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3届高三历史三轮专题训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精)
(点对点检测)2013届高三历史三轮专题训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典例1】(2011·海南单科·T20)“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得出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A.二月革命时期B.十月革命时期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D.新经济政策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精讲精析】选D。本题考查苏俄(苏联)经济政策的特征。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苏联)经济政策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解答本题时抓住题干中“利用资本主义”这一重要信息,结合所学判断,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故选D项。【阅卷人点评】通过阅卷结束后统计情况,本题主要是错选A项或C项,主要原因有:(1)不能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关键信息,误以为“利用资本主义”就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属于资本主义时期,而错选A项。理解题干材料要注意“资本主义”只是手段,根本目的是“提高生产力”。(2)不能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特点,而错选C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十月革命后,面临国内外严峻的经济、政治形势而采取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与材料“资本主义”不符合。【考情新动向】1.从考查频率和内容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是高考命题的热点。特别是对其特点的理解以及与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比较考查较多。2.从考查角度和能力看:特别注重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内容、特点的考查,主要运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试题多以史论型材料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较少考查。3.复习备考时,要注意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本质特点,对两者进行比较认识其在不同阶段的历史影响。1.(2012·江苏单科·T17)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解题指南】提取材料中“1921年开春以来”“改良主义的办法……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等关键信息。【解析】选D。“1921年开春以来”“改良主义的办法……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反映了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正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2.(2010·新课标全国文综·T32)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解析】选B。本题考查苏维埃政权初建时的社会状况。材料的有效信息是“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可知苏维埃建立后由于国内外敌人对苏维埃的进攻出现严峻的形势,为了保障战争的胜利,苏俄实行了余粮收集制。3.(2009·广东单科·T22)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A.十月革命B.斯大林模式C.新经济政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和作用。该政策的实质是不要市场和货币以及商品经济,用行政和军事的手段干预经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而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则是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甚至一定程度上恢复发展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因此列宁所讲的“尝试”应该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4.(2010·江苏单科·T23)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下面是苏联20世纪前期的一组海报。请回答:(1)图①为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海报,指出图①和图②所含信息之间的联系。比较这一时期的工业政策与以后斯大林工业化政策有何不同?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评价新经济政策。(2)对图像研究者来说,绘画作品并不简单地只是用于观赏,而是用来“解读”。图③为工业化时期的宣传海报,判断其所含信息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与其他图像史料相比,宣传海报有什么特点?【解析】本题主要以苏联20世纪前期的海报为命题切入点,考查学生阅读图片、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第一问,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实现工业化的角度回答即可;第二问,从经济体制、管理手段等角度分析即可;第三问,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即可。第(2)题第一问,由纺织工业为轻工业,而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即可得出答案;第二问,抓住“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这一关键信息,从海报内容、政治倾向等角度分析即可。答案:(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实现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不同:新经济政策时期改变部分企业的国有性质,实行租让制;斯大林工业化时期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高度集中管理。评价: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恢复经济,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局势)。(2)不准确。这一时期忽视轻工业发展,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特点:宣传海报多与重要事件有关;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典例2】(2011·江苏单科·T16)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斯大林模式”与苏联改革【精讲精析】选D。材料数据反映了苏联农产品价格低、工业品价格高的现象。据以上所述,D项符合要求。选项内容指向·联系分析结论A材料中未涉及农副产品质量差问题×B苏联经济农轻重比例失调,农产品供给不足,过剩表述有误×C这一时期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材料中涉及农产品价格越来越低,损害了农民利益,这是牺牲农业保工业发展的结果√【命题人揭秘】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见仁见智,这也是高考命题重点之一。在斯大林模式之下苏联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但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为积累工业发展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利益受到损害。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考情新动向】1.从考查频率和内容看:斯大林模式与苏联改革是高考命题的高频点,特别是斯大林模式的作用与弊端考查较多。2.从考查角度和能力看:特别注重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以及由此引起的历次改革的考查;主要运用新材料或者图文,设置新情境,考查对史实的分析、理解能力。3.复习备考时,仍以斯大林模式为重点,可以联系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行对比分析。1.(2012·福建文综·T22)表1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表1A.地广人稀B.自然灾害频发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年代1925—1927年1928—1932年1933—1937年年均粮食产量(万吨)752773607290【解题指南】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苏联农业政策的阶段把握和分析判断。【解析】选C。整理表格信息可以发现,苏联粮食产量在表中所列三个历史阶段中是逐次减少的。结合所学知识,苏联从1927年开始放弃新经济政策转而实行农业集体化,以牺牲农业的方式来优先发展重工业,从而导致粮食产量的降低。2.(2012·广东文综·T22)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反映的信息:苏联、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1922年苏联成立,A、B两项排除;从题干中的“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可知,所述的是斯大林模式,因此排除D项;而“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反映了学者予以斯大林模式一定的肯定,认为其有合理之处,C项正确。3.(2010·北京文综·T22)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苏联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改革。70年代,苏联在勃列日涅夫领导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工业上推行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核心的新经济体制,但并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根据“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可知苏联没有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也没有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故可排除A、B。材料没有涉及所有制改革,故可排除C。根据“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可知当时苏联政府想利用货币关系来管理企业,答案为D。4.(2010·福建文综·T23)《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推断,该时期是()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D.普京执政时期【解析】选C。本题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从“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的角度看,A、B两项均是在维持斯大林体制的前提下进行的改革,可以排除。从“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看,这些观点的出现,与戈尔巴乔夫提出的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直接相关,因为这一思想已经与马克思主义相背离,故C项是正确的。普京执政时期苏联早已解体,D项不正确。5.(2009·江苏单科·T17)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对斯大林及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在斯大林当政时期,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这种体制存在很多弊端,但也促使苏联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A、B、C三项表述均不符合史实。6.(2009·山东文综·T15)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D.进行工业化建设【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的工业化建设。解答时应从材料给出的时间入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维埃政府在1918-1921年春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开始于1921年,于1928年逐渐被取消,可以排除A、B两项;而C项也是为D项服务的。联系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下,独立自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情况,可以得出D项正确。7.(2012·山东文综·T29)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
本文标题:2013届高三历史三轮专题训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455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