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探究世界的本质高三一轮复习
1.2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高考考点: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复习本课需要把握3个基本观点(世界的物质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3个关系(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人与规律)及4个概念(物质、运动、静止、规律)等知识考向预测:(1)结合人与自然关系的事例及科技领域中的新发现,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2)结合相关名人名言,考查规律的客观性、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等(3)结合重大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生态安全问题等考查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及人与规律的关系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客观性)(物质的可知性)与唯心主义的物质观划清了界限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物质的唯一特性万事万物的唯一共性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1.物质的含义1.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属性2.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运动客观实在性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具体的物质形态物质区别联系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概括和抽象,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二者是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除了具有万事万物的共性(客观实在性),还有自身的个别属性。•是具体的,多变的,有生有灭的•概括了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是抽象的,永恒的、不生不灭的混淆二者、将物质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是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大和小的关系哲学上的物质概念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混淆二者、将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等同于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是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整个世界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只涉及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或者说只涉及一部分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特征。•具有永恒性、绝对性。•具有暂时性、相对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自然界所有事物的共同属性C.所有的有形物体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下列属于物质的是①十二五规划②抗震救灾精神③“嫦娥二号”卫星④泥石流灾害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二、非选择题(共35分)14.(广东)乔治·贝克莱指出:“公园中的树木,客厅中的椅子,如果没有人在那里感知它们。它们就是不在那里的。”他主张“存在就是被感知”,离开心灵,事物就不存在。辨析: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20分)解析首先要考虑物质的含义,然后紧扣“依赖于人的意识为转移”来辨析,并结合材料来分析,得出贝克莱的观点是唯心主义观点。答案(1)贝克莱的观点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2)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视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而存在。(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不会因为人的意识是否感知而忽生忽灭。(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观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依赖于物质,而不是贝克莱所认为的物质依赖于意识。①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②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2.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方法论】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联系实际】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2003年江苏卷·论述)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7分)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运用哲学常识的知识说明人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答:(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原理)(2)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改造自然,使其为人所用,但是,人的活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环境破坏、生态危机等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就是证明。(结合材料分析)(3)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树立科学发展观,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方法论)①就人类社会的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自我运动的结果,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②就人类社会的本质来说,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主要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它们的形成、存在、发展并非由人所左右,它们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它具有物质性。【方法论意义】反对把人们的主观动机或某种神秘的力量看成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反对否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英雄史观。[基本原理]•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的思维是物质的产物世界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它们都是…的组成部分。1)人类社会是……的产物。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体系,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要素都是……的要素。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中伴随…一起产生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观原理)方法论意义:我们要在尊重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的基础上认识和改造自然;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原理表述】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是物质的,③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的反映;④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⑤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注意】反对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小结)注意关于世界的物质性的不同表述:①世界的本质(本原)是物质;②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③世界统一于物质;④世界是物质的。据天文学家观察研究表明,宇宙空间93%的元素是氢,另外还有无数的其他物质充满星际空间。上述事实蕴含的哲理是A.世界的本原是氢B.氢是宇宙中最重要的物质C.世界的本原是物质D.物质就是宇宙中的万事万物(2009·海南)2009年是达尔文200周年诞辰,他发表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尽管人们对其进化假说一直存有争议,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①生物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②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内因③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④劳动在从古猿向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____和____。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②运动是___的运动,___是运动的主体或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可见,物质与运动不可分。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1.运动: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与运动的辨证关系(联系):固有属性存在方式物质物质考点二哲学的运动概念注意: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区别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2)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注意: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1.“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马克思的上述论断的哲学涵义是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D.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2.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观点属于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的观点D.神创论观点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回答下面两题: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B.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C.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D.夸大了物质的运动4.“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A.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将会导致不可知论C.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D.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5.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我国古代思想家惠施认为:“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他们的错误在于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6.(2009年三亚模拟)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7.(2010·天津高考)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6年雨季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迅速长到30米高。这种现象反映了A.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B.只要发生量变,就有质的飞跃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认识事物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8.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2009·江苏)“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2009·广东单科)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丙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A.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B.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D.辩证法、形而上学、相对主义(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1.规律的概念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方法论: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2)规律的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考点三物质运动的规律3.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注意: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并不意
本文标题:探究世界的本质高三一轮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476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