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劳动模范事迹材料讲解
附件:2015年全国、湖北省劳动模范事迹材料全国劳动模范张美冲一根拐杖,两个邮包。每年一个25000里长征,每个月穿烂两到三双解放鞋。崎岖险峻的邮路,夏历骄阳、暴雨,冬趟积雪、寒冰,数历生命危险。17年,走过18万公里路,送达邮件百余万件,无一丢失、损毁。张美冲,一名50岁的山乡邮递员,共产党员,被众多新闻媒体称作“拐杖信使”。他一个人的长征,架起深山7000名山民与大千世界的信息桥梁。在湖北省西部山区,还有全省唯一一个至今未通公路的村子,那就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新塘乡双河邮政所乡邮员张美冲的邮路必经地——河溪村。木栗园村、河溪村、甘坪村、车营村、太山庙村等五个行政村一线相连,构成了张美冲的邮路,全程108公里,往返三日班,沿途要经过当地人闻之胆寒的“扯根坡”,须涉水趟过10多条河流。张美冲自1998年成为一名乡邮员以来,几乎每天都要拄着一根满是结节的野藤拐杖,背着两个大邮包,佝偻着身子,或孤独地行走在险峻崎岖的山路上,或穿梭于灌木荆棘丛生的密林中,或跋涉在幽深偏僻的河溪里,为邮路上的老百姓送信送报、捎带物品、义务帮扶,村民亲切称他“拐杖哥”。一根拐杖架起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一年正值壮年的汉子,四肢健全,为何一年四季拐杖不离手?故事发生在一个冬天。1998年1月1日,时年33岁的张美冲成为一名乡邮员后,主动请缨,接手该线路的投递工作。此前,由于这条步班邮路太过险峻艰苦,乡邮员走马灯似的换了好几茬。那时,张美冲刚接手这条邮路的投递工作不久。离除夕之夜只剩下三天,张美冲背着一大包邮件,踩着一尺多深的大雪,到太山庙村送邮件。在村民熊志忠家门口,一只大狼狗突然窜出,猛地将张美冲扑倒在一米多高的田坎下。邮件散落一地,张美冲本能地伸出右手一挡,虎口处及中指关节处瞬时被咬破两个大口,鲜血直流。狗主人闻讯赶出来,赶开狼狗,张美冲才逃脱厄运。几天后,右手裹着纱布的张美冲,到木栗园村谭学礼家送邮件。听说了张美冲的遭遇,谭学礼从家里拿出一支自制的野藤拐杖,“这是我用野山藤做的,很结实。山里狗多,这支拐杖就送给你防防身吧。”张美冲推辞不掉,收下了。为防拐杖磨损,张美冲又找铁匠在杵地一端装了一只铁矛头。每次进山送邮件时,他就将这支拐杖随身携带,并很快发现了它的诸多妙用:既可以充当打狗棒、驱蛇棍、登山杖,还可以支撑长途跋涉时的身躯,在过河趟溪时,可探测水深,在邮包带勒痛肩膀时,可作挑邮包的“扁担”。如今,这支拐杖的矛尖已被磨掉寸许,矛头圆润而光亮。曾经粗糙的拐杖,也被他的双手磨得光亮无比,像上了油。每天进山送邮件,远远地看见他,村民都亲切地喊上一声“拐杖哥,你来了”。不过,邮路上潜在的危险,仍然令张美冲防不胜防,几历生命之险。15年来,他先后遭狗咬伤4次,遭毒蛇咬伤一次,两次在邮路上遭遇野猪惊魂,一次险些被山洪冲走,一次差点儿摔下悬崖,一次侥幸错过山体滑坡,身上多处至今仍留有令人心悸的紫色疤痕。各类邮件百余万件,无一丢失、损毁和延误;取款送款总额60余万元,没有一分钱差错。张美冲有三“宝”:拐杖,解放鞋,邮包。而邮包,更被他视为宝中之宝。常年跋涉在百余公里的邮路上,碰上暴雨是常有的事。这时候,他脑中第一闪念的就是保护好邮包。无处躲雨时,他就脱下身上的邮政服或用邮纸罩住邮包。已记不清有多少次,当他像一只落汤鸡似的狼狈出现在村民家里,怀抱中邮包里的邮件却件件干爽无碍。每年夏天,张美冲每天都是凌晨5点钟天微微亮就得出发,赶在中午12点之前和下午2点钟后将邮件送达村民家中,尽可能避开中午的最高温。对于村民的汇款单、邮购的药品等重要邮件,只要邮件一到邮政所,他都要第一时间给村民送达,从不耽误。去年冬天,甘坪村杨学武老人身患皮肤病,身上瘙痒夜夜无法安睡。老人邮购的药品到邮政所后,张美冲顶风冒雪,连夜走了20余公里山路给老人送药。到达老人家时,已是深夜两点。用药后,老人终于睡了个安稳觉。木栗村村民谭家和20多岁的女儿患有癫痫。两年多前,谭家和以汇款的方式给女儿批量邮购药物。每次汇款后,谭家和都会给张美冲打招呼,让他帮忙特别留意邮购的药品。只要药品一到,无论遇上什么样恶劣的天气,张美冲都步行20多公里山路,专程给他送上门去。两年多来,他从未让谭家和邮购的药品在邮政所超过一夜。“这些都是救命的药,丝毫耽误不得。”张美冲说。今年4月,张美冲左耳患病须住院动手术。为了不耽误投递,他自掏腰包,花500元,请人代送了一个星期的邮件。“晴天一身汗,大雨全身水,小雨满身泥,雪天披‘白袄’,寒秋满身霜。”这是张美冲15年来奔波于大山邮路的生动写照。这些年来,张美冲共送达的邮包、信件、报纸、汇款单等各类邮件数达百余万件,无一丢失、损毁和延误,给村民取款送款总额达60余万元,没有发生一分钱的差错,给村民义务捎货带货不计其数,客户的投诉率为零。张美冲说,不丢失和损坏邮件,及时送达到位,是一个投递员的本职。而木粟园村支书田书记则说:在众多老百姓的眼中,每天从集镇上来到大山深处送党报党刊的乡邮员更是党的化身,因为地理或其他因素阻隔成数字鸿沟,山民们还是只能依靠带有公益色彩的邮政服务,来与世界相连互通。这个通道,重要,不可或缺。一条绝壁邮路走出邮政人的平凡与伟大上山,下山,再上山,过河,涉溪,再过河……15年来,这是张美冲一个人的孤独而艰苦卓绝的长征。在张美冲看来,18元钱一双的解放鞋,是他跋山涉水最好的“利器”:除了积雪过深须穿胶靴外,其他时候,不论是冰封的山路,还是泥泞的羊肠,无论涉溪,还是趟河,无论是布满尖锐石砾的山崖,还是杂草丛生的山野,他走在邮路的双脚上,从未离开过这样的一双鞋。湿污不碍事,远足不磨脚,穿烂不可惜。几乎每天,他都背负着20余公斤的两个邮包,拎着给村里捎带的大大小小的物品,周而复始,徒步重复着这样的邮路。为了尽可能多带邮件,他从不带干粮和饮用水,渴了,捧一口山泉,饿了,赶上村民用餐,就扒上一口,没赶上时就扛着;孤寂无聊时,他就打开手机铃声,让音乐声恣意回荡在空旷的山野。“一瓶水的重量抵得上十多份报纸,几十封信件。”张美冲说。长期的负重,他的右肩已习惯性的倾斜,每逢天气变化,还会隐隐作痛。以双河邮政所为中心,张美冲的邮路向两端呈圆弧形延伸,绝大部分是险峻的山路、河沟,部分路段则是根本没有路的丛林,常常数公里范围内没有一户人家。一路上,他要翻越三座大山,过十几条河沟,整条邮路108公里徒步下来,需要整整三天。这一年来,随着山乡交通条件的改善,张美冲的邮路有所优化,为保证村民邮件的送达更加及时,张美冲改为每两天送达一次邮件,日均行程达40公里,即便是以每年300天来计算,他每年的行程亦达1.2万公里,相当于每年走一个25000里长征。粗略算来,15年里,他的总行程已超过18万公里。山路崎岖难行,张美冲每个月要穿烂两到三双解放鞋,一年要穿烂20多双解放鞋。15年里,张美冲前前后后共穿坏了300多双解放鞋,近百双高筒胶靴,背烂了80多个邮包。“脚上这双鞋我买了还不到10天。”张美冲说,“穿不了几次就要扔掉了。”记者看到,这双解放鞋鞋面尚新,但脚大拇指和小指关节处已经磨损,露出了断裂的帆面线头。“要是在夏天,鞋面一旦破损到这种程度就不能再穿了,得防旱蚂蟥钻进来吸血。”张美冲说。由于山路上旱蚂蟥非常多,在天气转冷之前,张美冲出门时都要将两个裤腿口用绳子扎紧。尽管如此,每走一段路,他仍要解开绳子检查一下。每次他都能从鞋帮和脚踝处发现几条蚂蟥,多时达四五条。在河溪村,曾被多家中央媒体报道的“背篓校长”、河溪小学校长田育才说,在张美冲之前,坚持时间最长的邮递员干了5年,最终辞职去打工,最短的一任,只干了不到三个月,只有张美冲坚持了下来,而且最为沿途群众所称道。田育才介绍,由于河溪村与世隔绝,许多村民一辈子都没出过山,就连他这个校长,一年也难得出一次山。因为路途太过遥远艰险,往返一趟需两整天时间,孩子们的药品、学习用品等,长期都是靠张美冲免费捎带过来。能这样坚持15年,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一颗真心收获山里人纯朴的深情厚谊10月17日一早,张美冲像过去无数次一样,从双河小镇出发,开始了艰难的征程。大山里,峭壁上,86公里艰辛的旅途,48岁的张美冲拄着拐杖,扛着邮包,以双脚为尺,一步一步丈量。过去15年里,他战胜了这绝壁邮路带给他的劳累、艰辛和孤独,为7000多群众服务,并收获了他们的尊重和信任。缴电费,买肥料,捎带生活用品,甚至代取汇款。投递邮件报刊之外,张美冲承担了很多“副业”,且分文不取清晨6时,东方露白,张美冲系好鞋带,背起两个鼓鼓的邮包,拎起拐杖就扎进了门外的晨雾中。小镇外的公路通往木栗园村,开始数公里已经硬化,是邮路上最好走的一段。拐杖叮叮作响,沿途无人,张美冲穿过收割后的农田,走向车营村,那里有他的第一位服务对象张运松。上午8时,张美冲走到了张运松家门口。从公路上折入泥泞小路时,张美冲额头上已经布满细密的汗珠。随行记者的小腿肚已经开始发酸,衣服被汗湿,贴在背上,呼吸时有些感到压迫。张运松家是典型的土家吊脚楼,全木质结构,由于年代久远,木板已经泛黑,屋檐下挂着玉米棒子和烟叶,屋里堆满魔芋和高山土豆。65岁的张运松老人正在生火,准备做早饭,看见张美冲拄拐来到,老人笑呵呵地站起来打招呼:“拐杖哥,你来哒?!”张美冲拿出盐和合渣粉,张运松接过,高兴致谢。这是他两天前请张美冲代买的东西。他说,如果自己去镇上买,步行一趟得两个多小时,坐车还要花费,多亏了张美冲。张运松订了报纸,还有一封特快专递。张运松边签收边说,自己当了一辈子村干部,订了一辈子报纸,以前看报,基本上只能看3天以前的报纸,当地人打趣说这是“看历史报”。直到张美冲当上了投递员,他“看历史报”的情况才改变,当天或第二天就能看到山外的新闻。沿途,村民们热情地和张美冲打招呼。“是不是途中群众都认得你?”记者问。“那是的嘛。”张美冲露出少有的“得意”表情。村民们说,张美冲帮他们做了很多事情,交电费,买肥料,带油盐酱醋和其他生活用品,帮大家节省了时间和精力。这是张美冲送信途中最大的“副业”,但他分文不取。“他就是家里的人。”河溪村向周兰老人说。年逾古稀的老夫妇,儿女在外的空巢老人,张美冲送信送到家,取款送上门,冒着冰雪把两袋化肥送到屋里。和他们谈心,说起“小张”的好,刘坤元老人热泪盈眶上午8时40分,阳光渐热,张美冲背上汗渍浸衣。他再次折上了一条泥泞小路,转过两道小山湾,就来到一片村居错落之处。这里最让张美冲挂心的,是80岁的黄华阶老人和他72岁的老伴刘坤元。老两口是空巢老人,儿女的汇款保障了他们的生活,但孤独难挨,生活不便。张美冲到了门前,黄狗摇着尾巴叫起来,黄华阶和刘坤元老人都走出来,笑眯眯地迎接。张美冲抱着一大箱方便面交给老人,这是他帮忙买了带过来的。老人招呼大家喝茶。老人的两个儿子分别在深圳和北京打工,女儿远嫁河南。他们回来一趟不容易,但经常汇寄生活费,每次500元到2000元不等。多年来,帮老人取款、送款、领取粮食补贴,成了张美冲的免费“工作”。2010年冬天,张美冲踏着积雪往返两趟,将两包50公斤重的化肥送进了家里。即使没有汇款和信件,张美冲路过此地,也要绕一段路,陪两位老人说会儿话。一个外人帮忙取款、带钱,送东西,放心吗?黄华阶老人笑着说:“我们相信他。”说着说着,两位老人红了眼圈。一腔愧疚面对家人多年默默的付出百公里绝壁邮路,3天一个来回,每年一个二万五千里长征,除过年之外,没有节假日,在这样孤独的征途上,他已历寒暑十五载。48岁的土家汉子张美冲,也是一位老人的儿子,一个妻子的丈夫,一个男孩的父亲,因为常年只顾及工作,他已经背负了太多的愧疚,有着不忍触及的心酸往事。这么多年的付出值得吗?看着邮路上独守空巢的老父母得到帮助,无数个家庭的亲情通过自己的手得到维系,他肯定地说,值得。风霜如刃,一刀一刀刻下来,家里的老房子破旧了,就连妻子的鬓角,也有了白发。她独自种田、养猪,伺候老人和孩子。为了心中的亏欠,每次一回到家,张美冲就抢着薅草、砍柴、干重活张美冲如今住在双河邮政所的宿舍,他家的老宅位于木栗园村的偏僻山沟,在他到邮政所上班的前10年里,妻子一直住在老宅,独自负担沉重的家务和农活。妻子李梅香比张美冲小7岁
本文标题:劳动模范事迹材料讲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469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