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以实为屏_以园为心_河南省老干部活动中心建筑方案设计
28华中建筑HUAZHONGARCHITECTURE8/2008第26卷河南位于黄河中下游,历史上为中国九州中心之豫州,故有“中州”、“中原”之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英才辈出。远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原人民就创造了著名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河南在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上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先后有20余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河南。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早在3500年前郑州就是商王朝的都邑,悠久的历史给郑州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积淀。20世纪京广铁路和陇海铁路的建成,使郑州成为中国东西、南北交通大动脉的纽带。河南省老干部活动中心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龙湖南区,西临众意西路、东接地德街、北靠地坤街、南依龙湖外环南路(图1),总用地面积38739m2,总建筑面积27168m2,室外活动场地面积13000m2。设计以外实内以实为屏,以园为心——河南省老干部活动中心建筑方案设计BuildingasPartition,GardenasHeart:SchemeDesignofHenanExchangeCenterforOldCadres李宁王玉平LiNingWangYuping摘要如今我们的社会在迅速向老龄化发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遵循老年人的行为特点,结合基地具体情况、设计服务于老年人的建筑空间是一项重要课题。文章结合河南省老干部活动中心的设计分析,围绕建构中原之园、意趣之园、和谐之园的理念,讨论了适宜老年人交流需求的空间组织方式。图1总平面图作者单位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邮编电子信箱收稿日期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师310027leen@mail.hz.zj.cn20080303建筑设计·创作ArchitecturalDesign·Creation··综合·公共建筑·中图分类号TU24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739X(2008)08-0028-05关键词郑州河南省老干部活动中心设计方案AbstractNowadays,oursocietyisdevelopingtowardsagingrapidly.Itisanimportanttasktodesignarchitecturalspaceservingtheoldpeoplebyfollowingtheirbehaviorcharactersandcombiningwiththeactualsiteconditions.ThisarticlecombineswiththedesignofHenanExchangeCenterforOldCadres,centersontheconstructingconceptsascentralplainsgarden,interestinggardenandharmoniousgarden,anddiscussesthespatialorganizationwaysuitingforoldpeoples’communication.KeyWordsZhenzhou,HenanExchangeCenterforOldCadres,Designscheme29第26卷8/2008HUAZHONGARCHITECTURE华中建筑虚、以虚串实为线索,围绕建构中原之园、意趣之园、和谐之园的理念展开,来解答这个设计是如何应对特定使用人群和介入特定地方环境的[1]。1中原之园河南作为中原腹地,是中华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造园文化自古兴盛直至今日。出于对当地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气候特征的一种回应,也是“执一统众、闳中肆外”的中原文化的表达,其园林表现为外像端庄、内核丰富的空间特质。设计秉承传统,试图为老干部生活、学习提供一个介乎城市与自然之间、通达市井繁华却掩映于山林意趣中的“当代家园”。通过对园林的精心营造,既为老干部提供一个学习与休闲的场所,又从深层次契合老年人“回归自然、寄情山水”的心理需求,同时传达出老骥伏枥、与时俱进的精神面貌,体现活动中心的“中原之园”的人文内涵(图2~5)。空间布局通过“前广场、后花园”来统领。在基地东侧设置了南北140m、东西向50m的带状礼仪性“前广场”,不仅为活动中心提供了一个庄重、大气的入口场所,同时也为城市与建筑之间塑造了生动的交互界面。“后花园”是位于建筑内部的两个“园中园”:山园和水园。山园中原木铺地、白色卵石筑径,草坡微微起伏,求其生动活泼;水园则重点营造尺度宜人的亲水庭院空间,求其宁静致远。“园中园”为活动中心提供了开敞的空间“内核”,有利于日照与通风,也为老年学员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幽静雅致的户外活动场所。西侧集中设置的运动场地是内部庭院的延伸,绿树掩映、云淡风清,建立了与西侧城市空间的开放性联系(图6~9)。2意趣之园在活动中心的内部功能组织上,充分遵从动计是如何应对特定使用人群和介入境的境的[1][1]。中原之园是中华文化河南作为中原腹地,兴盛直至今日地之一,造园文化自古兴气候特征的一地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气外”的中原文是“执一统众、闳中肆外内核丰富的其园林表现为外像端庄、图为老干部设计秉承传统,试然之间、通提供一个介乎城市与自却掩映于山林意趣中的“当代家园映林意中园林的精心营造,既为老干部提供休闲的场所,又从深层次契合老年然、寄情山水”的心理需求,同时伏枥与时俱进的精神貌体现计境境1图3主入口透视图2鸟瞰图图4山园透视30华中建筑HUAZHONGARCHITECTURE8/2008第26卷静分区、有效共享的原则,沿基地北侧布置一系列大体量、对外交流多的功能空间,有演出厅、文艺活动、游泳网球馆等内容;东南侧靠着绿化带,相对幽静,布置老干部大学、展览、接待、娱乐、餐饮及休息等功能;西侧靠运动场地则布置室内体育活动空间。上述各功能区块通过主次入口门厅、连廊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以南北图5水园透视图6庭院连廊图7底层平面31第26卷8/2008HUAZHONGARCHITECTURE华中建筑图8二层平面图9东立面两个内院为内核的功能回环(图10~12)。2.1承其形,传其韵在空间理念方面,充分吸取传统园林的精髓,营造幽深空灵的意境。在形体设计上,尝试以现代理性手法来控制建筑的生成,形成外围俊朗、内部灵动的气象。建筑源于传统、形于当代,传统与现代并置,有着传承生发之美。2.2开纳其动,阖收其静建筑外围以实墙面加点窗为主,界面方正、庄重,较好地隔离了外界的不利因素,彰显典雅;内院界面婉转曲折,引入连廊、凉亭等活跃要素,空间生动并富有层次,利于交流。建筑南北体量紧凑严实,求其质朴;东西体量高低相盈,求其丰富。建筑张弛有度,有着开阖相宜之美。2.3关乎人,其度宜亲在传统营造中,青灰土砖与木质门窗有着相宜之美,现代营造当师法传统并有所创新,设计在外墙界面中强调了米色石材与钢架玻璃的并置,呈对比均衡之态;在传统营造中,有阁楼用以望远,在老干部活动中心设钢塔以供远眺,以引遐思;在传统营造中,设木、石之桥以沟通彼此,在老干部活动中心,除却正常的沟通连廊外,特设槽钢悬桥一座,希望有着许许多多的情境与细节之美。3和谐之园建筑尽量采用统一柱网、统一层高的大面宽、小进深设计,倡导自然采光、通风以及方便未来变通使用的观念。沿城市道路的外墙讲究32华中建筑HUAZHONGARCHITECTURE8/2008第26卷图11南立面图12剖面厚重,求其隔;沿内院处则多采用落地窗,求其透。虚实结合,内外有别,充分吸纳自然光与美景,利于老年人使用,同时也利于环保节能。设计从尊重老年人生理、心理及行为习惯出发,设置环通连廊、缓坡楼梯、无障碍电梯等设施,选用中性温暖建材并有意强调传统与当代材料的并置,体现了设计的人性化特征。设计通过共享大厅、四季厅、书画展厅、各层活动室、休息走廊、观景厅、景观平台、室外庭院等开放多元的共享空间设置,鼓励老年学员的群聚与交流。整个活动中心的主要接待和礼仪出入口位于基地东侧,演出厅、游泳网球馆对外入口位于基地北侧,主次入口门厅引导人流进入建筑的空间序列。机动车进入后就近停放在室外停车场、或通过基地西侧进入地下车库停放,尽量减少对人行流线的干扰。活动中心通过局部底层开敞及透空处理,加强与南侧绿化带之间的景观交流,增加了绿化带景观与室内空间以及内部庭院间的共享效益。活动中心内部各功能区块通过立体连廊、交通核串接(图13~18),从而营造了可学、可聚、可游的社区综合体。结语活动中心通过建筑、水景、植栽、立体绿化的配搭,试图形成四季不同的景观世界,天光云影、晨钟暮鼓,隐隐传达了地方的历史底蕴。通过体量的搭配与留置视觉通廊的手法强调了园与园之间、楼与楼之间、内与外之间的视线延伸与景观渗透,营造出优美的外部环境与适宜的室内空间,促成了人、活动和建筑空间的融合,使静态的建筑空间成为动态的场所。人创造活动、活动丰富了场所的内容,内容丰富的场所又吸引人来活动[2],从而营造了其乐融融的老干部活动中心。■参考文献1董丹申,李宁.与自然共生的家园.华中建筑,2001(6):5-8.2李宁,王玉平.空间的赋形与交流的促成.城市建筑,2006(9):26-29.
本文标题:以实为屏_以园为心_河南省老干部活动中心建筑方案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593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