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城市地下空间概论07 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规划
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规划土木工程学院李鹏《地下空间概论》第7讲城市中心区的概念•城市中心区是城市交通、商业、金融、办公、文娱、信息、服务等功能最为集中的地区。它是城市中各种功能最齐备、设施最完善、各种矛盾也最集中的地区,常常是城市更新和改造的起点与重点。•城市中心区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包含着城市的商业活动,是商业活动的集聚地;二是包含着城市的社交活动,大部分公共建筑集中于此。这两个方面都是城市的基本功能和主导功能.是城市内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最主要的表现场所,是城市的心脏。城市中心区的特征•1)区位特征城市中心区的区位一般与城市最初形成的地点有密切联系,这种形成地点一般都是当时市中心的核心。如北京、西安、沈阳、成都等城市中心区都围绕着城市最初形成的地点发展,并在城市主要街道的交会处。•2)功能特征•城市中心集中了城市的各种活动,如零售、批发商业、行政事务、交通、通信等,这些活动所占的比例、空间利用强度和最适合它们需要的地理区位是它们在这个位置上所付出的运营费用与其收益相互平衡的结果,市中心的功能构成,取决于这些活动的具体要求和空间分布。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和机构,是市中心功能构成的基础,有时教育机构、纪念性建筑、公共绿地和公共广场也是城市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区的空间结构及其功能构成,对于整个城市的功能起主导作用,尽管市中心在功能上多种多样,但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办公功能和商业功能。城市中心区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交通问题•环境问题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的目的•改善交通•改善空间环境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规划基本原则•以改善空间环境为中心,•以地下交通为重点,•通过地上、地下空间的协调,使城市中心区真正做到三维发展,为人们提供安全、卫生、方便与舒适的环境和富有文化、历史与时代气息的城市中心区。布局•城市中心区应根据中心区的性质、上部空间的形态、路网结构等进行地下空间布局。赫尔辛基市中心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演化20001980•地铁站设置应根据中心区的面积,结合地铁站服务半径考虑,在城市中心区地铁站间距应适当缩小,以满足大量人流进人城市中心区的需要。•由于城市中心区地面交通繁忙,要提高交通效率,可将穿越城市中心区的城市快速路及穿越城市中心区重要设施的城市主干道地下化,尽量减少过境交通,提高城市中心区的交通能力,同时净化地面环境。•设置地下停车场时,应充分考虑中心区车辆多的特点,尽量减少地下停车场的出入口数量,使车辆进出地下停车场时不影响地面交通。为了充分发挥地下停车场的作用,应尽量将整个中心区的地下停车场综合考虑,有条件时应尽可能设置地下停车系统,这样既提高了地下停车场的效率,又减少了大量的出入口。•城市中心区地下商业街(中心)的布局应遵循与地面功能对应和协调的原则,地下商业街的设施应充分考虑其在地下步行系统中的主干作用,尽量安排在地面商业网点之间,或与地面商业街一致,起到使整个中心区商业形成系统的作用。同时结合地下中庭、下沉式广场的设施,提供休闭、娱乐的场所。•新建城市中心区应尽量将市政管线综合化,设置地下管线综合管廊,同时尽可能将变电站(所)等市政设施地下化。改造的城市中心区,应结合中心区改造,将部分市政设施地下化。模式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各单元通过地铁网和地面主要干道连接,组成城市基本框架。单元与区域动态交通网是网络的基本构件。从现状来看,目前世界上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主要存在以下四种网络系统:•“中心联接”•“整体网络”•“轴向滚动”•“次聚集点”“中心联接”•中心联结是指在城市中心区,建设整体贯通的地下城,并通过地铁放射到城市各地区。下部空间的开发表现为上部空间的功能与结构全面地向地下扩展,因此,城市中心的下部空间体系几乎涵盖了市中心的所有功能,如商业、文化娱乐、服务及金融贸易等,形成了自成一体的地下城市中心。在这种模式中,地下交通系统由较疏的地铁主网与较大范围的步道副网组成,各地下功能聚集点相互扩展,形成整体发展,达到彼此带动的目的。这种发展模式以加拿大的蒙特利尔最具代表性。“整体网络”•整体网络是一种较小范围内更高强度开发的城市模式,因此,更讲求集散效率,以地铁网取代了大部分地下步道网,交通系统表现为较密的地铁网和较小的地下步道网,建筑物与地铁站之间距离更短、联系更密切。在这一方式中,地面建筑的高层化是上部空间的显著特征,地铁车站与高层建筑群体下部结合,最大限度地缩短了从地铁车站到工作地点的步行距离。这种发展模式以纽约曼哈顿为代表。“轴向滚动”•轴向滚动则是一种全面立体化的表现。地下空间以地铁线为发展轴,随着轴向滚动发展,在地铁网的交点上,建设星罗棋布的地下活动中心。在这一方式中,地下空间不仅仅集中于单一城市中心处,而是广泛分布于城市各个级别的中心处,特别适合于人多地少的城市。这种模式最具代表性的是日本东京。“次聚集点”•前三种模式,主要发生在城市中心的改造更新上,这种模式则主要发生在新区开发上。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对大城市中心职能的疏解,在郊区新建“反磁力中心”,综合处理人、车、物流、建筑的关系。由于新区拥有统一规划、建设的便利,地下公共空间拥有有序建设的最好条件。法国巴黎拉德方斯(LaDefense)新区是这种模式的代表。形态•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形态的形成与地面空间形态、地下空间功能、地铁线路和开发强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形态以网络状为佳。地铁站的位置本身就反映了中心区地面空间结构和人流的组织形式,因此地下空间形态一般以地铁站为核心,通过与地下商业街、大型地下商场、大型地下停车系统、建筑物地下室和过街道的连接,形成网络状的地下步行系统。赫尔辛基市中心地下空间平面形态•杭州市钱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的形态是以地铁站为中心,连接地下商业街,并与中轴线市民广场大型地下空间相交形成的。•对没有地铁的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形态一般以地下商业街为中心,通过与周围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过街道和建筑物地下室的连接,形成地下网络。•对中央商务区这样的城市中心区,若地下空间开发以解决停车为主,其形态与地下停车系统的形态有关。如北京中关村西区地下空间的形态是以地下停车系统的环道为中心,通过环道与各地下停车场的连通,形成地下空间的网络系统。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与生态城市•未来城市的建设目标是建设生态城市,这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接受。衡量生态城市的标准有许多,目前比较公认的标准是加拿大MarkRoseland提出的生态城市10大原则,在这10大原则中,有6个原则与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密切相关。•由于城市中心区是城市中各种问题最突出的地方,要建设生态城市,使城市中心区生态化是首要任务,要对城市中心区实施生态化改造,这就必须要借助地下空间。•如巴黎拉德方斯新城建设
本文标题:城市地下空间概论07 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570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