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11.《七律长征》课件(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课件).ppt
第11课诗词二首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新课导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了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这是中国革命史上最艰险、最壮烈、最灿烂的一页,伟大的政治家、诗人毛泽东亲临、亲见这一切。他征途吟诗,马背成章,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毛泽东诗词中的崇高壮美吧!作者简介生平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人。1918年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毕业。曾任中央军委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职。主要成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主要作品:《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蝶恋花》等。写作背景中国工农红军为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指图),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接着又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然后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于1934年10月到达陕北。在这短短的两年时间里,红军战士开动每人的双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完成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首诗就是毛泽东同志在1936年10月长征即将结束的时候写的。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生字,正确读写、理解“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开颜”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重点)3.体会红军长征途中越过千难万险的情景,及打垮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坚定决心。(难点)七律·长征毛泽东腾越五岭过草地爬雪山字词学习我会认我知道等闲:逶迤:腾细浪:磅礴:点击下面的视频开始笔顺学习吧!课文朗读诗歌体裁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这首诗一共有八句话,每两句子为一联,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毛泽东远征:万水千山:等闲:逶迤:指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常用来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平平常常的意思。词语解释磅礴:三军:开颜:①(气势)盛大、雄伟。②(气势)充满。如:革命者大义凛然、正气磅礴,吓得敌人心惊胆颤。①指陆军、海军、空军。②对军队的统称。③本课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脸上现出高兴的样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课文解读“远征难”三个字怎么理解?远征:行程之远,历时之长难:牺牲之大,经历之苦远征难:总领全文,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艰难困苦。金沙水拍云崖暖,“暖”字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大渡桥横铁索寒“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令敌人胆寒的壮烈情景。突出了红军克敌制胜、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更喜岷山千里雪,承上启下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革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尾联三军过后尽开颜红一、二、四方面军合作探究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五幅雄壮图画,你能一一概括吗?用动词加地名的方式概括。课堂小结《七律·长征》记叙了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经历,抒发了革命者的豪情壮志,赞颂了红军藐视困难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阅读或观看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书或电影电视片,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上互联网点击关键词“长征”,查找并阅读有关长征的故事,拓展延伸
本文标题:11.《七律长征》课件(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448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