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资料第3讲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
1第3讲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1.古代中国思想上讫先秦、下至明清,其核心是儒学产生、发展、成熟、批判继承的历史过程。春秋战国与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相对活跃,中间时期思想发展日趋僵化,具体历程如下:创立(孔子:仁、礼)→发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施)→完善独尊(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汉武帝:独尊儒术)→改造、成就(儒道合一,理学、心学)→批判、新生(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反专制)。2.科学技术:内容上强调实用性,研究方法上侧重于传统经验总结、缺乏实验,应用上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大型工程,成就上以四大发明为典型代表,水平上领先于世界,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3.古代文学艺术发展的趋势和原因趋势:日趋平民化、世俗化,反封建意识增强。2原因:封建专制统治加强;商品经济发展。排查纠错1.百家争鸣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大变革,具体表现为生产力进步,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2.孔子的仁、礼思想,老子的无为主张都是为奴隶主阶级稳定社会秩序服务的;孟子的仁政,韩非子的法治、变革主张则是为新兴地主阶级服务的。(√)3.“民贵君轻”、“君舟民水”皆体现了民本观念,分别由孟子及唐太宗提出。(×)点拨“君舟民水”主张首次由荀子提出。4.西汉初推行黄老之学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应用,生产力低下,经济凋敝是盛行的根源。(√)5.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实质是思想专制加强,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6.理学、心学追求的“理”即儒学倡导的忠孝节义、三纲五常观念,实质是维护封建等级秩序。(√)7.理学中积极的思想有和谐意识、忧患意识、道德意识、力行意识。消极影响有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观念、因循守旧、重礼轻法观念。(√)8.明清之际最能体现时代潮流的进步思想是“经世致用”。(×)点拨明清之际,发展资本主义是时代潮流的根本推动因素,故最能反映这一潮流的思想是“工商皆本”。9.黄宗羲等人反对君主专制,针对的仅仅是君主的某些行为,并不是针对君主制度,也不意味着他们倡导民主法治政体。(√)10.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介绍并传播西方农学知识。(√)11.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没有走向近代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落后。(√)12.毕升不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人,我国隋唐时期就已经有了雕版印刷术,宋代毕升发明的是(泥)活字印刷术。(√)13.推动唐诗、宋词、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14.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15.中国古代小说不仅仅包含明清小说。明清之前已经有了唐代的传奇、宋代的话本,明清时期是小说创作的繁盛时期,出现了《清明上河图》等著名的小说作品。(×)点拨《清明上河图》为宋代风俗画代表,而非明清小说作品。16.我国最早的文字不能说是甲骨文,甲骨文只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有人认为比甲骨文更早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17.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之所以备受史学家关注,主要是因为它反映了城市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繁荣。(√)3考点一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创立、发展)核心词:仁、仁政、无为而治、法治、兼爱1.儒家(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主张“仁”“克己复礼”。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2)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3)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认为“人之性恶”。2.道家(1)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主张“无为而治”,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状态。(2)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3.法家:韩非子: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主张以法治国,实行君主专制,倡导及时变法革新。4.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考例1关注教育公平(2014·山东高考)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知识定位孔子的思想主张与理论贡献调动知识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B项与材料无关,而且说法过于绝对,宗法分封制在春秋时期只是遭到了破坏。C项周王室统治的基础应该是井田制,与之无关。D项和材料中的教育关联不大。答案A考例2把握诸子百家的基本观点(2014·上海高考)“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出自()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道德经》知识定位百家争鸣——各学派主张调动知识根据教材可知,孟子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从题干倡导“仁义礼智”可判断是儒家,从提到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进一步判断出是孟子,B、C、D三项与题干不符,答案选A。答案A41.不同史观审视百家争鸣(1)唯物史观角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瓦解、分封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时代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形成的大背景,这体现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2)从阶级史观看,孔子、老子主张社会有序,主张统治者“无为”,代表的是没落贵族的利益,墨子代表下层劳动者群体的利益,其他如孟子、庄子、韩非子等则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2.百家对立主张比较(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而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而荀子主张“性本恶”;(3)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而老子主张“顺自然”;(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而道家则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强调“超脱”。考点二汉代——独尊儒术、成为正统核心词:“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正统地位”1.汉代儒学(1)思想来源:以儒家思想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2)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3)新增内容:①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2.评价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的权力。考例3主流价值观——民本意识(2014·江苏高考)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知识定位汉代——董仲舒——民本思想信息提取材料中“民贵君轻”体现了民本思想,而“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主张牺牲民来满足君主,违背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故选B。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中的“仁爱”与D项中的“德治”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答案B知识拓展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根本原因在于它适应了汉初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大一统的需要。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的根本出发点都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5考例4历史意识——社会意识服务于社会现实(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知识定位汉代——董仲舒思想影响——历史思维辨析选项皇帝以“天子”身份祭天,而官员、百姓则以后辈身份祭祖,这体现了“父”与“子”的人伦秩序,同时皇帝通过祭天的形式宣告自己政治地位的“合(天)理”性,所以材料反映的是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B项正确。皇帝祭天和官员、百姓祭祖并非属于宗教活动,A项错误;皇帝祭天并非是在崇拜祖先,C项错误;祭天活动只体现皇帝,而官员和百姓则是在祭祖,D项错误。答案B误区警示作为以语言表述为特征的历史试题,要特别注意文字运用的科学性与准确性,防止误入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的文字“陷阱”。如本题D项中的“祭天活动”以偏概全,考查了学生判读信息准确度的能力。考点三宋明——理学、心学(吸收、改造、成熟)核心词:“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致良知”1.程朱理学(1)主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要把握“理”,就需要“格物致知”。(2)影响: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2.陆王心学(1)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他提出“心即理也”,求理的方法就是进行内心反省。(2)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其思想核心是“致良知”“知行合一”,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和“天理”。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3.评价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但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考例5从社会史观视角审视社会主流思想(2014·广东高考)《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6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知识定位宋明——理学——社会史观解题关键题干中的“《红楼梦》”“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反映了时人的观念,即认为“四书”很重要,这是宋明理学长期居于统治地位影响的结果,故A项正确。“孔子权威地位动摇”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C项材料无法体现;《红楼梦》反映的是明清时期的社会生活,D项说法错误。答案A全面认识儒学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科学或可取的一面(1)具有和谐意识。和谐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2)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的优良传统的形成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3)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4)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5)理学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并受到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尊崇,以至逐步演变成为我国封建社会近千年的占有统治地位的思想。2.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1)尊卑等级观念;(2)重男轻女的观念;(3)因循守旧的观念;(4)重礼轻法的观念等,属于封建糟粕的思想。考点四明清——早期启蒙思想(批判、新发展)核心词:反理学、反专制、经世致用、工商皆本1.背景(1)政治: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社会矛盾尖锐。(2)经济: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概况(1)李贽:离经叛道,自称为异端,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批判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2)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利于以后反专制斗争。(3)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4)王夫之:继承发展以往唯物思想,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这对启示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7有划时代的意义。3.意义: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
本文标题: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资料第3讲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436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