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鲁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小说集《彷徨》和《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诗歌集《野草》等。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童年鲁迅家世祖父周介率出身翰林,在京城担任内阁中书,家里有四五十亩水田,不愁生计。其父虽没做官,但也是读书人。周家是一个典型的书香门第。鲁迅13岁那年,时值浙江考举人,主考官是鲁迅祖父在科举中一道考上的同年。周家的一位亲戚,因为儿子要参加考试,就在考试前的一些日子请鲁迅祖父去通关节。一开始,鲁迅祖父觉得不好办,后来纠缠不过,知道这年外放主考的学台,与自己是同科出身,就写了一封信。结果事情败露,光绪批下来要将周福清逮捕法办,家道从此没落。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的意思是早上开的花,傍晚时把它捡起来。作者用这个名字说明这是一本回忆往事的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自己早年的生活。本文写于1926年,当时作者45岁。鲁迅的童年精神鲁迅,是中国现代的文化战士,以其别具一格的小说、泼辣犀利的杂文,高举起文学革命的旗帜,在毁灭旧时代的战场上冲锋陷阵。他的作品中还有一部分是具有别样风格的,那里充满童趣童真,充满对故乡风土人情的眷恋。这就是鲁迅的童年世界,是鲁迅心中的理想世界。一、鲁迅先生总是葆有着对儿童的关注和对童心的无比珍惜。我们可以看到,在鲁迅各种体裁的作品中,都有反映童年世界的佳作。小说集《呐喊》中的《故乡》、《社戏》,散文诗集《野草》中的《风筝》、《雪》,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数量虽少,却都是脍炙人口的美文。还有更多蕴涵童年精神的作品,例如小说《一件小事》、《兔和猫》、《鸭的喜剧》,散文诗《希望》、《好的故事》,回忆散文《藤野先生》等等,无不投映着童年精神的光辉。就是针贬时事的杂文,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杂感》、《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等也以相当的重视关注着儿童问题。那有趣而快乐的童年:“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二、童年世界是美的世界《故乡》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简短的几句话,绘出了一幅海边美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农村少年,一个人与自然完美融合的别样的世界。鲁迅作品的童年世界里充满无限的乐趣。有闰土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在雪地里以秕谷为饵、竹匾为器捉小鸟雀,在海边捡红的、绿的贝壳,夜晚在瓜地里刺那伶俐的皮毛如油一般滑的猹,潮汛来时在沙地里捉有青蛙似的两只脚的跳鱼儿……百草园里也有“我”童年时代的嬉戏:拔何首乌毁了泥墙,摘那酸酸甜甜的覆盆子……那有些恐怖的美女蛇的故事也让人睁大了好奇的眼睛,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就是在被送进据说是全镇最严厉的私塾后,还可以爬上花坛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甚至连先生念书也是那么充满趣味:“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三、童年世界是鲁迅深爱的世界•因为鲁迅的深爱,同样的题材反映在鲁迅作品的成人世界和童年世界中时,就会有着截然不同的色彩和含义。•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是一幅色彩丰富和谐的自然画卷,是一首声音悦耳动听的自然奏鸣曲;“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显现出气势磅礴而又飞跃灵动的场面;“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这是一个浓情的、美艳的、醉人的好故事。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紫红的桑椹叫天子四、童年世界里包蕴着童年精神•童年世界有自己的一方乐土:海边的沙地、平桥村、百草园和三味书。•有淳朴善良的人们:活泼机灵的少年闰土、热情能干的双喜、心底无私的阿发、质朴好客的六一公公……•这是一个生的世界,一个包含童年精神的生的世界,生命和希望是其精神主干。•童年精神中,《一件小事》屹立着人力车夫的光辉形象。有趣的童年精神鲁迅喜欢到乡下去,他把那里看作是自由的天地,崭新的世界。因为在这里不仅可以免读深奥难懂的《四书》、《五经》,还可以同农民的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一起,到密如蛛网的河上去划船、捉鱼、钓虾,去欣赏带着点点渔火的水上夜景,或者到岸上去放鹅、牧牛、摘罗汉豆,呼吸清新的空气……每逢村子里演社戏的时候,鲁迅就和小伙伴们一起摇船儿来到半个在岸上、半个在湖里的戏台前面,看武功演员翻筋斗。有时,他还和农民的孩子一起学演戏、扮小鬼。他们在脸上涂上几笔彩画,手握一杆杆钢叉跃上台去,愉快地玩耍着。《社戏》一文就是以这段生活为素材写就的。鲁迅,这位中国的文化伟人,他的作品中写着一个童年世界,心中存着一个童年世界。一个小小的“早”字体现了鲁迅先生的勇敢而坚韧,一个敢为家庭和祖国担当的青年形象。“我有四年多,曾经经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五、童年世界是鲁迅的理想世界鲁迅正是在童年精神的光照下,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战士,一个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的革命者。鲁迅童年世界以其完美的外观表象和内在的精神实质,带给我们无穷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我们探究鲁迅先生童年生活,就是要给我们以启发,教育我们成为一位有用的人。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1949.11.1•有的人••作者:臧克家•----纪念鲁迅有感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本文标题:鲁迅童年探究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536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