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讲解:季晶晶小组成员:赵林莉,王慧,薛娇,陈婷婷德国德国•正式名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人口:8209万•首都:柏林•官方语言:德语•货币:欧元•面积:356970平方千米•国庆日:10月3日•宗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德国国旗德国国徽•地理位置•德国位于欧洲西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与丹麦相连并邻北海和波罗的海与北欧国家隔海相望,是欧洲西部邻国最多的国家。•莱茵河畔•边境线全长3758公里,从最南部的巴伐利亚州奥伯斯特道夫到最北边济特岛上的里斯特,相距876公里;从东端的萨克森州泰斯特至西端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塞尔康特距离640公里。全国总面积为357020平方公里(2003年12月)。地势北低南高,可分为四个地形区:北德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东西走向的高地块构成;西南部莱茵断裂谷地区,两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的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区,其间拜恩阿尔卑斯山脉的主峰祖格峰海拔2963米,为全国最高峰。主要河流有莱茵河(流经境内865公里)、易北河、威悉河、奥得河、多瑙河。较大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阿莫尔湖、里次湖。西北部海洋性气候较明显,往东、南部逐渐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平均气温7月14~19℃,1月-5~1℃,12月至3月为冬季,阿尔卑斯山区冬季一直到5月,夏季平均在20度。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山地则更多。1995年1月1日起,根据1982年国际海洋法协定,德国在北海和东海的领海由3海里增至12海里(约22公里),其面积各增加4100和1700平方公里。•历史沿革•公元前境内就居住着日耳曼人。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10世纪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国家。13世纪中期走向封建割据。18世纪初奥地利和普鲁士崛起,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组成了德意志邦联,1848年德国各地爆发革命,普鲁士于1866年的“七星期战争”中击败奥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联邦,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该帝国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因战败而宣告崩溃。1918年11月德意志建立魏玛共和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实行独裁统治。德国于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战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德国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占领,并由四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柏林市也划分成4个占领区。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翌年5月23日,合并后的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7日,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从此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德国作为一个地理单元在历史上曾经几经分裂,最近的一次分裂是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末,当时德国分裂为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TheGermanDemocraticRepublic,GDR)、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TheFederalRepublicofGermany,FRG)两个国家。并于1990年10月3日再次统一。•(一)欧洲的“火车头”•(二)政治地图的演变•(三)德意志民族及其均匀分布的聚落体系•(四)强大的制造业•(五)鲁尔区的“产业周期”德国(一)欧洲的“火车头”德国位于欧洲大陆中部,处于西欧通往东欧,北欧抵达南欧的陆路交通十字路口,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陆上德国与9个国家接壤,是欧洲除俄罗斯之外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其陆上交通和海上交通均十分便利。德国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经济实力雄居欧洲首位,在世界居第三位。与西欧的英国、法国等国相比,德国保持着稳定的经济增长。而在中、东欧各国走向经济转轨和出现剧烈波动的时候,德国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得利于从这些国家获得外部投资和欧洲市场的机会。虽然近几年德国的经济也陷入了停滞,但这个国家对欧洲的带动是历史性的。(二)政治地图的演变•●历史上,德国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状态,经济比较落后。•15世纪末16世纪初,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开始萌芽,但发展缓慢。•19世纪30年代,当英国的工业革命即将完成的时候,德国的工业革命才刚刚开始,整个经济远远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普鲁士军国主义的崛起,推动了德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1850—1870年间,其工业生产增加了一倍,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工业的比重提高。•1870年德国的工业生产超过法国,但不及英国和美国。•●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德国结束了数百年的封建割据,首次实现了统一,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作为战胜国,德国大大增强了工业实力,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和资源。•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到20世纪初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个工业强国。•一战的失败使德国的工业实力大大降低。•1925年德国的工业恢复到战前水平,重新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工业强国。•30年代法西斯政权统治下的德国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大力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火工业。•二战失败后,德国一分为二,东、西德国走上了不同的前进道路,分属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1990年10月3日德国再次实现了统一。(三)德意志民族及其均匀分布的聚落体系••德国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95%以上居民属德意志民族,只有在边境才•有少数民族。德意志民族祖先是古代日耳曼人。•长期的封建制度、众多的城邦国家,使德国的城镇聚落分布相对比较•均匀,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直到今天,德国特大城市仍然很少。•从自然、历史、经济等多方面条件来认识德国聚落均匀分布,主要原因如•下:•(1)德国的自然条件较为均一,普遍地适宜人类的生产活动。•(2)德国历史上众多的诸侯国都拥有自己的经济文化中心。•(3)自古以来,德国就是欧洲东西、南北的交通十字路口,交通和商•业较发达,全国河网众多,水、陆四通八达,内河航运为城镇的形成和壮•大提供了条件。•(4)德国注意控制城市规模,控制大城市,努力发展中小城市,分散城•市职能。(四)强大的制造业德国是仅次于美国、日本的世界第三工业大国,其生产部门齐全,体系完整,技术水平先进,制造业十分强大。电子电气、机械制造、汽车制造、化学工业是支柱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德国工业分布图•1、汽车制造业•德国是世界汽车工业发祥地之一,世界第一辆汽车,1886年诞生于德国。近几十年汽车制造业发展迅速,在出口商品中日趋重要,目前已成为德国工业中销售额最大的部门。德国汽车工业精湛、质量高,在国家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能力。戴姆勒-奔驰、大众和巴伐利亚汽车厂(宝马)是德国汽车工业三大巨头。•1.Benz奔驰•2.BayernisherMotorenWerke宝马•3.Volkswagen大众•4Audi奥迪•5.Opel欧宝•6.6.Porsche保时捷奔驰奔驰,德国汽车品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高档汽车品牌之一,其完美的技术水平、过硬的质量标准、推陈出新的创新能力、以及一系列经典轿跑车款式令人称道。奔驰三叉星已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汽车及品牌标志之一。自1900年12月22日戴姆勒发动机工厂(Daimler-Motoren-Gesellschaft,DMG)向其客户献上了世界上第一辆以梅赛德斯(Mercedes)为品牌的轿车开始,奔驰汽车就成为汽车工业的楷模。100多年来,奔驰品牌一直是汽车技术创新的先驱者。•奔驰•BMW,全称为巴伐利亚机械制造厂股份公司(德文:BayerischeMotorenWerkeAG),是德国一家世界知名的高档汽车和摩托车制造商,总部位于慕尼黑。BMW在中国大陆、香港与早年的台湾又常称为“宝马”。一贯以高档品牌为本,正是企业成功的基础。BMW集团拥有BMW、MINI和Rolls-Royce(劳斯莱斯)三个品牌。这些品牌占据了从小型车到顶级豪华轿车各个细分市场的高端宝马•宝马•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成立于1938年,现在是世界第五大,欧洲第一大汽车生产商,旗下有品牌:大众、奥迪、斯柯达、保时捷、兰博基尼、西亚特、布加迪、宾利、斯堪尼亚,以及大众金融和Europcar(汽车租赁)等服务品牌。2004年在全球的销售量继2003年再次突破500万辆。奥迪兰博基尼兰博基尼兰博基尼•2、机械制造业•机械制造业是德国就业人数最多的工业部门,也是德国历史上最悠久、最富传统的工业部门。这个部门对德国经济的壮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德国机械制造业品种繁多,以机床为最重要。机械制造业基地主要分布在鲁尔区、柏林、斯图加特和施韦因富特等地。鲁尔区是全国最大的重型机械工业基地,主要中心是埃森、多特蒙德和杜塞尔多夫等。•3、化学工业•化学工业是德国重要的工业部门之一。德国化学工业历史悠久,研究力量雄厚,技术工艺居世界前列。德国化肥、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树脂、人造橡胶、医药、农药、染料、涂料、照相材料等产量居世界前列。法兰克福、路德维希港、勒沃库森、莱纳等是主要的化学工业中心。•4、电子电气工业•电子电气工业是德国快速兴起部门,其规模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拥有雄厚的实力和极高的技术水平。电气部门主要生产发动机、发电机、变压器、家用电器等。电子工业主要生产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各种微电子装置。慕尼黑、斯图加特、柏林和纽伦堡等是重要的电子工业中心。慕尼黑是欧洲最大的微电子工业中心,有德国“硅谷”之称,西门子公司的总部就设在这里。•5、钢铁工业•钢铁工业主要分布在鲁尔区莱茵河沿岸,杜伊斯堡是最大的钢铁中心,此外,不来梅和汉堡也有钢铁厂分布。•作为西方主要国家之一的德国,德国工业分布广泛,西部有鲁尔工业区,东部有莱比锡工业区,北部有汉堡,南部有斯图加特和慕尼黑。汽车、机械制造、电子电气和化工是德国工业的四大支柱,其销售额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然而,德国信息产业总体上仍落后于美、英和北欧等信息业领先的国家。2000年,德信息产业占世界市场的份额虽居世界第三,但仅占5.7%,远远落后于美国(36.2%)和日本(11%)。同年,德信息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亦为5.7%,不仅与美国(8.7%)有较大差距,而且也低于西欧6.3%的平均水平。传统工业如汽车和机械仍在出口中占据主导,分别占工业出口总额的27.4%和16.6%,信息技术则不足5%。而汽车和机械制造这两个产业无论是投资回报率还是单位产出率都大大低于后者。(五)鲁尔区的“产业周期”鲁尔区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也是世界著名工业区之一。主部分位于莱茵河及其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通常以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管辖范围为界。区内城市密集,特别是南部地区各市区之间没有明显的间断,工厂、住宅与稠密的交通网交织在一起,形成连片的城市带。鲁尔区是以采煤、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核心,形成部门结构复杂,内部联系密切,高度集中的地区工业综合体。鲁尔区成为德国重要工业区是同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分不开的:(1)煤炭资源丰富。(2)便利的水陆运输和充足的水源。km莱茵—鲁尔区图一般说来,区域经济的发展均具有周期性,其成长过程可分为: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经济呈现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和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人口和产业迅速向一些城市集中区域经济增长逐渐趋于稳定,工业化达到较高水平,第三产业也较发达,基础设备齐全传统产业退化的比重大,经济地位不断下降,出现结构性衰退,但通过再工业化和产业结构的改造,可防止其进一步衰退,维持原有的良好发展势头,甚至促进其加速增长,进入新的成长阶段•鲁尔区正是经历了兴—衰—兴的周期过程。其经济衰落,归根到底是以煤炭、钢铁为主的单一性经济结构造成的。重振经济的措施有:•(1)制定规划,统一整治规划基本原则是:以钢铁为基础,发展新兴工业,改善经济结构,拓展交通运输,消除环境污染。•(2)发展新兴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3)调整工业布局•(4)拓展和完善交通网•(5)发展科技,繁荣经济•(6)消除污染,美化环境•经过综合整治,鲁尔区又恢复了生机,已成为煤炭-钢铁-电力-化工-建材等多种工业综合发展的基地。•德国鲁尔工业区经过多年的改造已经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果。目前,鲁尔工业区已经从德国的煤炭及钢铁制造中心逐步变成了一个以煤炭和钢铁为
本文标题:德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403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