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漫瀚调的传承与发展刘梦羽12汉语-11270150123一由来漫瀚调的“漫瀚”二字,是蒙古语“芒赫”的译音,意为“沙丘”“沙梁”“沙漠”。漫瀚调发祥地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正是沙丘、沙梁、沙漠遍布的地区,生活在这里的蒙汉人民,以漫瀚调为自己的歌种命名,是自然的、合情合理的,也是十分贴切的。准格尔旗是“漫瀚调”的故乡,由此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早在一百多年前,清嘉庆、道光时期一度对蒙旗实行“借地养民”政策,使大量汉族移民流入准旗,形成了蒙汉杂居、农牧兼营的局面。移入汉民不但开拓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使蒙汉旗之间文化艺术,特别是民歌艺术的交流与融合,准旗的“漫瀚调”便由此而产生。关于名字当地也有另一种说法:清末时候,准格尔这里的蒙汉杂居已成气候,经常在一起吹拉弹唱,起初蒙古族唱蒙古民歌,汉族唱晋陕民歌,时间一长,一些蒙古族短调被汉族接受,而且还按着即兴填词方法随意编词,听起来备感新鲜,很快又被蒙古族人所欣赏。所以“漫瀚调”又叫“蛮汉调”。二音乐特色漫翰调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对唱,而主要表现形式是对歌,男女对歌时,男女同腔,男声多用假声唱法。以民族传统乐器四胡、粗管笛子(俗称梅)、扬琴、三弦伴奏,人少,省钱,易于普及。漫瀚调腔调热情豪放,旋律朴实新颖,语言朴素无华,再加上句法整齐,节奏明快,又融合了准格尔乡音土语,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山野风味,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准格尔旗及周边的山西、陕西等地久盛不衰,表现了蒙汉人民淳朴的精神风貌。漫瀚调的曲名有40多个,绝大多数保留蒙古曲名,如“广林召”等;部分为汉名,如“白菜花”、“双山梁”等;部分为蒙汉名合成,如“合彦梁”、“哈岱沟”等;有的则保留蒙汉两种称谓,如“德胜西”蒙古名为“安德特陶劳盖”;“哎哟哟”蒙古名为”林大人”等。漫瀚调歌手在蒙古坐腔的基础上,融合了汉族爬山调即兴编词的方法,在曲子处理上融进了汉族民歌的演唱方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蒙古曲一调一词的框框,变成了一词多曲,一曲多词,使原来的短调歌曲内容更加丰富,曲调更加舒展,节奏更加明快。《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歌词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只船哎?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竿哎?几十几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哎,九十九道湾上,九十九只船哎,九十九只船上,九十九根竿哎,九十九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漫瀚调”是以蒙古族民歌为基调,以汉族唱法为风格,精妙地糅合而成的一个独特的民歌歌种。它具有极强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其腔调热情豪放,旋律朴实新颖,歌曲哲理鲜明,感情炽热直率,语言朴素无华,加之句法整齐,节奏明快,融合乡土语音,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山野风味,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群众喜爱。漫瀚调的唱词,有许多是体现普通人感情特别是爱情的。当然,因漫瀚调具备灵活自由的特质,也被人们拿来歌颂现实生活,如“西部大开发,巨龙起了舞”、“神舟六号飞上天,全国人民笑开颜”等唱词。三漫瀚调之乡准格尔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北部、东部和东南部为黄河所环抱,为晋、陕、蒙交界的“乌金三角”地带。早在清嘉庆、道光年间,当时曾一度对蒙疆旗县实行“借地养民”政策,使大量汉族移民流入准格尔旗,形成了蒙汉杂居、农牧兼营的局面。移入的汉民不但开拓了农业经济,同时促使蒙汉之间文化艺术,特别是民歌艺术的交流与融合,准格尔旗的“漫瀚调”由此产生。四发展与传承准格尔旗的漫瀚调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就流行,并逐渐登上“大雅之堂”。1987年文化部在北京举办第一届全国农民歌手大奖赛,准格尔旗布尔敦高勒乡蒙古族农民歌手杨锁柱以一曲漫瀚调荣获优秀奖。次年,德胜西乡蒙古族农民女歌手杨毛毛又一次将漫瀚调带进北京城,参加了第二届全国农民歌手大奖赛,在全国7000多名歌手角逐中获三等奖。1996年,准格尔旗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漫瀚调)之乡。2008年,民间艺术漫瀚调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准格尔旗被国家文化部重新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漫瀚调)之乡。2003年元月,歌手奇富林为央视12套《魅力12》节目演唱漫瀚调,3月,他赴港为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内蒙古鄂尔多斯民间音乐会”演唱。此后,准格尔旗的漫瀚调歌手不断被各地聘用,这朵承载蒙汉民族团结的民间艺术奇葩越开越艳。1993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漫瀚调》一书,在全国各地销售发行。1996年、2005年准格尔旗先后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漫瀚调)”和“文化建设先进旗”。为了弘扬和发展漫瀚调艺术,旗委旗政府决定从1997年开始每三年举办一届“漫瀚调”艺术节。全国漫瀚调演唱中心2001年已在内蒙古准格尔旗成立,专门负责组织整理漫瀚调艺术,培养和发掘漫瀚调艺术人才,承担一些大型活动的演出。有关专家正在组织对漫瀚调的深入挖掘和整理,着手编辑新式漫瀚调剧目。从近年来的发展历程来看,尽管漫瀚调艺术在人才培养、传播、创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但总的来讲,其发展远远滞后于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由于艺术内容缺乏相应的时代气息,以致于漫瀚调的功能逐渐由表达向表演转变,表达功能的丧失让漫瀚调的失语现象越来越明显,而表演功能的强化带给观众的只是已有的内容的不断重复,带给漫瀚调的却是原地踏步。究其原因,终归缺乏创新所致。漫瀚调是产生于农耕时代的由准格尔旗蒙汉人民共同创造的大众文化,它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它因时因地自由地表达情感、表述事情、表现思想观念,这种特征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它因汲取着大众文化土壤的养分而鲜活,因吸收着时代的气息而鲜艳夺目。离开了大众文化的土壤和时代的气息的滋养,漫瀚调这朵艺术奇葩会变得日渐枯萎,这正是导致漫瀚调失语的原因所在。对于准格尔旗来说,漫瀚调不仅是一种民间艺术,它还是一种带有明显地域特征的文化资源。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它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创新;但是,这种创新必须是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的创新。历届漫瀚调艺术节里专家学者的云集,提供了大量的有关漫瀚调的研究与思考成果,这些成果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揭示了漫瀚调的发展规律和特性,为漫瀚调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和参考的内容,也为漫瀚调的创新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本文标题:漫瀚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410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