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版学习课件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德国古典哲学指18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上半期德国资产阶级哲学,包括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完成于19世纪初期,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页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大卫·李嘉图亚当·斯密费尔巴哈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成果。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简要地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其革命性集中体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其科学性表现在:它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在它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所谓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94页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在实际工作中要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即面临着严重挑战,又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要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哲学的定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凡是认为物质是本原的、第一性的,意识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属于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第一性的,物质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属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有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世界是理念的影子和摹本“绝对观念”是世界的本原贝克莱•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多选题:根据列宁的物质定义,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的有()A.引力场B.反物质C.未实施的犯罪计划D.水中月、镜中化•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一方面,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之中,否认物质的运动性,必然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世界上也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必然导致唯心主义。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不存在不运动的物质,也不存在无物质的运动。•相对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相对静止有两种情形:第一,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第二,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承认相对静止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区分开不同的事物;第二,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事物分化的条件和生命现象的产生;第三,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克鲁底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庄子•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其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其特点是三维性。时间和空间与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割,世界上既没有脱离时间和空间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是绝对和相对、无限和有限的统一。时空的绝对性、无限性是指整个物质世界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无边无际;时空的相对性、有限性是指每一具体事物在时间上有始有终,在空间上有边有际。“时乎时乎不再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二、实践的本质、特点和形式•实践的本质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的特点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多选题:下列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的的有()A.农民种田工人做工B.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C.法官在法庭审理案件D.医生给病人做手术三、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思想的确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彻底性的缺陷,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科学地说明了社会的物质性。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一、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唯物辩证法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世界的一种世界观。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每一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也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整个世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的事物构成的统一体。•联系的多样性事物之间的联系存在多种形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发展的实质发展是指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更替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其对立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发展变化的观点和静止不变的观点的对立;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观点的对立。其中,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所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唯物辩证法是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一系列其他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二、对立统一规律•矛盾指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冲突、相互否定、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最广泛的哲学范畴,它在内容上有着最大的普遍性,在形式上有着无限的多样性,不能把它和某种具体的斗争如政治领域里的斗争混为一谈。•同一性和斗争的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属性,它们在相互区别的同时又相互联系: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矛盾双方互相利用、互相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得到发展;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规定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双方的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力量的消长,为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内因和外因内因即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即事物的外部矛盾。二者的关系是: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受共性的制约,共性与个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一原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矛盾问题的“精髓”,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公孙龙“白马非马”论: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处于服从地位、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二者的关系及其意义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它规定和影响次要矛盾的存在和解决;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有制约作用,次要矛盾解决得如何,会反过来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它要求我们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还必须解决好其他社会矛盾,坚持一系列的“两手抓”。•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双方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二者的关系及其意义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并决定事物的性质;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制约和影响主要方面;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看形势要分清主流和支流,首先要看到主流,同时又不忽略支流。0.15%和1.7%是炼钢含碳量的下限和上限,超出这两个关节点,炼出的就是熟铁和生铁,而不再是钢了。钢熟铁生铁钢质脆度含碳量%0.151.74.5三、质量互变规律•质指事物内部所固有的一种规定性,这种规定性决定一事物是这一事物而不是别的事物,从而把它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量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度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是质和量的统一。•度的方法论意义在认识上,只有把握了事物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547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