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湖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湖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促进我省教育事业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形势(一)“十一五”时期全省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十一五”期间,我省大力实施科教兴鄂和人才强省战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各级各类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1、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取得新进展。2010年,全省在园幼儿111.83万人,幼儿入园率57%,比2005年提高19.5个百分点。特殊教育在校生1.53万人,比2005年增长63%。义务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巩固提高。全面实现“两基”目标。2010年,全省小学在校生365.55万人,小学净入学率99.96%,比2005年增长0.32个百分点;初中2184所,在校生218.09万人,初中净入学率99.63%,比2005年增长1.71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持续快速发展。2010年,全省普通高中在校生123.74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34.06万人,在校生112.38万人,在校生比2005年增长51.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87.2%,比2005年提高32.5%。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稳步提高。2010年,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在校本专科生129.69万人,在校研究生10.31万人,分别比2005年增长28.07%、40.08%;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26.21万人,成人自学考试近100万人次。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2.9%,比2005年提高8%。2、教育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改革,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探索“联校走教”、“协作区”、“联片管理”等多种形式的县域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和城乡教育协调发展。进一步调整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新组建2所普通本科院校和4所高职院校,3所本科高校更名,4所高职院校进行了合并调整,基本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学校布局结构。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2008年,教育部和我省签订省部共建“武汉城市圈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验区”协议,城市圈部省属高校、高职院校和基础教育领域开展多形式的对口支持合作。社会力量办学蓬勃发展。2010年,全省各类民办学校在校生占全省在校生总数的13.11%,比2005年提高了7.11%。其中民办高等教育在校生37.14万人,占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人数28.64%;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2.09万人,占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的13.38%。教育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2010年在鄂留学生达5539人,比2005年增长113.9%。3、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取得新进展。继续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启动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推行义务教育学校就近入学制度,积极探索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建立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制度,开展学生综合素质网上评价。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推行小班化教学,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中小学校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大家唱、大家跳”校园集体活动,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体育、健康和艺术教育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实施职业教育“319工程”,开展职教园区建设,组建各种层次、不同行业的职业教育联盟,建立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制度,实施“楚天技能名师”计划,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校企结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教育资源进一步整合,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和匹配度不断增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985工程”建设进展顺利,5所“211工程”学校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省属高校办学特色逐步彰显,9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建设单位。实施“高校教学改革与质量提高工程”。“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了236个本科品牌专业、760门省级精品课程、20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5个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46个高等职业教育省级重点专业,建成湖北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优质教学资源不断增加。国家级精品课程、特色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团队数量均居全国前三位。我省共有19所高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18所为优秀;对40所高职高专院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9所为优秀。实施“高等学校特色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加强高校学科建设。2010年,全省高校建有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17个、二级学科125个,设有博士学位授权点579个,覆盖了博士学科目录的80%;硕士学位点1518个,覆盖了研究生学科目录的97%。截止到2010年,我省高校建有国家实验室、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各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5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个、教育部重点人文社科研究中心11个,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十一五”期间,高校获国家科技奖励占全省获奖成果的60%以上,省属高校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了重大突破。4、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育投入显著增长,保障水平明显提高。2009年,全省教育经费总投入519亿元,比2005年增长95%;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341亿元,比2005年增长1.56倍。2009年全省农村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为300元/生年,较2005年提高62%;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为500元/生年,较2005年提高75%。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基本完成了农村“普九”化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率先在全国实现了“校校通”。校舍建筑总面积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增加。2010年,全省普通中小学校舍建筑总面积6642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7.35亿元,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教学仪器设备值进一步增长。普通高校校舍建筑面积4143.28万平方米,比2005年增长21.42%;普通高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27.42亿元,比2005年增长75.77%。5、教师整体素质稳步提升全省高校共有全职两院院士35人,“长江学者”137人,28人入选“千人计划”,均居全国第四位;32人获国家教学名师称号,居全国第三位。深入实施“楚天学者”计划,从海外引进楚天学者299人。2010年,全省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42.4万人,比2005年增长10.2%;普通高校专任教师7.47万人,比2005年增长26%。普通高中、普通初中和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2.47%、96.46%和99.22%,分别比2005年提高7.65%、3.71%和1.18%。积极探索中小学教师补充、交流、培训和保障机制改革,选派16466名大学本科毕业生到乡镇学校任教,选派近2万名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免费集中培训10.3万名农村教师和校长,建设教师周转房1.1万套,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优化,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队伍中涌现一大批师德楷模。6、促进教育公平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我省启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努力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探索建立全社会共同关心和保障困难群体教育权益机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在全国率先建立中职学生入学资助制度,中职国家助学金资助面已超过了90%,高校助学贷款发放额度连续六年居全国首位。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寄宿学校“菜篮子”工程,改善农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高考招生录取“阳光工程”深入人心,招生工作的社会满意度进一步提高。积极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就业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教育系统尤其是高校连续21年保持稳定,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突出贡献。7、教育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国民受教育年限进一步提高。2009年,全省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到9.11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9.53年,全省每10万人口高等学校平均在校生数达到2829人,居全国第五位,湖北成为全国重要的人力资源大省,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充分发挥农村远程教育和职业教育网络资源优势,每年完成各类成人培训近300万人次,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80万人次。高校在创新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全省高校承担国家“973”、“863”、科技攻关及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项目3604项;高校科技产业总收入58.44亿元,利润7.6亿元。深入实施“高校与市州科技合作行动”,30多所高校与100多市州县建立全面合作关系。高校集中了全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域80%以上的研究成果,在战略决策中的“思想库”、“智囊团”作用更加凸显。(二)“十二五”时期全省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十二五”时期是构建促进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省经济持续向好,区域实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加快转型,教育的发展重点、发展方式面临着深刻变化,全省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1、新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和湖北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巩固,建设教育强省的战略目标确定,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任务明确,“十二五”教育事业将迎来大改革、大发展、大提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新动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两圈一带”战略全面启动,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新“九省通衢”形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湖北进入了多重机遇叠加期,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创新密集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迫切需要调整人才培养结构,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迫切需要加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这些都会为教育改革发展注入新的动力。3、新特征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高层次、多样化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全省教育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教育发展呈现新特征:优质、公平和多样化、个性化教育需求日益成为主导性的教育需求;以提高质量为中心,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协调发展成为主导性的教育目标;教育的内涵提升、高质量发展成为主导性的发展方式;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角度评价教育的竞争力、贡献力日益成为主导性的评价方式。教育发展的新特征对教育工作提出新要求。4、新趋势2015年以前,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将逐步回升,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学龄人口将明显下降,人口发展变化的新趋势对教育提出新挑战:学前教育面临规模扩大与规范管理的双重压力;义务教育“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上好学”的问题更加突出;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提高质量、优化结构的任务更加艰巨。5、新格局从国际上看,国外及港澳台地区高校纷纷到大陆招收学生、延揽人才,对我省教育形成一定冲击。从国内来看,全国东、中、西部10多个省市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省(市)”的目标,省域教育竞争将更趋激烈,我省教育正面临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发展形势。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面对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面临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教育结构布局不尽合理,学前教育比较薄弱,义务教育发展还不均衡,省属高校发展需要加强;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困难,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够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牢牢把握湖北阶段性特征,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实现湖北的振兴崛起。专栏1:“十一五”期间湖北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指标单位2005年2010年学前教育幼儿在园人数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万人%59.4537.46111.8357九年义务教育在
本文标题:湖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422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