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2019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二课复习课件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必修1《经济生活》2019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考点考向概览考点概览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1)供求关系影响价格(2)价值决定价格(3)与商品价值量相关计算题(4)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5)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6)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1、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都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习俗。2、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供求关系考点一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供过于求卖方市场买方市场卖方处于主导地位买方处于主导地位物以稀为贵货多不值钱供求如何影响价格价格升高价格降低供求影响价格,反过来,价格会影响供求吗?价格下降获利减少生产缩小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获利增多扩大生产供过于求结论:价格与供求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价值决定价格思考:如果自行车供不应求,其价格会不会高过汽车,如果汽车供过于求,其价格会不会低于自行车?为什么?供求关系只能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1、价值与价格的关系比较表考点二、价值决定价格价值价格含义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性质商品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影响因素①社会劳动生产率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③成本①商品价值(决定)②供求关系③纸币发行量④国家政策因素联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一般情况下,价格的大小与商品本身价值成正比,与货币的价值成反比,在供求关系影响下,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2014上海).2013年国庆期间上映的电影《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再掀3D片热潮。3D版电影的票价比普通电影的票价一般要高,其根本原因是()A.3D电影画面立体感更强B.看3D版电影的观众更多,供不应求C.3D版电影的技术含量较高,价值量大D.3D版电影出现卖方市场√商品的价值量———指商品价值的大小价值由劳动形成价值量由劳动量决定劳动量的天然尺度是劳动时间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因素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是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某个别生产者自己生产一件同样的商品所用的劳动时间(可以简单理解为正常生产条件下整个部门生产同一件商品所用的平均时间)甲、乙、丙生产同样材质的一双鞋,甲技术设备先进,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高,用3小时;乙条件一般,用4小时;丙条件最差,用5小时。试问:谁生产的鞋的价值量大?为什么?(1)个别劳动时间不能决定商品的价值量(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一样大赚钱不亏不赚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亏本3、个别劳动时间对具体商品生产者的影响意义: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是商品生产者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4.区分两个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指某一个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效率社会劳动生产率指某部门或行业的平均的生产效率.(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该企业8小时内的价值总量某人个别劳动生产率提一倍某人个别劳动生产率降一倍4×200=800元社会劳动生产率为2h/件该企业8h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每h用100元表示)2小时200元4件2小时200元8件8×200=1600元2小时200元2件2×200=400元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的关系每件衬衫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8小时内的价值总量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一倍4×200=800元原社会劳动生产率为2h/件8小时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劳动生产率每件衬衫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每h用100元表示)2小时200元4件1小时100元8件8×100=800元4小时400元2件2×400=800元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的关系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的关系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的关系重点理解: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与价值总量()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与价值总量()无关无关成正比成反比正比反比无关无关无关无关反比正比必须明确的几对关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价值量×产品数量)典例(2012全国卷)2012年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如果2013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3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A.720万元,6元B,720万元,5元C.600万元,5元D,600万元,6元√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价值量的计算•假设某商品原价值量为Y元,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为X%,则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的单位商品价值量为Y1+X%假设某商品原价值量为Y元,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的幅度为X%,则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后的单位商品价值量为Y1-X%万能口诀:“提高加,降低减;正比乘,反比除”。•1、(2011全国卷)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A.1452万元B.1320万元•C.1210万元D.1100万元•[解析]第一步先计算出2011年,在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的情况下,该商品的价值量:132元÷(1+20%)=110元;第二步计算出2011年,该企业在劳动生产率提高10%的情况下的年产量:10万件×(1+10%)=11万件;第三步计算出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110元×11万件=1210万元。故本题选C项。√2、一般说来,市场上商品的价格都是不断变化的,有时高有时低,但同一种商品价格高低往往都在一定范围之内,不会差距太大。这是因为()A、价格是由商品的质量决定的B、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并受价值影响C、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D、价格取决于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A.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现等价交换。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考点三、价值规律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由价值决定等价交换就是每次交换都做到价格和价值相等请你判断×3.正确理解“等价交换”(1)表现①物物交换阶段:商品和商品的价值量相等。②商品流通阶段:商品价格与价值相符合。(2)实现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与价值不完全一致是经常的。但从长远看、从整个商品交换过程看,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与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可以抵消。因此等价交换是在动态中实现的,并不存在于每一个场合中,而是存在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中,是作为一种趋势贯穿于商品交换过程中的。•(2007年高考政治江苏卷17)“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及贵。”(《史记·货殖列传》)从经济学角度看,这是()•A.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B.计划机制作用的结果•C.劳动决定价值的体现•D.供求关系对价值的影响A•(2011高考四川卷24)在谈到某些图书的价格时,有人认为:“每一份的品质都是由每一份的成本堆积起来的,没有真正物美价廉的东西。”这一观点蕴含的经济道理是•A.图书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它一定要等于其价值•B.图书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它一定要反映其价值•C.图书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它不会等于其价值•D.图书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它一定偏离价值√•1、人们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对“等价交换”理解正确的是()•A.是指每次商品交换都必须是等价的•B.是指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应与价值相一致•C.是一种趋势,只存在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中•D.表明等价交换的次数多于不等价交换的次数√拓展思维:同一商品生产者生产同一商品,为什么有时候赚钱,有时候亏本?(主要从供求影响价格的角度回答)不同商品生产者生产同一商品,以同一价格出售,为什么有人赚钱,有人亏本?(主要从个别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相比较的角度回答)•【特别提示】:价值决定价格与市场决定价格的关系•(1)市场经济中,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主要是通过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实现的。市场决定价格,是指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2)价值决定价格,强调商品价格的高低是价值决定的,而不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决定价格,强调商品价格的高低是由市场形成的,而不是由计划形成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并受供求关系影响的,因此,市场形成价格离不开价值对价格的决定作用。考点三、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影响价格的因素:(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的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的价格越低。(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降低。(3)纸币的发行量: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市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如果少于市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降低。(4)经济政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市场流通领域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从而平衡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稳物价。总结:影响价格变动的多种因素计算题训练•1假设2013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45元。如果2014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4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A.30元B.37.5元•C.38元D.38.75元•2.M商品的国内价格是82元,该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是100美元=820元。如果该国货币对美元升值20%,那么M商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是多少美元?解析.由“M商品的国内价格是82元,该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是100美元=820元”可知该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是82÷8.2=10美元。如果该国货币对美元升值20%,那么美元对该国货币贬值是多少呢?应该是:1—1÷(1+20%)美元贬值以后,M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应该是:82÷8.2×(1+20%)=12美元•3:2012年某企业生产的甲商品单位价值量为22元,共生产10万件商品,2013年甲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0%,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且货币贬值20%,若其他条件不变,则2013年该企业生产甲商品的价值量、使用价值量和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分别是•A.20元,10万件,200万元•B.25元,10万件,250万元•C.20元,13万件,260万元•D.25元,13万件,325万元4、在汇率是1欧元=10元人民币的情况下,某出口企业生产100万件商品,每件商品的成本为10元人民币,每件商品的国际售价为5欧元。假定下年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20%,欧元汇率下跌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企业获得的利润为人民币:•A.减少320万元•B.减少200万元•C.增加320万元•D.增加200万元5、甲、乙两国货币汇率原来为1:6,之后,甲国为刺激经济增发货币20%,同期乙国生产A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甲国进口商从乙国进口原价为120元一件的A商品,用甲国货币支付为多少元:•A.18元•B.12元•C.16元•D.10元一般情况下:价格上升减少购买(需求缩小)价格下降增加购买(需求扩大)1、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方向变动考点四、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价格需求量需求曲线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方向变动P2Q1Q2P1PQDABD2D1(1)点移动:当商品价格由P1下降到P2时,需求量由Q1增加到Q2,A点沿着原来的曲线移动在B点。可见,当商品自身价格发生变化时,引起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2)线移动:当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收入增加或其它因素的影响,在任一价格水平下,消费者的需求量都会增加,此时需求曲线整体向右上方移动。可见,当商品自身价格以外的因素发生变化
本文标题:2019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二课复习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444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