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肠外营养液和危害药物静脉用药的调配定义肠外营养液:是通过消化道以外的途径为病人提供全面充足的热能及各种营养物质,以达到预防或纠正热能、蛋白质缺乏所致营养不良的目的,同时起到增强病人对严重创伤的耐受力,促使病人康复的作用.主要由葡萄糖、氨基酸、脂肪、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等混合制成危害药品:是指能产生职业暴露危险或者危害的药品,即具有遗传毒性、致癌性、致畸性,或对生育有损害作用以及在低剂量下可产生严重的器官或其他方面毒性的药品,包括肿瘤化疗药品和细胞毒药品意义肠外营养液既有脂溶性成分,又有水溶性成分,整个体系是以胶体溶液、乳浊液的混合形式共存,属于不稳定体系,稳定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如pH值、金属离子、电解质浓度、脂溶性药物、温度与洁净度等。所以配制全肠外营养液应严格按照配制规程进行.危害药物对操作人员可能产生潜在的职业危害,细胞毒药物在破坏癌细胞的同时,也破坏了人体正常的细胞,表现在骨髓抑制、致突变、致畸等,细胞毒药物可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进入人体,使配制人员产生毒副作用,所以配制危害药物也用严格按照配制规程进行。硬件要求三甲医院的评审规定,不具备药学部门集中配制条件,参考:《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管理规范》《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操作规程》由经药学部门培训与考核合格的注册护理人员配制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是指医疗机构药学部门根据医师处方或用药医嘱,经药师进行适宜性审核,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在洁净环境下对静脉用药物进行加药混合调配,使其成为可供临床直接静脉输注使用的成品输液操作过程。成品输液:按照医师处方或用药医嘱,经药师适宜性审核,通过无菌操作技术将一种或数种静脉用药品进行混合调配,可供临床直接用于患者静脉输注的药液。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人员基本要求房屋、设施和布局基本要求仪器和设备基本要求药品、耗材和物料基本要求规章制度基本要求卫生与消毒基本要求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操作规程临床医师开具处方或用药医嘱药师审核处方或用药医嘱操作规程打印标签与标签管理操作规程经药师适宜性审核的处方或用药医嘱,汇总数据后,将医师用药医嘱打印成输液处方标签,核对输液标签上患者姓名、病区、床号、病历号、日期、调配日期、时间、有效期。除此之外,按规定应当做过敏性试验或者某些特殊性质药品的输液标签,应当有明显标识。静脉用药混合调配操作(1)在调配操作前30分钟,将操作间室温控制于18~26度、湿度40%~65%、室内外压差符合规定,操作人员记录并签名(2)接班工作人员应当先阅读交接班记录,对有关问题应当及时处理(3)按更衣操作规程,进入治疗室,首先用蘸有75%乙醇的无纺布从上到下、从内到外擦拭洁净台的各个部位。(4)将摆好药品容器的药车推至洁净台附近相应的位置(5)按输液贴核对摆放的药品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等的准确性和药品完好性,检查输液袋(瓶)有无裂纹,瓶口有无松动、裂缝,输液袋(瓶)内有无沉淀、絮状物等,确认无误后,方能进行调配。(6)用75%乙醇消毒输液袋(瓶)口,待干。(7)除去西林瓶盖,用75%乙醇消毒西林瓶胶塞;安瓿用砂轮切割后,需用75%乙醇仔细擦拭消毒,去除微粒。(8)选用适宜的一次性注射器,拆除外包装,旋转针头连接注射器,确保针尖斜面与注射器刻度处于同一方向。(9)抽取药液时,注射器针尖斜面应当朝上,紧靠安瓿瓶颈口抽取药液,然后注入输液袋(瓶)中,轻轻摇匀。(10)溶解粉针剂,用注射器抽取适量静脉注射用溶媒,注入于粉针剂的西林瓶内,必要时可轻轻摇动(或置震荡器上)助溶,全部溶解混匀后,用同一注射器抽出药液,注入输液袋(瓶)内,轻轻摇匀。(11)调配结束后,进行检查及核对:a、再次检查已配药液有无沉淀、变色、异物等;b、进行挤压试验,观察输液袋有无渗漏现象,尤其是加药处;c、按医嘱执行单内容逐项核对所用输液和空西林瓶与安瓿的药名、规格、用量等是否相符;d、核检非整瓶(支)用量的患者的用药剂量和标识是否相符;e、操作人员和核对人员应当分别签名,签名需清晰可辨;f、核查完成后,空安瓿等废弃物按规定进行处理。(12)输液调配操作完成后,应立即清场,用清水或75%乙醇擦拭台面,除去残留药液,不得留有与下批输液调配无关的药物、余液、注射器等。肠外营养液的调配:所有的药品依次经密闭式灌入输液袋,配制程序如下:(1)将电解质、微量元素、胰岛素加入葡萄糖或氨基酸中(2)磷酸盐加入另一瓶氨基酸或GS液中(3)脂溶性维生素加入脂肪乳剂中(4)将含有添加剂的氨基酸、葡萄糖与脂肪乳剂分别经TNA容器的三个输入口,先注入葡萄糖和氨基酸,最后混入脂肪乳剂(5)配制应在不间断地一次完成,并不断加以摇动使混合均匀(6)加液体时要重点关闭未接液体的管子(7)临时用药用接口加入,常规消毒,加入药时特别是新药,要注意配伍禁忌注意事项静脉用药混合调配注意事项:(1)不得采用交叉调配流程(2)静脉用药调配所用的药物,如果不是整瓶(支)用量,则必须将实际所用剂量在输液标签上明显标识,以便校对。(3)若有两种以上粉针剂或注射液需要加入同一输液时,应当严格按药品说明书要求和药品性质顺序加入:对肠外营养液、高危药品和某些特殊药品的调配,应当制定相关的加药顺序调配操作规程(4)调配过程中,输液出现异常或对药品配伍、操作程序有疑点时应当停止调配,报告当班负责药师查明原因,或与处方医师协商调整用药医嘱:发生调配错误应当及时纠正,重新调配并记录调配操作危害药品注意事项:(1)危害药品调配应当重视操作者的职业防护,调配时应当拉下生物安全柜防护玻璃,前窗玻璃不可高于安全警戒线,以确保负压。(2)危害药品调配完成后,必须将留有危害药品的西林瓶、安瓿等单独置于适宜的包装中,与成品输液及备份输液标签一并送出,以供核查.(3)调配危害药品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手套、口罩及检查后的西林瓶、安瓿等废弃物,按规定由本医疗机构统一处理。药品维护(1)各病房药柜的药品,根据临床病种和需要,经专业主任审核,报药剂科和主管院长审批设置一定数量的基数,便于临床应急使用,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取用,不得使用过期,变质的药品(2)药柜内口服药应使用统一药瓶,药瓶内不能混放不同规格、颜色的药片,瓶签清洁、规范,有中英药名、剂量。(3)及时清退病人未使用的针剂等余药,贵重药物专人专用。(4)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做到专人、专册、专柜、专锁、专处方。a.各病区、手术室存放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应当配备必要的防盗设施,储存各环节应专人负责,明确责任,交接班有记录,专柜专锁,班班交接,做到帐物相符b.患者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或者贴剂的,再次调配时,应当要求患者将原批号的空安瓿或者用过的贴剂交回,并记录收回的空安瓿或者废贴数量c.各病区、手术室等调配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时应收回空安瓿,核对批号和数量,并做记录,由专人负责计数记录d.发现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丢失或者被盗、被抢的;发现骗取或者冒领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应当立即向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护理部、药剂科(晚上及节假日向夜巡护士长及医院总值班汇报)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5)根据药品种类、性质、针剂、内服、外用、剧毒、有明显标识分别放置,专人管理,药柜每周整理一次,包括清洁卫生、清点药品数量、检查药品质量,发现过期药品及变质药品及时清理,发现药瓶标签与药品不符,标签模糊或经涂改者,不得使用,同类针剂但不同批号不得混放。(6)凡抢救药品,必须定放在抢救车上或设专用抽屉加锁存放,并保持一定的基数,编号排列,定位存放,每次用完及时补充,每日检查,保证随时应用。配伍禁忌同一输液瓶:对策:①在新药使用前,应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全面了解新药的特性,避免盲配伍。②在不了解其他药液对某药的影响时,可将该药单独使用。⑧两种药物混合时,一次只加一种药物到输液瓶,待混合均匀后液体外观无异常变化再加入另一种药物。④两种浓度不同的药物配伍时,应先加浓度高的药物至输液瓶中,后加浓度低的药物,以减少发生反应的速度。⑧有色药液应最后加入输液瓶中,以避免瓶中有细小沉淀不易被发现。⑥严格执行注射器单用制度,以避免注射器内的残留药液与所配制药物之间产生配伍反应。⑦根据药物性质选择溶媒,避免发生理化反应不同输液瓶之间对策:①要根据药物的药理性质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对存在配伍禁忌的两组药液,在使用时应间隔给药,如需序贯给药,则在两组药液之间,应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冲管过渡。②在更换补液时如发现输液管内出现配伍反应时,应立即夹管,重新更换输液器,再次检查输液瓶及输液管内有无异常。③在输入液体时勤加巡视,观察病人的反应,有无不适表现。④在输液时,一定要控制好滴速.肠外营养液:1.营养液混合的最终pH值,决定脂肪乳剂的物理稳定性2.脂肪乳的稳定性,在混合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钙磷配制时,会发生磷酸钙的白色沉淀,故在配制中要注意分别加入4.维生素类不稳定,配制和保存过程中要注意避光,混合液应现用现配5.配制好的PN液,应在4~25度环境内24h输完,若配制后暂时不用,应保存在4度的冰箱内,最长不超过48h危害药品危害药品配制时要参考说明书,例如,紫杉醇注射液说明书要求未经稀释的浓缩药液不应接触聚氯乙烯塑料设备或器械,顺铂(冻干粉)等要求输液过程需避免。奥沙利铂与氯化钠、碱性药物存在配伍禁忌,阿霉素和表阿霉素与肝素不配伍等等..附:药物禁忌表谢谢!
本文标题:用药安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599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