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我只是没有能力,过我不想过的生活。
我只是没有能力,过我不想过的生活。【1、哪有,我又不是光着屁股走出办公室的。】辞职一周年一年前,当朋友知道我离职,大吃一惊,说:“你裸辞?真有勇气!”当时我不懂这个词的意思,自傲起来,哪有,我又不是光着屁股走出办公室的。”我采访过的Jean,三十二岁那年可口可乐身居高位,坚定离职,他说走出中信泰富的那一刹那,抬头看天,感觉好烂,突然自由了,终于可以关照一下自己的身体。老公和小孩给了最大程度的支持,他用了一年的时间,什么都不做,只是在家里调养。之后,用存款开了一家服装店,越做越大,手头宽裕,雇了些店员,轻轻松松又开了一家咖啡店,开心是做做拿手私房菜。和她不一样,离职那天,当我走出静安寺上海商城西峰,平静地好像只是出门散个步,还是要回来的。深深吸了口气,想找些情绪上的Drama,却隐隐听到一句淡定的内心独白,“现在新的工作开始了。”所以,我并不是裸辞,我只是从一个项目转了到另一个。最近有个老朋友辞职,意气风发,和我说了诸多未来的灿烂计划。我想起来,一年前的我,绝对没有意气风发,倒是有点脚步沉重。现在也未必意气风发,以至于动笔想写点成为无业人员(或高雅些,自由职业者)得一周年心得,心情诡异。我并不想宣扬“离职isthebestdecisionI’veevermade”,也不愿意否认“继续工作下去,也许同样会收获很多。”我羡慕海明威,只要有灵感,接连几天几夜,啪啪啪,对着打字机一顿激情敲打,叼着烟,往肚里灌几口烈酒,心里想的都在手指上面。以此状态,我也用写作来判断一件事的感情程度。“辞职一周年”这个话题,手指在机械键盘上,不再动了。是一周年这个时间不够有意义吗?的确也是,我在中国走了一圈,尚未走完;要见的采访者,单子依然很长;资金足够,因为出版社的版税、网店卖签名赠言书、及网络集资,反而是有增无减。项目菜进行一半,总结不出个三五心得,唯有一个大概感受:我过上了我想要的生活,阅读、写作、生活在不同城市、和陌生人聊天。【2、太疯狂了,这不是见网友吗?而且一件就是几百个。】如果一定要说一个时间节点,那就两年前吧,两年整前,我从欧洲飞回国内,放弃长期工作签证,为了出版第一本书,为了从此走上作家的路,。刚巧前些日子去看话剧,下了地铁一路走过去,才发现那是两年前来过的地方,紧挨着话剧的楼,就是我曾经找过的出版社,对,两年前,我刚回国,才真的是意气风发呢!捧着一大摞书稿,跑到陌生的编辑面前毛遂自荐,信誓旦旦,“我一定要当一个作家,从小就喜欢写文章,我知道我会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作家。”听我说完,中年人礼貌地憋着笑,把稿子接过去。他说可以看看,过些日子给答复。后来,答复是积极的,合同开始筹备,我准备欢天喜地过大年,自己的书和心仪的作家并排放在一起,指日可待。却不料想,紧接着的第二天,编辑突然来电,要将选题给一个自费出书、并且资源雄厚的女生。捧着电话,眼泪哗哗流,刚巧爸妈下班回家,看见这一幕,爸爸说他帮我问问朋友,有没有认识出版社的。我妈只说:“没事,想吃什么?给你做你喜欢的菜。”当夜,抹着眼泪把这件事写进博客里。当时的我,根本没想到这件事是我人生至今为止,最终演的转角。如果没有信心挫败,就不会过年一个人关在房间里,投简历找工作,居然去了梦想中的工作;也如果没有哪一篇博客,就不可能当观众一年之后,我开始怀疑新闻,想着自己能做什么,发现手里正好有一个可以做项目,也就是现在的交换梦想。两年前,那个捧着一堆书稿去见编辑的小女孩,傻里傻气空有一肚子勇气,刚毕业半年,在网上写了一年文章,勉强算是给自己搭建了一个小舞台。那时候,我不会相信两年以后,我会是现在摸样:写作成为我的职业,出版了四本书,得到了梦想的职位,而后辞职做自己这个不靠谱的项目,居然撑到了现在,见了六百多个网友。时间再回到两年前,当时的我将出书围城的是写在博客里,收到很多网友的安慰,干脆让我自己印书,他们掏钱买。这是有个女孩写信给我,知道我喜欢红色,喜欢连衣裙,她读数学系,但其实她想当一个服装设计师,她做了人生第一条裙子,想和我换书,因为梦想太珍贵,她不知道要用多少钱买,就干脆来一个梦想的半成品交换;接着,一个学医的男孩写信给我,他说:嘉倩,学医很苦,还要很多年,我要成为一个会对病人笑、耐心解释病情的好医生,我想用将来第一件白大褂和你交换;还有一个女孩,从小在山区长大,大学毕业后回到山区里教书,她想用两个班级72个孩子关于未来的蜡笔画,和我换两本书......一下子,我收到了一百多个人的梦想,于是我起名为“交换梦想”,可是,当我受到越来越多的交换邀请时,现实的执行让我退宿了,是不是就邮寄彼此的梦想半成品就行了呢?那可是一大笔邮寄费用,而且就两个人交换一下,有什么用吗?见面,亲自交换吧?诶!想什么呢,太疯狂了,这不是见网友吗?而且一件就是几百个,我是不是疯了?而在工作一年后,当我开始怀疑新闻意义,开始重新解构。新闻不应该只是吸引眼球,而是一种事实,我们只有一双眼睛,看到眼前一种生活,可新闻却让我们看到存在的同时发生的不一样的故事。通过一个记忆力好,不撒谎,会描写细微细节让你临如其境的人,也就是记者,去透过许多双别人的眼睛看见这个世界。我问了几个记者资深记者,“是不是当记者,去一个很大传媒集团做,就可以了呢?”他们纷纷否认,现在很多新闻都是过场而已,除非你自己做独立的长期调查采访项目,不然都做不深的,但独立项目很难做,往往没有人给你钱,而且你要有时间。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我想起来,我当年觉得很疯狂的“见网友”。。。。。。【3、“这辈子我只做一件事,那就是为自己做决定。”】我的时间观念很弱,因为我总感受到它的狡猾,有时候,一些生命很重要的时刻像被调成了慢动作弄播放,天长地久可在脑海中,历久弥新;还有的时候,日子过着过着,喜怒哀乐成为一瞬表情,只剩退去后的惘然。到最后居然忘记了到底在熬什么,竟发现自己还享受其中,到最后居然忘记了到底在痛苦什么,竟发现自己早已习惯。譬如某人的死亡,哭喊着没有你我要怎么办,哭累了,睡着了,后来上班下班吃饭洗澡,发现没有了那个人,日子还是没有差别。在北京采访时,我在甜点店遇到一个有趣的山西老太,算是碰到的年龄最大的“北漂”了,还在如此满是年轻人的小清新店里,我问她,没人劝告你什么吗?不觉得自己突兀么?不会想要回家过安定生活,被孩子养着么她只说了一句话,让我呆了三秒钟,“这辈子我只做一件事,那就是为自己做决定。”为自己做了一辈子的决定。我看了看我的人生,也对比那些采访过的人,我发现,我的确也是一直在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虽然我无法像山西老太那样霸气,我是在乎别人想法的。自己决定高考后去澳门,自己决定学习酒店管理这个专业,得到奖学金去欧洲交换,却自己决定放弃这个机会,休学直接去欧洲念书,自己决定毕业后留下来工作,自己决定回国出书成为作家,自己决定去广州工作,自己决定半年后调回上海的部门,自己决定哪怕家里要和我断绝关系也坚定离职,自己决定将交换梦想成为独立项目。昨晚和史神仙一起去大桶大按脚,他是除了舒国治之外,我遇到最像神仙的人,把很多事看得很淡,不腹黑也不鸡汤,实事求是。譬如,很多人不离职,是恐慌日子过不下去,可情况不适用于他,存了笔钱,已然足够生活一段日子,而且过得还不错,大鱼大肉,很多人不离职,是怕以后找不到工作,可情况不适用于他,学历有资历有技术有,不时还有项目主动找他,而很多人离职后的旅行,以为就此人生上了一个档次,伴随着所做的事鸡犬升天,可情况依旧不适用于他,他在离职八个月后,重新开始了一份工作,且这儿个月,他除了云游四海,也去过山里跟着师傅打坐。他说,“我们只有让每一个当下来决定当下,才会真正快乐,其实许多人为什么痛苦,是因为想太多未来。”这句话,暗藏玄机。我回忆在过去采访到的那些自称痛苦的人,这段话,似乎是把钥匙,一并解开他们的苦恼。家乡深圳的吴同学,看起来就像个“头顶乌云的男人”。飞越整个中国,在哈尔滨读大学,第四年即将毕业。刚开始采访不久,他就问了我一句,“嘉倩,你见过那种抑郁的人吗?很抑郁,想要去死的那种?”他在一个周围人都羡慕的公司实习,同时实习的其他人,清一色来自清华北大。很快,他发现所谓的工作,也不过是翻译资料,或者大部分时间,站在复印机前听机器运作的声音。“我觉得非常可笑,夜晚我们有大巴车接送,我总在想,这一车子的优秀人才,就这样被浪费了。年薪300万老总,我看着他,我不想要那样的生活。工作让我太失望了,哪怕你让我去死,只要那份工作有意义、值得,我就愿意去做。我不害怕死,我可以去死,但是一想到这世界没有一份有价值的工作,我就害怕得要死。”他的抑郁不止如此。他曾用几年时间追个女孩,追的时候很认真,追到了,他就放弃了,他感到对一切事情的失望,已不再有能力正常经营一段感情。“从头到尾,我就没爱上自己。一个连自己都没爱上的人,如何有能力去爱别人?我没有把自己心弄好。我很空虚,很害怕事情做成了之后,然后就空虚,不知道该怎么做了。”他绝望地说,“你接触过抑郁的人吗?我晚上一直睡不着,再累,躺在床上反正怎么也睡不着。想到未来,我就很害怕,我觉得我是那种30岁醒来,看着身边睡着的女人、想到白天要去上班的公司,就觉得一切没有意义,会站在窗口纵身一跃的那种人。”【4、让每一个当下来决定当下】史神仙和我一起坐火车去北京的路上,解释过诸多佛教知识,让我晕头转向的五道轮回,我仅知一个佛教理念:放下我执。来源于一个喜欢的作家,他去了印度修行,其中一个项目为盯着死人看,做到心无念想、无动于衷,他说,“放下我执”的最高境界,就是有一天当面对最亲之人、以及自己的死,也都能做到心无念想、无动于衷。“让每一个当下来决定当下”,即是“放下我执”的一种。我们大喊carpediem活在当下,听起来容易,呼吸一口,谁不是由着自己来的昵?我想,为什么吴同学抑郁,很大原因就在于他想太多未来,就像很多人的痛苦,被别人的价值观绑架,痛苦煎熬地为了一个目标努力,最后没得到的人依然痛苦,得到的人,虽然被周围人羡慕,在短暂的虚荣之后,夜深人静只感到一阵空虚,得到的东西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于是更加痛苦。阿辉在澳洲七年,精算专业,还有两年博士毕业。我们坐在黄浦江畔,冬夜,对面的灯已暗,就像他嘴里说的未来,“你问我有什么梦想,其实我很迷茫,我到现在还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做什么。我只能知道我现在最喜欢什么,我不能确定以后,甚至下一秒会不会继续喜欢。当年我们高中一起做校刊,我很喜欢,高考失利,去澳洲选了精算专业,我很喜欢,一直读到博士,空了就钓鱼、摄影,日子像退休,我也很喜欢。不过,虽然迷茫,但我也没觉什么难过的.”如果以每个当下来决定当下,阿辉其实过得很不错,并不需要迷茫。那就好像,十岁时候写的文章,现在看自然是幼稚的,可在当时,你写下了十岁最好的水平,那就不需要为了将来重读时的稚嫩感而忧伤,这是很徒劳的。人不可能踏进两条一横一样的河流,每个时间看同一件事,一定会有不同感慨。李安说起拍电影选角色,自传里写到,经验老道的职业演员,连手指特写镜头都会演出戏来,而年轻的演员热血澎拜,本色出演.在一些角色演绎上更有张力,这张力会随着他们演戏愈多而日渐式微。这“稚嫩”和“经验老道”一样,是需要珍惜的。我有时看两年前的文章,不免仍旧被文字里的情绪带动。那时做事决绝,半夜有了一个念头,翻来覆去就别想睡着,满脑子都是字,要爆炸了,噌一下起身,打开电脑,几分钟一篇文章就出来。观点说一不二,还偏偏要把那二给说得乌漆墨黑,那时写自己的事也大方,什么家事都搬出来,什么情绪都摊开来。到了现在,要面子也要里子,做不到那么大方了,心态越来越平和,激情写作越来越少,静坐电脑前一事无成越来越多。偶尔,还挺怀念那时候,甚至羡慕。我很庆幸,如果当时我就抱着“未来读一定觉得幼稚”的态度,那就一事无成了,什么文字都写不出来,二十岁就想着要写出五十岁的水准来,写着痛苦,估计读着也无味,五十岁时候读还会满满遗憾,为什么二十岁没有随着性子写。不知如何打扮的时候,越是紧张的场台,就越穿平时穿的衣服,不化牧。难看就难看,反正我就长这个样子,同样,艰难没把握的事,也就越是平常心去做,做坏了就坏了,反正现在我就这水平。让每一个当下评判你的当下,这一刻你感觉快不快乐,内心
本文标题:我只是没有能力,过我不想过的生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569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