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welcometoMeishan蕴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____________眉山第一篇章眉山简介眉山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边缘,2000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眉山市,辖东坡区、仁寿、彭山、洪雅、丹棱、青神一区五县,眉山市作为四川盆地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来已久,为郡、州、专区治所历时1430年,废县归州直隶700余年。东经(102.49`-104.30)北纬(29.30-30.16`)位于成都平原西南部,岷江中游和青衣江下游的扇形地带,成都--乐山黄金走廊中段。南瞰乐山,东临资阳,西望雅安,是成都平原通联川南、川西南、川西、云南的咽喉要地和南大门。岷江和青衣江贯穿境内,两岸以平原和河流冲积平坝为主。东部龙泉山两翼,西部丹棱、彭山、洪雅境内大部份地区皆为低山丘陵,海拔500-800m部份达800-1500m,中生代红色岩层分布广泛,丹霞地貌发育,生态环境优良。年平均气温17.1℃,极端最低气温-3.5℃,极端最高温度38.6℃,年平均降雨量大于1000毫米。眉山市的位置第二篇章美丽眉山旅游资源类型代表性景点(景区)大类亚类小类自然景观地文景观山体景观小凉水井,总岗山,龙泉山,马鞍山,瓦屋山,玉屏山、八面山、团室山等峡谷风光丹棱黄金峡、平羌小三峡等水域景观瀑布风光兰溪瀑布等温泉洪雅县七里坪国际度假区室外温泉等风景河段长江流域岷、沱江水系,青衣江等水库黑龙滩,槽渔滩,核桃堰水库等生物景观森林景观原始森林、竹海、黄桷树、野生杜鹃林等经济林木茶、柑橘、枇杷、桃、梨、各种药材等珍稀植物红豆杉、珙桐、桫椤保护动物大熊猫、云豹、羚羊、大鲵、绿属虹雉等人文景观文化古迹与古建筑古墓江口汉代崖墓群、青神汉崖墓、苏洵墓地左青龙、右白虎的南宋虞宰相之墓、西晋《陈情表》作者李密墓、汉代广陵太守张岗墓与西晋等古塔大旺寺塔亭、丹棱白塔等牌坊双石牌坊、双堡牌坊等石刻连鳌山石刻、仁寿大佛等古建筑三苏祠、环湖古迹、大雅堂、奎星阁等近代革命遗迹古代战争遗址蜀王败死之战、岑彭、吴汉与公孙述之战、张献忠、杨展江口水战东寨门、关子口、将军湖等众多的历史遗迹产业景观观光农业广济桃花节、仁寿枇杷节、橘花节宗教文化寺庙“蜀中名寺”青神中岩、象耳寺、竹林寺等教派佛教、道教等旅游商品资源特色农产品观音葡萄产业、茶叶、柑橘、文宫枇杷、曹家梨等特色食品东坡肘子、龙眼酥、东坡鱼、黑龙滩全鱼席、芝麻糕、干巴牛肉、回锅羊肉、回锅鱼、东坡松花蛋等休闲娱乐资源城镇公园东坡湖公园求知健身市图书馆、市体育馆等娱乐市场江边茶楼、电玩城、KTV、餐饮街区等度假村溪山亭度假村、玉屏森林度假村等眉山市旅游资源一瞥瓦屋山洪雅柳江玉屏山洪雅县七里坪国际度假区室外温泉青神中岩市丹棱白塔仁寿大佛瓦屋山洪雅柳江玉屏山洪雅玉屏山洪雅县七里坪国际度假区室外温泉青神中岩寺丹棱白塔仁寿大佛第三篇章眉山美食龙眼酥干巴牛肉回锅羊肉东坡肘子东坡鱼芝麻糕回锅鱼柑橘脐橙第四篇章东坡文化千秋凭吊,万代敬仰三苏祠-------------纪念苏氏三父子三苏在眉山苏氏三父子是眉山的骄傲,他们给眉山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对眉山人的影响深远,在眉山市区,随处可以见到东坡文化,到处都可以见到东坡诗词文章,雕像,许多街名和美食名称也与东坡有关三苏广场东坡湖苏氏三父子正门三苏祠正门,即南大门。1981年改建。三檐歇山式,南面为三楹两柱,中为门厅,东边和西边各有一间耳房。房高7.51米。前饰三级垂带式踏道,后饰三级如意式踏道。房面为水泥预制筒瓦和小青瓦覆盖。门楣正中悬挂“三苏祠”匾。匾为清咸丰癸丑道州何绍基书。门楣上为向楚撰、刘孟伉书对联“北宋高文名父子,南州胜迹古祠堂”。整个建筑被巨大古榕树覆盖,显得更加庄严肃穆。穿过甬道至前厅。前厅前厅,建于同治九年(1860年),为悬山式屋顶,抬梁式梁架。建筑面积约158平方米。南面看为三楹四柱二室,北面看为五楹六柱。小青瓦房面,脊正中饰寿字及卷草式图案。中间三楹为敞厅,门楣正中一匾为道光十四年(1834年)眉州知州洪运开书“文献一家”。门枋上挂对联一付,由雍正时武英殿大学士张鹏翮撰,清宣统二年(1910年)四川盐茶使赵藩书“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厅前两株参天银杏巨树,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启贤堂启贤堂,建于康熙四年(1665年),嘉庆十八年大维修。北楹为木假山堂,建筑面积223.6平方米。歇山式屋顶,抬梁式木结构。原为供奉苏家祖先牌位的地方。启贤,寓意承前启后之意。堂上匾额为李一氓(曾任中联部副部长)1979年书,现辟为陈列室。堂前及左右设迴廊。北楹陈列清代道光十二年(1832年)眉山书院主讲李梦莲置木假山。苏洵曾作《木假山记》一文,宋梅尧臣、苏轼、陆游都为之赋诗。清人刻匾悬挂于木假山侧。堂上悬匾“木假山堂”,上款:康熙丙午初秋眉山牧赵惠芽立。下款:乾隆甲戌春阎源清重修,仁和(杭州)宋凤起书。阎源清时为眉州知州。堂前为池,池中一方台,台上堆构石山,与堂中木假山相映成趣。池水与东西瑞莲池相通,池水上左右各设一廊桥。桥面为石条铺就,有木栏杆。左右廊桥与前院廊相接构成一“H”形迴廊,并与来凤轩檐口相接。来凤轩来凤轩,建筑面积222.2平方米,歇山式屋顶。穿斗木结构,与连接启贤堂的迴廊组成第三进四合院。此轩原址为苏轼兄弟寝室与书房。嘉庆十八年落架维修改名济美堂。解放后又进行大维修,始改名来凤轩。轩匾为江苏国画院一级美术师费新我1982年书。联为元代高丽诗人李齐贤1316年拜谒三苏祠后撰,北京王家新补书:“渥洼独步老麒麟,丹穴双飞皱凤凰”。此轩现辟为三苏故事腊像陈列室。来凤轩北面有水渠沿长山埂小山自东向西。山上有小道供游人悠游。往西,山下一池,池中塑东坡盘陀坐像。塑像前铺红砂石板地坪,与之相对的建筑为清代光绪二十四年重修的披风榭。云屿楼云屿楼,原名东坡楼,楼在来凤轩东,座北朝南。重檐歇山式,抬梁式梁架,一楼一底,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通高11.5米,小青瓦屋面。楼南、西、北三面临水,东、南、西三面阶沿下有红砂石铺旱池,池边有石栏杆。此楼现辟为苏氏宗族陈列室。过“九曲飞虹”桥至抱月亭。披风榭披风榭在来凤轩西偏南,瑞莲西池北岸,坐南朝北。重檐歇山式,一楼一底,底层四周置飞来椅。面阔进深九米,榭高十米。南宋淳熙年间,诗人陆游来眉州,游环湖,登披风榭,拜苏东坡遗像,并写下《眉州披风榭拜东坡遗像》诗。今楼额悬前国防部长张爱萍书匾。披风榭背临瑞莲池。池中有百坡亭,池南端有瑞莲亭。百坡亭百坡亭是横跨瑞莲西池上的一座桥亭。亭长二十米,中间为八柱小亭,攒尖式屋顶。亭设飞来椅,供游人临池俯瞰。匾为吴伯萧书。北京陶然亭公园按原样复建。“百坡”寓意希望出现更多东坡式的杰出人物。此亭与西厢房连接,打破了东西厢房严整对称的结构获得了一种意想不到的完美空间。百坡亭始建于南宋环湖。此亭为民国十七年(1928年)重建。·笼竹(俗名慈竹)·紫薇·重阳木·金桂·桢楠·并蒂丹荔·榕树·银杏1
本文标题:我可爱的家乡_眉山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569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