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强盛的资本主义。2.具体原因(1)组织和领导方面:清政府统治腐败;战前不作准备,战争中妥协退让,避战自保;打击、压制抗战派;将领贪生怕死。还有外交上被动,不了解时势,说明腐朽的清王朝不能担当起领导反侵略的重任。(2)经济、军事方面:近代以来,一直落后于世界潮流。经济、军事装备处于劣势。(3)发动民众方面:清政府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不可能也认识不到人民的力量,因而不能发动人民。(4)列强方面:近代前期,西方列强在侵华问题上以勾结为主,共同侵略中国,敌人的力量强大。高考源于教材深化教材对接高考概念阐释中华民族的觉醒民族觉醒的本质内涵是民族认同感和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的精神。进入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华民族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各民族之间空前形成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也在各民族共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达到了升华。1.鸦片战争——民族意识的萌发鸦片战争的惨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开始发生改变,人们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反对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2.中日甲午战争——民族意识逐渐强化中日甲午战争、列强瓜分狂潮使民族危机空前强化,首先是知识分子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紧接着是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命,民族意识逐渐强化。3.五四运动——民族意识的升华五四运动是一次全民族参与的反帝爱国运动,工人、农民、资产阶级空前团结,外争主权,内惩国赋,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使民族意识进一步升华。4.抗日战争——民族意识的高涨随着日本侵华的不断加剧,中国的民族意识进一步强化,形成高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民族复兴意识也达到了空前的觉醒。【突破训练】1.(2014年山东文综,18)“合议既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既成”是指签订了()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解析:D依据材料中“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等信息说明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很多人思想观念转变,积极向西方学习,故D项正确。《南京条约》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A项错误;《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均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故B、C两项错误。2.(2013年四川文综,4)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解析:D君主立宪是19世纪末中国的社会潮流,建立民主共和是20世纪初期的社会思潮,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C两项;19世纪60年代中国只引进西方技术,没有全面引进西方文化,排除B项;19世纪40年代、60年代、90年代,列强对华侵略,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从学技术到学制度阶段,D项正确。教材拾遗【命题素材】(材料选自岳麓版)中国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此外,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
本文标题: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考点1 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402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