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诊断学心电图心电图名词解释1.心电向量:心脏在电激动过程中产生的既具有强度,又具有方向性的电位幅度称为心电向量。通常用箭头表示其方向,而其长度表示其电位强度。2.代偿间歇:指期前出现的异位搏动代替了一个正常窦性搏动,其后出现一个较正常心动周期长的间歇。代偿间歇=联律间期+代偿间期;当代偿间歇时间长短等于两个基本心动周期时称为完全性代偿间歇,当代偿间歇时间长短小于两个基本心动周期时称不完全性代偿间歇。3.肺性P波:P波尖而高耸,其振幅≥0.25mV,以Ⅱ、Ⅲ、aVF导联表现最为突出。常见于右房肥大。4.二尖瓣P波:P波增宽,其时限≥0.12s,P波呈双峰型,两峰间距≥0.04s,以Ⅰ、Ⅱ、aVL导联明显。常见于左房肥大。5.干扰:正常的心肌细胞在一次兴奋后具有较长的不应期,因而对于两个相近的激动,前一激动产生的不应期必然影响后面激动的形成和传导,这种现象称为干扰。6.偶联间期:又称联律间期、配对间期;指异位搏动的起点与其前一个基本心律的起点之间的时距。7.折返激动:由于环状通路处单向阻滞且传导减慢时造成的激动信号再次回到激动产生处的现象。8.易损期:在T波峰值到达前30ms时的激动易引发心室颤动,故其称为易损期。9.室内传导阻滞:发生在希低束以下的各种阻滞,均称室内传导阻滞,它包括右束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包括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左后分支传导阻滞)等。10.双分支传导阻滞:包括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前分支或左后分支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在多数情况下系指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侧两个分支之一的传导阻滞。11.三分支传导阻滞:包括右束支传导阻滞,左侧两上分支中一支完全阻滞,一支传导时间延长或由此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2.单分支传导阻滞:指右束支传导阻滞或左前分支传导阻滞,或左后分支传导阻滞。在多数情况下,此名词是指左前分支或左后分支传导阻滞。13.隐匿性传导:是指电激动进入心脏传导系统后,在传导途径中由于某种原因不能继续传递,但它途经的传导系统却因而产生不应期影响看下一次激动的传导时间,使之延长或使其P-QRS形态改变,这种不完全传导本身在心电图上没有直接表现但却陷匿地影响下一个激动,故名隐匿性传导,它可以发生在传导系统的不同水平和部位,隐匿性传导见于各种单纯或复杂的心律失常之中,并且以各种形式表现于心电图中其基本形式可分为六种:①传导延缓;②传导阻滞;③房室交界区激动推迟;④房室异位节律加速;⑤促成传导加速;⑥促成折返激动。佳美文印整理14.预激综合症:预激综合征(wolff-Parkinson-white,wpw;preexcitationsyndrome)又称W-P-W综合征,是在正常的房室传导通道之外,激动通过旁路附加传导束提前到达,使部分(或全部)心室肌预先激动所致。在心电图睛现为P-R间期缩短,QRS增宽,且其起始部粗钝或切迹形成△波,多数具有继发性ST-T改变。15.干扰与脱节:正常心肌细胞与传导组织在一次兴奋之后具有不应期,在不应期中如再有激动传入,则前一激动产生的不应期必然影响后面激动的形成和传导,这种现象称为干扰。干扰现象可发生在心脏各个部位,最常见的是房室交界性,当心脏中两个激动点各自产生激动,互相之间在连续一系列的博动的搏动上都产生了干扰现象,即称脱节。16.逸搏及逸搏心律:当上位节律点发生病变或受到抑制而出现停搏或节律明显减慢时,或因传导障碍而不能下传时,或因其他原因而造成长的音歇时,作为一种保护性措施,低位起搏点就会发生一个或一连串的冲动,激动心室。若仅发出1-2个音,称为逸搏,连续3个以上者称为逸搏心律。按逸搏发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三种,以房室交界性逸搏最为多见,房性逸搏最少。17.P波:代表左右两心房除极时的电位变化,由于窦房结位于右心房内膜下,所以激动首先传至右心房,而较晚地传左心房,左心房的除极作用。因此,也比左心房较早完毕。一般说来P波的前疗代表右心房的激动,后部代表心房的激动。18.P-R段:指P波出现以后的心室激动以前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在心电图上看不出电位变化。19.P-R间期:P-R间期包括了P波及P-R段代表自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间期。20.QRS波群:QRS波群代表左、右心室的除极过程。S-T段:代表心室肌已全部受到电激动到复极开始的一段,即QRS终了与T波开始之间的一段。21.T波:代表心室电激动后复原时的电位变化。22.Q-T间期:从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的全过程所需的时间,Q-T间期长短与心率的快慢密切相关。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反之则越长。心率在60-100次/分时,Q-T间期正常范围者为0.32~0.44s。23.U波:它代表心肌激动的“激后电位”(afeerpotential)。224.J点:QRS波群的终束与ST段起始交接点,大多在等电位线上,通常随ST段的偏移而发生移位。25.T2波:代表心房复极波。心房除极完毕后即进入复极。心房复极波幅较P波显著为小,所以隐藏在P-R段中,正常心电图中往往不易发现。26.平均心电轴: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借以说明心室在除极过程这一总时间的平均电势方向和强度,是空间性的,但心电图学中通常指它投影在前额面上的心电轴。心脏是由大量心肌细胞组成的,心脏在除极和复极过程中的每一瞬间,都产生许多小的电移问量。如果按平行四边形法则将这些小向量综合起来,就可构成瞬间的aRS综合向量再综合起来,就称为QRS平均电轴。(心电轴目测法记忆:口对口,向左走,尖对尖,向右偏)(I、III导联的QRS波群的主波方向相反,口对着口,即判断心电轴左偏,尖对着尖,判断心电轴右偏)27.Ptf值:即心电图中心房终末电势。一般选V,导联分析Ptf值,称Ptfv。正常人V1导联P波可以是直立的,也可以是双相、负性P往往出现于直立P波后面,代表左心房的终末电势,其计算方法如下:Ptfv1=负性振幅(mm)×时间(s),所得Ptf值的单位是mm.s,一般V1导联的P波倒置明显,因此没有测量的必要,但是如果一旦V1导联的P波明显倒置,这时便应测定PtfV的数值,正常人此值不超过-0.02m.m.s。28.过早搏动:又称期前收缩,期外收缩或额外收缩,简称早搏。是指异位起搏点的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根据早搏想源部位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其中室性早搏最常见,房室交界性早搏较少。29.病理性Q波:Q波的宽度≥0.04s,深度超过同导联R波的1/4,称为病理性Q波,可见于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等。30.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起搏传导系统退行性病变以及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疾患,可累及窦房及其周围组织而产生一系列缓慢窦性心律失常,常引起头昏、黑朦、晕厥等症状,称病态窦方结综合征。心电图表现为窦缓、窦性停搏或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31.多源性期前收缩:指在同一导联中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及联律间期互不相同的异位搏动。32.非Q波心肌梗塞:部分患者发生心肌梗塞后,心电图表现只有ST段抬高或压低及T波倒置,ST-T改变呈规律性演变,但不出现异常Q波,通常其他检查可明确诊断。3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理应分为房性以及房室交界区相关的心动过速,但常因P’不易辨别,统称室上性心动过速,该心动过速发作时有突发、突止的特点,频率一般在160~250次/分,节律快而规则,QRS形态一般正常。34.非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发生在心房、房室交界区或心室,此类心动过速发作多有渐起渐止的特点,频率比逸搏心律快,比阵发性心动过速慢,交界性心律频率多为70~130次/分,室性心律频率多为60~100次/分。易发生干扰性房室脱节常规导联aVR导联反映右心室的电位变化,余肢导反映左心室V1、V2反映右心室的电位变化V3、V4反映室间隔及其附近的左、右心室的电位变化V5、V6反映左心室的电位变化正常心电图:正常心电轴:0-+90之间心电轴轻中度右偏:婴儿,垂位心,肺气肿,轻度右室肥大心电轴显蓍右偏:右室肥大,左束支后分支传导阻滞电轴轻中度左偏:妊娠,肥胖,腹水,横位心,轻度左室肥大电轴显著左偏:左室肥大,左束支前分支传导阻滞正常心电图指标:1)P波:代表心房肌除极的电位变化形态:呈钝圆形,有时有轻度切迹时间:小于0.12s电压:肢体导联小于0.25mV;胸导联小于0.2mV2)PR间期:从P波起点到QRS波群的起点,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除极的时间(0.12~0.20s)3)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Q波:P波后的第一个负向波;时间小于0.04s;振幅小于R波的1/4,超过正常范围的Q波称为异常Q波,见于心肌梗死R波:P波后的第一个正向波S波:R波后的第一个负向波;正常成人QRS时间小于0.12s4)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的线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可抬高和压低,但抬高<0.1mV,压低<0.05mVQT间期代表心室除极与复极所需的总时间。正常时间为0.32~0.44s5)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正常情况下,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一致3心电图总结1.右心房肥大P波高尖,电压≥0.25V,以Ⅱ、Ⅲ、aVF导联明显,时间多在正常<0.11s,V1导联上,P波前部高尖,多见于肺心病,肺A高压是,故又称肺型P波2.左心房肥大P波增宽>0.11s,峰距≥0.04S,常呈前低后高的双峰型(I、II、aVL)以Ⅰ、Ⅱ、aVF、V1导联改变最明显,V1导联上P波终末部的负向波变深变宽,最多见于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故双二峰P又称“二尖瓣型P波”3.双侧心房肥大1)P波增宽=0.12S,其振幅=0.25mv。2)V1导联P波高大双相,上下振幅均超过正常值,异常高大明显增宽呈双峰型的P波4.左心室肥大1)QRS波群电压增高:Rv52.5mV或Rv5+Sv13.5mV(女)4.0mV(男)/RavL1.2mV或RavF2.0mV/RI1.5mV或RI+SIII2.5mV2)QRS时限略增宽;达0.10—0.11s3)电轴轻度左偏-30°4)继发ST—T改变(V5、V6ST段下移型,下移≥0.05mV;T波低平,双向倒置)5.右心室肥大1)QRS波群形态改变,QRS波群时间并不延长V1或V3RR/S=1,Rv11.0mv2)QRS波群电压改变:RV1>1.0,Rv1+Sv51.05mV(重症1.2mV)3)RavR=0.5(或R/q=1)4)心电轴右偏=+90°5)V1出现q波(qrQR或QS)V1主波方向向上6)继发ST—T改变(V1、V2ST段压低及T波倒置)S-T段下移>0.05,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6.室性早搏提前出现一个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其前无P波,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先除极的先复极),代偿间歇完全7.房性早搏提前出现一个与窦性不同的P波,其后跟随一个正常的QRS波,PR间期大于0.12s,代偿间歇不完全(影响窦房结)8.交界性早搏提前出现一个正常的QRS波,其前有一倒P波或无P波或倒P波在QRS波后,在前时P-R0.12s,在后时R-P`0.20s。PR间期大于0.12s,代偿间歇完全(较少影响窦房结)9.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160次—250次/分,频率快,节律规则QRS:室上性P:有或无10.室性心动过速心率:140次—200次/分,律大致齐QRS:宽大畸形,时限0.12sP:有窦性P波,与QRS波无关,P-P间隔R-R间隔,R-R相等,室律可略有不齐;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P与QRS无固定关系11.心房扑动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大小相同的F波(形态、振幅、间隔规整)频率:250次—350次/分QRS:形态正常,心室率可规则或不规则12.心房颤动P波消失,代之以f波,形态大小不一,绝对不规则;350次—600次/分QRS:形态多正常,伴差传时宽大畸形;R—R绝对不等:即心室率完全不规则,心室率100次/分—快速房颤/心室率60次/分---缓慢性房颤13.心室扑动(四)室扑:。QRS-T波消失,代
本文标题:诊断学心电图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534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