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 第3课地震解释-地震层序
第3课2012地震资料解释基础王英民2地震层序分析•2.1地震反射波的基本特征•2.2地震反射界面的追踪对比方法•2.3地质界面的类型和特征•2.4地震反射界面的类型、成因及区分•2.5地震地层单元划分2.2地震反射界面的追踪对比方法•2.2.1地震反射标志层的确定•2.2.2单一同相轴的对比•2.2.3根据波组或波系进行地震反射界面对比•2.2.4根据包络面进行对比•2.2.5地震反射界面对比的闭合检查(1)同相轴:同相轴是地震剖面上反射波的相同相位的连接线。因峰值点容易确定,因此通常是对波峰或波谷进行同相轴对比。2.2.1地震反射标志层的确定地震反射界面是多条地震剖面的同相轴在三维空间上构成的一个几何面。(2)地震反射界面(3)地震反射标志层:指波形特征突出、稳定且分布广泛的同相轴或波组。因其易于识别和对比,因此地震解释首先要从标志层开始,在断裂发育区尤其如此。重大的地质界面可以是标志层,也可以不是。例如基底的意义重大,但某些情况下反射特征并不明显,难以识别。2.2.2单一同相轴的对比(1)极性相同:同相轴具线状廷伸特征,相邻道的同相轴或为波峰或为波谷,应为一连续的曲线,相邻界面的同相轴应大体平行。(2)波形相似:相邻道同相轴的振幅、频率等波形特征相似,横向上为逐渐变化,横向连续性好。2.2.2单一同相轴的对比(1)极性相同:同相轴具线状廷伸特征,相邻道的同相轴或为波峰或为波谷,应为一连续的曲线,相邻界面的同相轴应大体平行。(2)波形相似:相邻道同相轴的振幅、频率等波形特征相似,横向上为逐渐变化,横向连续性好。对波形相似的把握:相邻道同相轴的振幅、频率等波形特征相似,横向上为逐渐变化,横向连续性好。实际资料中,波形相同是极少的。2.2.3根据波组或波系进行地震反射界面对比(1)波组:是相邻若干个有一定特征且横向稳定的同相轴的组合。一般由一两个强振幅与若干弱振幅波组成。2.2.3根据波组或波系进行地震反射界面对比2.2.3根据波组或波系进行地震反射界面对比(2)波系:是相邻若干个有一定特征且横向稳定的波组的组合2.2.4根据包络面进行对比••由于角度不整合面上下相接触的地层层位横向上变化很大,从而界面反射系数的大小甚至于极性变化很大,这使得角度不整合面的反射波特征很不稳定。当进行同相轴对比时,往往很困难。这时应当根据地震反射波的包络线进行对比,即对比界面可以穿相位。在对比基底界面时,根据反射波的包络线进行对比更是常用的方法。因为基底反射波在埋深较大的情况下,振幅一般较弱,对比时要注意沉积岩盖层与基底在宏观反射特征上的差别。2.2.5通过剖面闭合检查地震反射界面对比剖面闭合:对比地震剖面时,将反射界面由一条剖面引到另一条相交剖面,如果是同一层位,在交点处的T0时间应相同,称为闭合。单条剖面的对比完成后,需要与正交剖面进行闭合检查,若在一个环形闭合圈中同相轴不能闭合,则说明对比有误。剖面闭合了解释不一定肯定正确。剖面闭合只说明地震反射界面从几何学的角度上是正确的了,至于其地质意义是否正确还要根据更多的地质资料深入分析。因此剖面闭合是地质解释正确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除对比失误外,还有一些原因可能导致测线交点处存在闭合差:(1)两条测线的施工时间不同导致波的传播时间发生了变化;(2)地形测量误差;(3)不同测线的处理流程或参数不同。(4)偏移剖面在上述情况下应主要考虑波形闭合;2.地震层序分析•2.1地震反射波的基本特征•2.2地震反射界面的追踪对比方法•2.3地质界面的类型和特征•2.4地震反射界面的类型、成因及区分•2.5地震地层单元划分2.3地质界面的类型和特征2.3.1地质界面的基本类型沉积岩地层基本上是层状的,各时代地层被不同性质的地层层面所隔开。从地层之间的时间连续性上看,有两种最基本的地层界面——不整合面和整合面。当两套地层在形成时间上不连续,其间出现地层缺失,则称其为具不整合接触关系。这两套地层之间的接触面则称为不整合面。反之,如果地层之间没有明显的时间缺失,则为整合接触,其间的界面为整合界面。地震反射界面是地层界面的表现形式,因此首先应对各种地层界面的类型和特征有所了解。不整合面的分类(1)按地层产状特征分类(2)按成因分类(3)按分布范围分类(4)按剥蚀期次分类2.3.2不整合面(1)按地层产状特征分类可分为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两大类。•A平行不整合:界面上下总的地层产状一致,但其间存在时间缺失,具有不整合面的地质标志,如冲刷面、底砾岩、古土壤层、根土岩、赤铁矿、钙质结核等,并表现为沉积相序的不连续和古生物的不连续。平行不整合主要是区域性垂直升降运动的产物,老地层呈水平状抬升遭受剥蚀,而后又整体下降接受新的沉积。1-2,2-3,4-5之间为整合,3-4之间为下切型平行不整合,3-5之间为均夷型平行不整合平行不整合可进一步细分为:a.削蚀不整合:界面上下产状不一致。地层向上倾方向遭受剥蚀。b.超覆不整合:在发育长期侵蚀间断的地层表面上新地层逐层向上超覆c.超削不整合:二者同时存在。a.削蚀不整合c.超削不整合B角度不整合:受地壳运动的影响使岩层发生倾斜或褶皱,经过剥蚀或沉积间断后再接受新的沉积,从而新老地层产状不同。b.超覆不整合•A.内动力作用不整合:因构造等内动力活动使地层产状变化造成时间缺失而形成的不整合,包括:–a.褶皱不整合–b.掀斜不整合–c.块断不整合–d.抬升不整合–e.岩浆岩侵入不整合–f.塑性岩侵入不整合(2)按成因分类–a.褶皱不整合:由于褶皱作用而地层弯曲遭受剥蚀–b.掀斜不整合:由于掀斜作用而使抬升一侧的地层遭受剥蚀–c.块断不整合:因差异升降而使断凸遭受剥蚀形成的不整合–d.抬升不整合:因整体抬升而形成,一般为平行不整合f.塑性岩侵入不整合:因塑性岩层侵入造成界面间出现时间间断,所形成的不整合e.岩浆侵入不整合:因岩浆岩后期侵入形成时间反转(相当于逆断层),所形成的不整合花岗岩B与地层A为侵入接触,与地层C为沉积接触;花岗岩D与地层A、C为侵入接触。•B.外动力作用不整合:在没有构造变动的情况下,主要由于沉积、侵蚀等外动力地质作用造成地层中的时间缺失而形成的不整合,主要有:–a.河谷下切不整合–b.海底峡谷下切不整合–c.淹没不整合–d.沉积过路:–e.沉积间歇:(2)按成因分类•a.河谷下切不整合b.海底峡谷下切不整合•c.淹没不整合:因海平面快速上升从而使碳酸盐台地停止发育而形成的不整合。停止沉积海平面海平面•d.沉积过路:海平面相对静止时期,形成沉积物的进积作用,在沉积基准面附近,沉积作用与侵蚀作用达到动态平衡,即形成沉积过路。•e.沉积间歇:沉积间歇是规模较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的沉积间断。无明显地层侵蚀,造成沉积间歇的原因可以是水平面的高频相对变化、水道迁移、物源条件变化等等,其产物小到层理界面、大到垂向层序界面。范围小到中等。crevassefloodplainfloodlake•(3)按分布范围分类1、区际不整合:多个相邻盆地同时发育2、区域不整合:在盆地内大部分地区发育3、4、局部不整合:在盆地内局部发育按新生界底界拉平。示T8复合不整合面,剖面近南北向(4)按剥蚀期次分类–单期不整合–多期复合不整合2.3.3整合面•(1)海泛面:海(湖)平面的突发性的迅速上升,会使岸线迅速后退,在广大地区形成细粒沉积,即形成海泛面,海泛面是一个稳定的分布广泛的波阻抗面。可进一步分为首次海泛面、最大海泛面和一般海泛面•(2)沉积速率剧变面:沉积速率在横向上具有显著变化,如三角州前缘。形成下超面。•(3)沉积饥饿面:在海平面相对上升达到最高水位时期,形成密集段,并有沉积速率的横向变化,形成视削截和下超面。分布广泛。复习题1.地震反射标志层的概念及确定方法2.同相轴、波组、波系、包络面的概念及对比方法3.地震剖面闭合的概念及检查方法4.地质界面主要类型的相关概念第3课结束
本文标题:第3课地震解释-地震层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440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