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毛主席的哲学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
《实践论》、《矛盾论》导读《实践论》、《矛盾论》导读永州委党校校长、副教授郑任远《实践论》、《矛盾论》导读“两论”是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哲学的提纲,即《辩证唯物论(讲授提纲)》,1937年9月即有油印本。新中国成立后,经毛泽东校阅、修改,将提纲中的“实践论”和“矛盾统一法则”定名为《实践论》、《矛盾论》,于1950年12月和1954年4月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实践论》、《矛盾论》导读一、“两论”的写作背景任何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两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决不是偶然的,可以说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理论上的准备的,它是中国社会革命斗争经验的哲学总结,也是中共批判“左”右倾错误路线的哲学概括,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升华。《实践论》、《矛盾论》导读1、它是中国革命斗争经验的哲学总结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起义者→太平天国→失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变法运动→失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失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践论》、《矛盾论》导读“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末期和抗战初期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些都是适应于当时的需要不能不写的。”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实践论》、《矛盾论》导读斯诺:“在芦沟桥事变后的几个星期里,毛泽东在延安有一段短暂的空闲时间,军队开赴前线了,毛泽东腾出时间来收集材料,准备在(延安)抗大作关于哲学基础的讲演。这批青年学生经过三个月的短期训练,准备在今后几年做政治辅导工作,即要为他们写一些简明而基本的讲文,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写了《矛盾论》和《实践论》,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的日常实例结合起来。”《实践论》、《矛盾论》导读2、它是中共批判“左”右倾错误路线的哲学概括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王明的“左”倾土地革命时期——先有“左”倾盲动主义,后有“左”倾教条主义遵义会议后——用正确的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统一全党思想《实践论》、《矛盾论》导读3、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必然升华⑴新文化运动后,尤其是共产党创立初期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推广,先后经历了两个阶段:《实践论》、《矛盾论》导读特点之一:翻译、介绍和论述政治性很强的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哥达纲领批判》《国家与革命》《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政治与经济》重点宣传唯物史观特点之二:带有明显的幼稚性,不准确、不全面《实践论》、《矛盾论》导读⑵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到“两论”的产生特点:宣传唯物辩证法成为这一时期的重点《反杜林论》《哲学的贫困》《资本论》《实践论》、《矛盾论》导读在这样的情况下,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极为系统和深入的反思,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标志有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由译介型上升为著述型通俗普及型上升为理论研究型学理型上升为现实型日常生活型上升为总结革命经验型诠释型上升为创造型《实践论》、《矛盾论》导读二、“两论”的基本思想(一)《实践论》的基本思想第一部分(1-5段):着重论述实践对认识的重要作用,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第二部分(6-18段):论述由实践到认识的飞跃过程,说明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性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的辩证法。第三部分(19段):论述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的意义,说明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发展理论的必要过程。1、框架结构全文共分四个大的部分,论述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提出了认识过程实践第一的观点。《实践论》、《矛盾论》导读第四部分(20-25段):论述认识运动无限发展的过程,指出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并对认识论上的唯心论、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冒险主义进行了批判。最后(26段):对人的认识运动规律进行了概括,“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实践论》、《矛盾论》导读2、思想内容第一,它对实践内容和形式作了科学规定马克思: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恩格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列宁:“实践应当也包括天文学上的观察、发现等等的实践”毛泽东: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⑴它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深入展开《实践论》、《矛盾论》导读内容:生活活动、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活动。即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的客观活动。基本形式: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科学实践关于实践一类别基本实践与非基本实践领导者实践与群众实践个体实践与群体实践改造自然实践与改造社会实践革命实践与反动实践重复性实践与创造性实践自发实践与自觉实践《实践论》、《矛盾论》导读第二,它明确了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发展的动力实践是对于外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论》、《矛盾论》导读⑵它是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的深刻揭示列宁:生动的直观→抽象的思维→实践毛泽东: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认识发展的第一次飞跃,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认识发展的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实践论》、《矛盾论》导读第一,它揭示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以及其辩证关系感性认识:事物的各个片面以及外部关系阶段。感觉、知觉、表现理性认识:事物的本质、全体以及内部联系阶段。概念、判断、推理关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实践论》、《矛盾论》导读第二,它揭示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条件丰富感性材料——一点不行,跑面、走下去经过思考作用——讲新话《实践论》、《矛盾论》导读第三,它揭示了第二次飞跃意义更加伟大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回到实践去检验、发展和补充(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斯大林:理论若不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同样,实践若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条件提出总图样,分图样做好“结合”文章,吃透情况、找到结合点在理论具体化上用功《实践论》、《矛盾论》导读⑶它是认识发展总规律的科学概括实践——认识——实践第一,它揭示了认识发展的阶段性和无限性统一的过程限制条件科学条件、技术条件客观过程发展及其表现程度第二,它揭示了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真理。《实践论》、《矛盾论》导读第三,它揭示了改造客观世界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自为→自觉阶段第四,它揭示了不断反对“左”右倾错误倾向的过程右倾机会主义:思想不能随变化的客观情况而前进“左”翼空谈主义:把幻想当真理,离开了当前的实践和现实性主客观相分裂,认识与实践相脱离唯心论、冒险主义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实践论》、《矛盾论》导读第一,强调实践探试:“大胆试验”第二,突出实践检验:“不搞争论”第三,重视实践反馈:“走一步,看一步”⑷邓小平对《实践论》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实践论》、《矛盾论》导读(二)《矛盾论》的基本思想1、框架结构全文共七章八个部分,主题是论述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法则。具体论述了两种对立的世界观,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等五个大的问题。《实践论》、《矛盾论》导读第一章,主要论述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宇宙观的对立。指出形而上学的观点就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把事物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的,或者只承认量变和外力的推动作用,不承认事物的质变和内因引起变化的作用。同时,从辩证法的观点阐述了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引起变化的关系。第二章和第三章,论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指出矛盾自始至终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同时不同事物矛盾和同一事物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又各有其特殊性。据此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要求我们,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实践论》、《矛盾论》导读第四章,论述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指出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在同一对矛盾中还存在着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不平衡的关系,同时还指出了两者的转化关系。由此,要求我们既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还要注意解决非主要矛盾和重视矛盾的非主要方面,还要注意矛盾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的转化,这同样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五章,主要论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要求人们在分析事物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同一性,又要看到矛盾的斗争性,同时还要注意在同一中把握斗争,在斗争中把握同一。第六章,主要论述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指出对不同性质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实践论》、《矛盾论》导读第七章,结论。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然而矛盾的斗争则是不断的,不管在它们共居的时候,或者在它们互相转化的时候,都有斗争的存在,尤其是在它们互相转化的时候,斗争的表现更为显著,这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当着我们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和矛盾方面的主要和非主要的区别,当着我们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的各种不同的斗争形式的区别。否则就要犯错误。《实践论》、《矛盾论》导读2、思想内容⑴它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深刻发挥它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第一,它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辨证法的核心《实践论》、《矛盾论》导读第二,它揭示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宇宙观辩证法:联系发展全面变内因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变外因事物发展过程中,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哲学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外因论:外力推动,不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论:发展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实践论》、《矛盾论》导读第三,它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作为认识规律的方法论意义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统一不是变戏法按照辩证法办事不能成为诡辩掌握矛盾分析方法一分为二方法《实践论》、《矛盾论》导读⑵它是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理论的系统阐发第一,它表明了矛盾普遍性的科学含义及方法论意义空间上讲,矛盾无处不在,事事有矛盾时间上讲,矛盾无时不有,时时有矛盾方法论意义自觉揭露矛盾分析矛盾不要存在幻想一切平和解决矛盾不要厌烦矛盾《实践论》、《矛盾论》导读第二,它表明了矛盾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意义矛盾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就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方面都有其特点,有四种情形。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社会运动)每一运动形式在各个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每一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的各方面(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各方面均有其特殊性(主要是落后的社会生产方面)方法论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人类认识运动的规律:特殊→一般→特殊《实践论》、《矛盾论》导读第三,它表明了事物矛盾精髓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精髓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理解矛盾规律的“钥匙”正确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础方法论意义《实践论》、《矛盾
本文标题:毛主席的哲学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574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