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一、园林设计2012
园林规划设计主讲教师:王庆芬QQ:519362052电话:13500820974建筑与规划学院:园林设计教研室绪论一、什么是园林规划设计(两层定义)二、园林规划的依据与原则三、园林规划设计的对象四、园林规划设计学科特点具体地讲,园林规划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依据:科学依据社会需求功能要求经济条件原则:经济适用美观设计对象:公共绿地交通道路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居民区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名胜绿地a居住区绿地b.专用(有)绿地某大学校园绿化局部平面校园绿化设计效果某工厂绿化设计平面图c.公共绿地某滨水景观绿地效果图某商业步行街绿化效果风景区绿地净月e道路绿地大连经开大道交叉路口绿化设计立交桥绿化设计第二章园林布局第一节园林立意第二节园林布局第三节园林艺术及构图法则第四节园林造景及景观分析总体规划设计阶段•综合考虑任务书所要求的内容和基地及环境条件,提出一些方案构思和设想,权衡利弊确定一个较好的方案或几个方案构思所拼合成的综合方案,最后加以完善完成初步设计。•1主要设计图纸内容位置图、现状分析图、功能分区图、总体规划平面图整体鸟瞰图地形规划图道路系统规划图绿化规划图及管线规划图。•2文本说明书•3工程概算书(1)位置图(1:5000—1:10000)属于示意性图纸,一般要求标出该园林绿地在城市区域内的位置、轮廓、交通和周边环境关系。(2)现状分析图:根据收集的全部资料,经分析、整理、归纳后,分成若干空间,用圆圈或抽象图形将其粗略地表示出来,并对现状作出综合评价。例如对四周道路、环境分析后,可划定出入口的范围;再如,某一方向居住区集中、人流多、四通八达,则可划为比较开放、活动的内容比较多的区。(3)功能分区图:根据总体规划设计原则、现状图分析,根据不同年龄段游人活动特点,不同兴趣爱好游人的需要,确定不同的分区,划出不同的空间,使不同空间和区域满足不同的功能要求,并使功能与形式尽可能统一。该图属于示意说明性质,主要反映不同空间、分区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抽象图形或圆圈等图案予以表示。(4)总体规划平面图:①全园主要、次要、专用出入口的位置、形式、面积以及主要出入口处内外广场、停车场、大门等的布局。②全园地形总体规划、道路系统规划。③全园建筑物、构筑物等布局情况。④全园植物分布,图上只反映密林、疏林、树丛、草坪、花坛、专类花园、盆景园等植物景观。⑤全园比例尺、指北针、图例等内容。(5)整体鸟瞰图设计者为更直观地表达园林设计的意图,更清楚地表现公园设计中各景点、景物以及景区的景观,通过钢笔画、水彩画、水粉画、电脑制图或模型等形式来表现,都有较好效果。(6)道路系统规划图a、在图上确定全园的主要出入口、次要出入口与专用出人口;b、确定主要广场的位置及主要环路的位置,以及作为消防的通道;c、确定主干道、次干道等的位置以及各种路面的宽度、排水坡,并初步确定主要道路的路面材料、铺装形式等。d、图纸上用虚线画出等高线,再用不同的粗线、细线表示不同级别的道路及广场,并标明主要道路的控制标高。(7)绿化规划图根据总体设计图的布局、设计的原则以及苗木来源的情况,确定公园及各区的基调树种、骨干树种、造景树种,确定不同地点的密林、疏林、林间空地、林缘等种植方式和树林、树丛、树群、孤立树等的栽植点,还有以植物造景为主的专类园,如月季园、牡丹园、盆景园、观赏或生产温室、花圃等。(8)局部效果图为了更好的表现方案,经常对绿地中的重要景点、景区,要求作出局部效果图。第一节园林立意造园之始,意在笔先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因地制宜随势生机第二节园林布局一、园林形式的确定1根据园林的性质2根据不同文化传统3意识形态的不同决定园林的表现形式意大利岗贝里亚庄园沧浪亭二、园林的布置形式1规则式园林•园林布局采用几何图案形式。如建筑物或景点之间用直线道路相联系,水池或花坛的边缘、花坛的花纹、色彩的组合也用直线或曲线组成规则的几何图案。这类园林大多有明显的中轴而且左右均衡对称,其特征可以从水体、建筑、道路广场,种植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明。•水体•园林水景的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采用整齐式驳岸,常以喷泉作为水景的主题•建筑•园林建筑采用中轴对称均衡的设计以主要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形式的主轴和副轴控制全园道路广场广场外轮廓均为几何形,广场空间,以对称建筑群或规则式林带、树墙包围。道路均为直线、折线或几何曲线组成•种植设计•以图案为主题的模纹花坛和花带为主,或布置成大规模的花坛群,树木配置以行列式和对称式为主,并运用大量的绿篱、绿墙以区划和组织空间2自然式园林•园林布局按自然景观的组成规律采取不规则形式。地形高低起伏,形成有宽窄变化的道路,弯曲蜿蜒,池岸迂回转折,植物配置采用自然林、丛团和散落的单株相结合形成大小各异的空间,展现出自然美。自然式园林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提炼和艺术的加工再现出高于自然的景色•地貌•利用自然起伏的和缓地形与人工堆置的若干自然起伏的土丘相结合,其断面为和缓的曲线•水体•其轮廓为自然的曲线,堤岸为各种自然曲线的倾斜坡度,如有驳岸,亦为自然山石驳岸。常以瀑布为水景主题•建筑•园林内建筑,多采取不对称均衡的布局。全园不以轴线控制,而以主要导游线构成的连续构图控制全园•道路广场•园林中的广场的轮廓多为自然形式,以不对称的建筑群、自然式的树丛组织空间。道路平面和剖面多为曲线•种植设计•以反映自然界植物群落自然之美,花卉布置以花丛、花群为主。树木一般不作规则式整形。3混合式园林•按不同地段和不同功能的需要在一座园林中规则式与自然式园林交错混合使用。混合式园林对地理环境的适应性较大,也能适应多种不同活动的需要,在同一个园子里既可有庄严规整的格局,也能有活泼、生动的气氛,二者对比相得益彰。第三节园林艺术构图法则一、多样与统一在园林中的应用是指:园林中的各组成部分,它们的体形、色彩、线条、形式、风格等,要求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和一致性,给人以统一的感觉。包括:形式的统一、材料的统一、线条的统一、花木的多样化与统一、局部与整体的统一形体的变化与统一风格流派的变化统一图形线条变化与统一形式与内容的变化统一材料与质地变化与统一线型纹理变化与统一局部和整体的变化统一二、对比与协调对比,是指借两种或多种性状有差异的景物之间的对照,使彼此不同的特色更加明显,提供给观赏者一种新鲜兴奋的景象。包括:空间对比、虚实对比、疏密对比、方向对比、大小对比、色彩对比、质感对比和布局对比。协调,是指事物和现实的各方面之间的联系与配体达到完美的境界和多样化的统一。包括:相似协调和近似协调。体量对比虚实对比色彩对比质感对比三、均衡与稳定园林布局中的均衡可以分为:对称均衡、不对称均衡和质感均衡均衡主要是园林构图中各要素左与右、前与后之间相对轻重关系的处理稳定是园林景观整体上下之间的轻重关系处理对称均衡不对称均衡四、韵律与节奏园林绿地中常见的韵律有:a.连续韵律即有同种因素等距反复出现的连续构图的韵律特征。如等距的行道树、等高等距的长廊、等高等宽的登山台阶、爬山墙等。连续韵律b.交替韵律即有两种以上因素交替等距反复出现的连续构图的韵律特征。如柳树与桃数的交替栽种、两种不同花坛的等距交替排列。c渐变韵律指园林布局连续出现重复的组成部分,在某一方面作有规律的逐渐加大或变小,逐渐加宽或变窄,逐渐加长或缩短的韵律特征。如体积大小、色彩浓淡、质地粗细的逐渐变化。渐变韵律d交错韵律两组以上的要素按一定规律相互交错变化。常见的有芦席的编织纹理和中国的木棂花窗格交错韵律交错韵律五、比例与尺度在园林中的比例,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园林景物、建筑物整体或某局部本身的长、宽、高之间的大小关系;二是指园林景物、建筑物整体或某局部之间的大小关系。尺度则是指园林景物、建筑物整体和局部构件与人或人所习见的某些特定标准之间的大小关系。(1)单位尺度引进法即应用某种为人所熟悉的景物作为尺度标准,来确定群体景物的相互关系,从而得出合乎尺度规律的园林景观。如在苏州留园中,为了突出冠云峰的高度,在其旁边及后面布置了人们熟知的亭子和楼阁作为陪衬和对比,来显示其“冠云”之高。(2)人的习惯尺度法习惯尺度是以人体各部分尺寸及其活动习惯尺寸规律为准,来确定风景空间及各景物的具体尺度。如亭子、花架、水榭、餐厅等尺度,就是依据人的习惯尺度法来确定的。(3)夸张尺度将景物放大或缩小,以达到造园意图或造景效果的需要。•在大空间里赏景会有雄伟、壮观之感•在习惯大小的空间里赏景会感到自然、舒适•在小于习惯尺度空间里有亲切、趣味感第四节园林赏景及造景一、景的含义二、赏景三、造景一、景的含义景,就是一个具有欣赏内容的单元,是从景色、景致和景观的含义中简化而来,也就是在园林中的某一地段,按其内容与外部的特征具有相对独立性质与效果即可成为一景。景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其本身具有可赏的内容,一是它所在的位置要便于被人觉察。二、赏景赏景分动态观赏和静态观赏两种形式。由于游人观赏的视角、视距不同,其感受也不同。三、造景动态观赏与静态观赏不同的观赏方法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游人在行走中赏景即人的视点与景物产生相对移位,称为动态观赏,动态观赏的景物称为动态风景。游人在一定的位置,向外观赏景物,视点与景物的位置不变,即为静态观赏,静态观赏的景物称为静态风景。在园林绿地中,因借自然、模仿自然、组织创造供人游览观赏的景色谓之造景。人工造景要根据园林绿地的性质、规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㈠主景与配景•⒈主景,也称中景。它在园林中最易体现功能,在艺术上又富有很强的感染力。•⒉配景,包括前景和背景。前景起着丰富主题的作用;背景在主景背后,较简洁、朴素,起着烘托主题的作用。•⒊主景的营造手法主景⑴主体升高主体升高,可产生仰视观赏效果,并可以蓝天、远山为背景,使主体的造型轮廓突出鲜明,不受或少受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广州越秀公园的五羊雕塑,以升高主体,降低视线法来突出主体⑵在轴线端点、视线焦点处•一条轴线的端点或几条轴线的交点常有较强的变现力。故常把主景布置在轴线的端点或几条轴线的交点上。⑶动势线集中点处一般周围环抱的空间,如水面、广场、庭院等,其周围景物往往具有向心的动势,主景如布置在动势集中的焦点上就能得到突出。⑷构图重心位置在规则式园林绿地中将主景布置在几何中心上,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将主景布置在构图的重心上,也能将主景突出。⑸渐变法•在园林景物的布局上,采取渐变的方法,从低到高,逐步升级,由次景到主景,级级引人入胜。㈡对景的创造位于园林轴线或风景视线端点的景称为对景。它有正对景和互对景两种形式。白宫的正对景大雁塔的正对景互对景㈢前景的处理手法•在风景园林立体画面构图的前面用框景、夹景、漏景、添景等手法处理,都会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1框景•是在园林中用门、窗、树木、山洞等来框取另一个空间的优美景色。主要目的是把人的视线引到景框之内,故称框景。利用树干作景框利用枝条作景框扬州瘦西湖吹台亭的三星拱照利用月亮门作景框利用桥洞作景框框景的形式•⑴入口框景•⑵端头框景•⑶流动框景•⑷镜游框景入口框景端头框景流动框景镜游框景镜游框景2漏景•漏景是框景的进一步发展,利用漏窗、花墙、漏屏风、疏林树干等作前景与远景并行排列形成景观。它起着含而不露、柔和景色、若隐若现的作用。3夹景•以树、山、建筑等将轴线两侧贫乏景观加以屏障,从而形成左右较封闭的狭长空间,突出空间端部景观。华盛顿纪念广场的夹景苏州小巷的夹景4添景是在主景前面加植花草、树木或铺山石等,使主景具有丰富的层次感。留园冠云峰柳丝添景(四)分景的创造•分隔园林空间、隔断视线的景物称为分景。分景可创造园中园、岛中岛、水中水、景中景的境界,使园景虚实变换,层次丰富。其手法有障景、隔景两种。•障景也称抑景。在园林中起着抑制游人视线的作用,是引导游人转变方向的屏障景物。它能欲扬先抑,增强空间景物感染力。有山石障、曲障(院落障、影壁障)、树(树丛或树群)障等形式。⒈障景山障院落障影壁障•以虚隔、实隔等形式将园林绿地
本文标题:一、园林设计201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449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