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 56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五章第五章第五章课件导航C教学内容D教学思考E教学参考B教学要点A教学引导教学目的与要求1、从整体上感知国民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建立的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本质,它没有也不可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认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曲折性和不平衡性,把握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经历了一个从城市起义到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过程,了解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位一体的思想,认识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2、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历史背景和实践过程;了解中国革命经历的挫折和坎坷;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过程;以此推动学生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和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A教学引导重点:1、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2、中国革命战略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的曲折过程及其原因。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以及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4、三次“左”倾机会主义错误。难点: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解。一般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都是以城市为中心开展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革命却将重心放到农村。历史证明这条道路是成功的,其依据何在?热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这一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内“左”倾错误的频发期,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认清这一错误倾向产生的深刻根源,对于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胜利,具有关键意义。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热点基本概念南京国民政府;八七会议;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土地革命;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遵义会议基本线索1、国民党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及其统治的性质;2、白色恐怖和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3、探索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4、土地革命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5、路线偏差和反“围剿”斗争的失败;6、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7、中国共产党对历史经验的总结。B教学要点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C教学内容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统治,开始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中国共产党被宣布为非法,并进行了残酷的镇压。面对严峻的形势,敢不敢坚持革命?怎样坚持革命?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面前的两个根本性问题。经过艰难的探索,中国共产党人最终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1927—1937为国共对峙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史背景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大革命失败后,北伐也从国共合作时的“打倒列强除军阀”质变为国民党新军阀对旧军阀的兼并战。三个反动政府蒋介石:国民党南京政府汪精卫:国民党武汉政府张作霖:北洋军阀北京政府1927年8月25日,宁汉合流1928年12月29日,东北易帜蒋介石把持的国民党新军阀实现了全国形式上的统一1、国民党形式上的统一汪精卫蒋介石张作霖图片来源:解放军画报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的混战国民党新军阀派系蒋介石:长江中下游冯玉祥:西北地区陕甘宁等地区阎锡山:山西、河北、内蒙一部1929年3月,蒋桂战争1929年10月,蒋冯战争李宗仁:广西、湖南、湖北等1930年5月,中原大战蒋介石统一国民党新军阀,奠定个人独裁专制局面中原大战前的军阀冯、蒋、阎图片来源:解放军画报中原大战中原大战视频资料视频来源:千源网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毛泽东指出:“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以新军阀代替旧军阀,对工农阶级的经济的剥削和政治的压迫比以前更加厉害”。2、国民党政权的性质“亲帝反共”的对外对内政策1、对外关系上,南京政府为了取得帝国主义的支持,一贯实行媚外政策。卑躬屈膝处理“南京惨案”、“济南惨案”;故作姿态“改订新约运动”:关税自主权、领事裁判权。2、对内政策上,南京政府为了确立和强化其独裁统治,继续采取高压手段,实行白色恐怖,残酷镇压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建立庞大的军队建立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大力推行保甲制度厉行文化专制3、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军事独裁统治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白色恐怖”时代。中共“六大”时的材料统计:1927年3月—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1、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中国革命转入低潮国民党反对派屠杀共产党照片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白色恐怖白色恐怖视频资料视频来源:千源网敢不敢坚持革命?对这个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的回答是坚定的、明确的!——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2、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1)南昌起义(2)八七会议(3)秋收起义(4)广州起义南昌起义油画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1927年7月27日,中共前敌委员会在这里召开会议,周恩来传达了党中央临时政治局关于在南昌组织武装起义的决定南昌起义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1928年4月南昌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八七会议一九二七年八月七日在汉口举行的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会议在中国革命的紧急关头,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选举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秋收起义秋收起义时的毛泽东图片来源:新华网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广州起义1927年12月11—13日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图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井冈山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1)继续走城市中心的道路,还是将主攻方向转向农村?(2)采取和平夺权,还是武装夺权的斗争方式?毛泽东红色政权理论的初步形成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从1928年10月至1930年1月,毛泽东相继写成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论证了红色政权建立的必要性和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主要条件;论述了红色政权的内容,即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的结合。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2、反围剿作战与土地革命(1)四次反围剿(2)两个土地法土地革命路线:1931年,毛泽东。①内容: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②作用:调动了一切反封建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击溃敌军75万;消灭敌军31.6万;俘获敌军19.6万;缴获武器16.57万井冈山土地法(1928年12月)图片来源:解放军画报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经历了四次反围剿作战后,中央红军的力量得到了壮大,并在1931年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领导军民进行根据地建设。然而,与此同时,左的思想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扭转了中国革命,为日后的革命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1、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1931年11月,江西瑞金(2)根据地建设革命根据地和工农红军的初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湘鄂赣革命根据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洪湖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1931年,定都江西瑞金,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朱德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代表广大工农群众利益的政权。②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境内存在着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政权。农村革命根据地图返回中央左右江鄂豫皖海陆丰湘鄂赣湘赣闽浙赣湘鄂西、湘鄂边、洪湖川陕2、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左倾错误(1)三次左倾错误“左”倾盲动错误(瞿秋白),“左”倾冒险主义(李立三),“左”倾教条主义(王明)(2)出现的原因不善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3)对土地革命的影响——被迫长征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利1933年10月,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路线的错误军事指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严重失利,被迫开始了“长征”。王明(1904--1974)1926年入党,1931年取得党中央领导权,推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严重失利,给党和革命事业造成极大损失。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1、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路线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意义1.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是走向成熟的标志。2.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我党历史上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结束了错误路线,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内容遵义会议遵义会议视频资料视频来源:千源网2、红军长征的胜利1934.10-1936.10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实现了中国革命由东南到西北的战略大转移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毛泽东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四渡赤水渡乌江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雪山突破腊子口吴起镇会合陕北会宁会师过草地会宁甘孜懋功两万五千里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了战略转移。强行突破敌人的四道防线,但损失惨重。1935年1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左”倾路线在组织和军事上的领导,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后,红军以灵活的战略战术,取得四渡赤水、娄山关战役的胜利。佯攻贵阳,逼昆明,把敌人远远抛在后面,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巧渡金沙,通过彝民区,强渡大渡河,到达四川懋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红一方面军和四方面军一部,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师。1935年,红二方面军在贺龙等领导下,开始了长征。1936年6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同前来迎接的红一方面军在会宁会师。长征以红军的胜利告结束。徐海东率领的红25军,经艰苦行军,到达陕北与红15军团会师。遵义吴起镇三大主力红军(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红军长征红军长征视频资料视频来源:千源网长征结束后的毛泽东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毛泽东诗词《长征》毛泽东诗词视频资料视频来源:千源网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1、谈谈南京国民政府的阶级本质。2、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探索革命道路的?3、谈谈中共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所犯的“左”倾错误及其原因。4、论述遵义会议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5、红军长征是怎样取得胜利的,它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6、试述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D教学思考1、(日)家近亮子著、王士花译:《蒋介石与南京国民政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2、贾章旺:《毛泽东从韶山到中南海1893~1949》,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3、陈德军:《乡村社会中的革命以赣东北根据地为研究中心(1924-1934)》,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年。4、刘勉玉主编:《土地革命战争史1927~1937》,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5、(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6、钟君、龙夫编著:《红色帷幕下的较量:毛泽东与王明》,贵州民族出版社1993年。7、侯保重:《遵义会议——决定中国历史命运中国历史命运的三天》,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8、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9、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节选)(1936年12月)10、毛泽东:《论新阶段》(节选)(1938年12月)11、中共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节选)(1945年4月20日)12、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10月22日)E教学参考
本文标题:56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464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