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第二十五章 50、60年代新诗 - 哈尔滨学院
第一节概述第三章50、60年代新诗我们告别了苦难的岁月。我们走上了新的路程。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歌声。过去唱着悲愤与抗议的诗人们,迸发出了新的热情,歌颂新的国家,新的生活,歌颂新的人民。--艾青《中国新诗六十年》50年代初,颂歌成为主旋律《我们最伟大的节日》(何其芳)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隆隆的雷声里诞生是如此巨大的国家的诞生是经过了如此长期的苦痛而又如此欢乐的诞生,就不能不像暴风雨一样打击着敌人,像雷一样发出震动着世界的声音《新华颂》(郭沫若)人民中国,屹立亚东。光芒万丈,辐射寰空。艰难缔造庆成功,五星红旗遍地红。生者众,物产丰,工农长作主人翁。《时间开始了》(胡风)五个乐章:《欢乐颂》《光荣赞》《青春曲》《英雄谱》《胜利颂》今天为了你的新生我奉上这欢喜的泪为了你的母爱我奉上这感激的泪今天在激动你的时刻也许你忘记了过去的一切但过去的一切使你纯真得像一个婴儿仿佛躺在温暖的摇篮里面洁白的心房充溢着新生儿的恩惠…..黎明像一个花苞她吐着清丽的香味来了黎明像一个爱情她亮着温馨的微笑来了祖国,祖国啊黎明的处女的光波照到了你的身上你抬起了愁苦的头1953-1957上:诗坛复兴1949年前已经成名的诗人,陆续发表新作:《草木篇》流沙河《养花人的梦》艾青1949年前已经开始创作,于本时期成名:《望星空》郭小川新中国成立后走上诗坛的青年诗人1958年“新民歌运动”对民歌道路的过分强调,使诗的道路越走越窄,对所谓浪漫主义的强调,助长了诗歌虚夸不实的倾向。一大批诗人被迫离开了诗坛。六十年代诗歌美学风格的追求经历了分化整合的过程。分化主要产生了两种倾向:一些诗人开始刻意追求和谐优美的意境,努力寻找或渲染生活的诗情画意。1963年起,诗歌变成了“战歌”,政治抒情诗成为占据诗坛主导地位的潮流。政治抒情诗的特征诗人”以“阶级”的代言者的身份出现,表达对当代重要政治事件、社会思潮的评说和情感反应。在诗体形态上,表现为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的结合。思辨性、政论性和鼓动性是其最基本的抒情风格,艺术结构主要分作苏俄式的阶梯体和中国式的铺排体两种样式,而它的声音特征则体现为一种洪亮而阔大的“放歌性”。50——60年代新诗的演变首先,革命精神的抒发替代了现实变革的描绘,50年代诗歌的写实和叙事化倾向被扭转,诗的画面描写减少,抒情议论增多,其次,颂歌主调转变为战歌主调,60年代的政治抒情诗不再满足单纯的歌颂,战斗的呼叫超过了对美好生活的热情赞颂。再次,政治抒情诗中的“大我”成为某种群体形象的载体。评价综观本时期的诗歌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⑴流派的贫乏和风格的单一。(2)诗歌体式的畸形化。主要表现在在各种体式中对民歌之花的独尊。(3)诗美内涵的贫乏单一。太阳、红旗、战鼓、井冈山、天安门、延安等成了单一的审美意象。第二节诗人诗作一、郭小川新诗创作的三个阶段:一、1955-1956(宣传鼓动员立场)《致青年公民》组诗二、1956-1965(独特思考和发现)《白雪的赞歌》《一个和八个》《深深的山谷》《将军三部曲》《致大海》《望星空》《昆仑行》《甘蔗林——青纱帐》等三、1966——(对抗和思考)《团泊洼的秋天》《秋歌》等《致青年公民》之《向困难进军》片断斗争这就是生命这就是最富有的人生。…和太阳一起滚滚而来的是胜利和欢乐的高潮在伟大的宇宙空间,人生不过是流星般的闪光。在无限的时间的河流里,人生仅仅是微小又微小的波浪。——《望星空》郭小川夫妇战士自有战士的性格:不怕污蔑,不怕恫吓;一切无情的打击,只会使人腰杆挺直,青春焕发。…….战士自有战士的胆识:不信流言,不受欺诈;一切无稽的罪名,只会使人神志清醒、大脑发达。战士自有战士的爱情:忠贞不渝,新美如画;一切额外的贪欲,只能使人感到厌烦,感到肉麻。战士的歌声,可以休止一时,却永远不会沙哑;战士的明眼,可以关闭一时,却永远不会昏瞎。——《团泊洼的秋天》郭小川的诗歌艺术风格一、饱满的政治热情和正直坦诚的心灵,是郭小川人格和诗品的主要特征。二、重视人的丰富思想感情,试图在诗中探求人生的真谛,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思考。三、抒情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四、重视诗歌形式的创造和革新。二、贺敬之《白毛女》执笔者诗作分两类:抒情短章《桂林山水歌》《回延安》《又回南泥湾》《三门峡——梳妆台》政治抒情诗《放声歌唱》《十年颂歌》《东风万里》《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等桂林山水歌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水几重呵,山几重?水绕山环桂林城……是山城呵,是水城?都在青山绿水中……呵!此山此水入胸怀,此时此身何处来?桂林山水贺敬之诗歌特点以豪迈慷慨、激情澎湃的抒情风格与热烈的抒情姿态歌颂国家政权——包括人民、祖国、革命时代及英雄人物善用时空交错的诗学思维及夸张、幻想的形式,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形式上,既有民歌风味,又接受外国诗歌的影响,创造了一种凸凹体:对称、整齐、上下两层、遥相对应。郭小川与贺敬之的比较贺敬之专取重大题材,与政治中心贴得很近,郭小川的题材呈多元趋向,政治大事一般置于背景位置,有含蓄的艺术处理贺敬之惯抒群体豪情,难以发现不协调的因素,郭小川则试图建立个人视角,尝试在人的复杂心态上建立自己的抒情基点风格上,贺敬之追求恢弘奔放,郭小川则致力于雄浑、绮丽的统一贺敬之与柯岩三、闻捷短诗歌唱新疆少数民族的新生活以及爱情。诗集《天山牧歌》《吐鲁番情歌》《爱情》《苹果树下》《夜莺飞去了》等特点:选择一些动人的生活片断,把叙事、抒情、绘景融为一体,创造一种诗情画意盎然、情景契合无间的艺术境界。同时具有民间牧歌的色调,诗中常出现生动的比喻和新颖的比兴。闻捷(1923---1971),原名赵文节。戴厚英(1938---1996)叙事诗《复仇的火焰》(计划分为《动荡的年代》《叛乱的草原》《觉醒的人们》三部)内容提要:诗的一开始,巴哈尔同十几个牧民为头人儿子过生日去打猎,在大风雪中迷了路,他凭着机智勇敢,把大家带出了死亡的陷阱。他兄妹二人都靠布鲁巴老人抚养大,由于和头人的女儿苏里亚恋爱遭到毒打,又由于毛拉(穆斯林教职人员)的建议放了他因此对头人感恩,甚至与当了解放军的童年朋友,妹妹的恋人沙尔拜决裂。后来解放军侦察员高志明被捕后的不屈感动了他,最后,当叛乱的策划者马克南叫他当向导逃出国境时,他毅然抛弃了马,叫他去喂狼,而投向了人民的队伍和自己的家乡。艺术特点一、叙事、写人和抒情有机结合。许多抒情片断都可独立成章。如表现爱情生活的“鹿之歌”、“相思曲”、师长任锐听布鲁巴弹奏东不拉场景等。二、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环境气氛的烘托达到叙事、状物、抒情、议论的结合。三、长诗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
本文标题:第二十五章 50、60年代新诗 - 哈尔滨学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431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