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活动一]数学家斯摩林,根据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中的情节编成一道逻辑推理题:女主人公鲍西亚对求婚者说:“这里有三只盒子:一只是金盒子,一只是银盒子,一只是铅盒子,每只盒子的铭牌上各写有一句话。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谁能猜中我的肖像放在哪一只盒子里,谁就能做我的丈夫。”金盒上写的是“肖像在这里”,银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这盒里”,铅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金盒里”。请问肖像在哪个盒里?求婚者运用排中律知识,猜中肖像放在银盒子里,而赢得了爱情。逻辑与语文学习提高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解题能力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如:修改病句、仿写、科技文阅读、作文等逻辑“逻辑”一词原意指思想、理性、规律、言辞等。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大致有四种词义:第一,指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第二,泛指思维的规律;第三,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和看问题的方法;第四,特指一门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和方法的科学。我们所说的“逻辑”一般指逻辑规律,即关于思维形式结构最基本、最一般的规律。即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过程。逻辑一、概念二、命题三、推理四、逻辑规律一、概念:1、定义: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分子范围的思维形式。2、组成:内涵、外延3、关系:1.全同关系2.包含关系3.交叉关系4.矛盾关系5.反对关系如:“偷”与“窃”;“母亲”与“妈妈”如:“学校”与“中学”;“学生”与“中学生”如:“教师”与“作家”;“青年”与“医生”如:“战争”与“和平”;“真理”与“谬论”如:“阿Q”与“老舍”;“冠军”与“季军”ababababab全同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全异关系判断下列各对概念的关系:阿Q——老舍文学作品——小说鲁迅——《孔乙己》的作者教师——作家真理——谬误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反对关系包含关系全同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练习:下面对某些概念下的定义是否正确?为什么?主语是谓语的陈述对象。谓语是对主语进行陈述的内容。新闻就是对多数人感兴趣而带有刺激性的事件(比如战争、犯罪等)的报道。思想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放映循环定义定义过窄定义过宽概念和词语的关系概念和词语呈现非常复杂的关系。①一个概念可以由多个词语表示。“父亲”是“有子女的男子”,这是“父亲”的概念。而“老子”“爹”“爸爸”“家严”“阿大”也可以表示这个概念,甚至“老爷子”“老头子”等在特定的场合也可以表示这个概念。又如死是一种生理现象,“亡”“故”“薨”;“断气”“长眠”“物化”;“回老家”“上西天”“见阎王”;“与世长辞”“百年之后”“驾鹤西去”;基督教有“上天堂”“下地狱”;共产主义者把它幽默地说成“去见马克思”。这些是同义词、近义词,词不相同,表示的概念却是一样的。②一个词语也可以表示多个概念。如北京是个内陆城市,但不少地方被称为海,“中南海”“北海”“什刹海”等,在这里,“海”是蒙古语“海子”的简称,意思是花园,这是元代沿袭下来的名称。语言当中的多义词常常表示了不止一个概念。[活动二]1、图书馆里有外国小说、古典小说和侦探小说等。2、每读一篇好文章,他都要写读书笔记,写摘要和心得体会。3、这里经常干旱,山上的水非常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外国小说、古典小说和侦探小说三者是交叉关系,非反对或矛盾关系,不能并列读书笔记和摘要、心得体会是包含关系,非反对或矛盾关系,不能并列“晚上/来”还是“晚/上来”概念命题不明确,有歧义二、命题定义: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是断定或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单位。判断以下语句是否是命题:所有人是动物。李白和杜甫是同时代人。请随手关门。如果天在下雨,那么地是湿的。地球行星今天,他会不会来呢?(是)(是)(否)(是)(否)(否)(1)我们看下列语句:①红豆生南国,②春来发几枝?③愿君多采撷,④此物最相思!思考这些句子哪些是命题?这里的语句②是疑问句,它仅仅提出问题。语句③是祈使句,它表达一种要求、愿望。语句④是感叹句,它只是抒发情感。这几类语句都没有直接描述事件,也这就无所谓真假,因此它们不表达命题。语句①则不同,它作为陈述句,描述了红豆生长的客观情况。这个描述是符合事实的,因此它是一个真的陈述句,语句①有所描述并且可区分真假,它表达了命题。不能算作命题,即不能下定义的情况:否定句比喻句描述句循环定义(2)一个句子可以表示不止一个命题,这就是多义句。如“王小刚在飞机上写字”,可以表示王小刚在飞机里面的桌子上写字,也可以表示王小刚把字写在飞机的机身上。如:“我们煤气厂今年夏天一定供好气”,在书面语里表示了两个命题:一个命题是供应好的煤气,一个命题是要把供气工作做好。这样的句子表示了哪个命题,是由上下文决定的。(3)潜台词就是深藏在话语中的真正含意。这种含意没有直接写出来、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语言流露、表达出来。俗话说“说话听声,锣鼓听音”,指的就是话中有话,有潜台词。即话中有话,言外有意。如:“你真行啊!”,在不同的语境中,可夸奖,亦可责备。潜台词表现出说话者的真正意图、真正动机。[活动三]判断下列命题错误的原因:1、报晓的雄鸡是我们起床的信号。2、你这个意见很好,我想没有谁不会不同意。3、他要么是个老师,要么是个作家。4、出入校门的师生必须出示工作证和学生证。三、推理1、定义:是由已知的命题得出新的命题的思维过程。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推理由前提、结论、推理联项三个部分组成。前提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已知判断;结论是根据已知判断所推出的新判断;推理的联项是前提与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结项,是推理的逻辑常项。推理中常见的有三段论推理和二难推理(1)三段论推理是由两个包含着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推出另一个性质判断为结论的间接推理。2、形式:这个定义注意三点:一是三段论全由性质判断组成;二是两个前提必须有一个共同项(相同的概念);三是三段论是间接推理,因为它的前提是两个判断组成。凡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抢劫行为是犯罪行为,所以,抢劫行为是违法行为。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他有选举权,所以他已经年满18岁。”三段论有大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①大前提:包含大项的前提。②小前提:包含小项的前提。③结论:推出的新判断。一般地说,在关联词“所以”、“因此”,“由此可见”等等后面的是结论;在关联词“因为”前面的是结论。思考:古时候,有两人同时生了孩子,其一人的死了,把另一人的偷走。两个母亲为此告到官府。大家想一想,能否用三段论智断孩子。官府说把这个该子分成两半,一人一半,如果是·孩子的真正母亲一定不会同意的。即大前提:孩子的母亲都爱孩子小前提:一个女人爱孩子结论:这个女人是孩子的母亲(2)二难推理在前提中提出两种可能,然后由这种可能推理出两种结论,对方无论选择其中的哪一种结论,都会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活动四]一个岛国,国王对到岛国的外人有一个规定:凡是说假话的人都被处死。但真话和假话的判定是这个国王说了算,所以是否会被国王处死,要看的是国王的心情。国王心情不好时,会认为所有的话都是假话,国王高兴时,可能认为所有的话都是真的。但有一个聪明的人说了一句话,使得国王没有办法处死这个人。这句话是——“我肯定会被处死的。”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是关于思维的逻辑形式的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普通逻辑基本规律对人的思维有强制性,违背了它,思维就会发生混乱,人们就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和准确地表达思想。四、逻辑规律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都与其自身保持同一。所使用的概念和命题必须始终保持同一,“同一思维过程”,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同一思维对象三个方面的“三同一”思维过程。不能偷换概念,改变话题。如“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违反同一律要求的基本错误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判断的内容不确定。具体表现为:偷换概念或混淆概念、偷换论题或混淆论题(或转移论题)。例如:一旅行者又饥又渴,来到一酒店。他问:“老板,夹肉面包多少钱一份?”“五先令。”“给我来两份。”“好。”“老板,我感到渴比饿更厉害。可用两份面包换十先令一份的啤酒吗?”“当然可以。”于是他喝完酒就走了。老板急忙叫住他:“你还没付钱呢?”“我不是用面包换的酒吗?”“可你面包未付钱啊。”“我没吃你的面包,为何要付钱呢?”“是啊,可是……”老板一时找不出问题出在哪里,只好让他走了。大家想一想问题出在哪里呢?矛盾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针对同一对象,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都是真的,必有一假。即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时都是真的。就是说,一个思想与其否定,互相排斥,不能都真,至少有一假。矛盾律的要求是:如果违反这一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一个对象既予以肯定,又予以否定,就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通常人们说“出尔反尔”、“自己打自己嘴巴”等就是对这种错误的形象说明。这座山从来没有人上去过,上去的人也从来没有下来过.价值连城的无价之宝。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排中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具有矛盾或反对关系的思想不能同假,其中至少必有一真。排中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对两个具有相互矛盾或相互下反对关系的思想同时予以否定,而必须承认其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简言之,就是要保持思维的明确性。违反排中律要求的基本逻辑错误是“两不可”,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概念,或者具有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的判断都同时予以否定。例如:“说世界上有鬼,这不对,这是迷信;但要说世界上没鬼,也未免武断,因为有些现象还真不好解释。”这段论对“世界上有鬼”和“世界上没鬼”这对互相矛盾的判断同时否定,犯了“两不可”的错误。学习提示病句中的“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歧义”“指代不明”“自相矛盾”和科技文阅读试题中所设置的干扰题项所出现的“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以偏概全””“绝对化”等,多数属于逻辑概念之间的关系混淆不清或不明确所导致的问题。学习提示病句中的“句式杂糅”“介词(关联词)的滥用、误用”“否定不当”和科技文阅读试题中的“因果颠倒”“已然未然”“偶然或然”等,则多数属于逻辑命题与推理不当或不明确的问题。不合逻辑语病题训练:许老师常为班里的贫困学生买一些日常用品:衣服、球鞋、手帕、衬衫、拖鞋等。这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包括工人代表55人,农民代表47人,妇女代表39人,文艺界代表13人。有谁能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呢?不合逻辑语病题训练:你不革命,你就是反革命。他的文章写得不长,所以很有特色。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摩托车在盘山公路上像箭一样飞驰出去。学习提示文言文阅读试题中的最后一题、科技文阅读试题等,常常可用逻辑规律推理出需要的答案;而作文则需遵循同一律,做到话题和主题始终保持一致,否则就会出现偏题或离题的情况。有这样一个益智题目:珠宝店一块钻石被窃,据侦察,作案的是甲、乙、丙、丁中的一人。在审讯中,四人的口供如下:甲:钻石不是我偷的,我那天在外地。乙:钻石是丁偷的,那天,他去过珠宝店丙:乙偷的,我看见他到黑市去卖过钻石。丁:乙与我有私仇,他有意陷害我。现在,我们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讲真话,那么罪犯是谁?你知道吗?答案在回答询问中,乙与丁的口供相矛盾,其中必有一个真,一个假。如果这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讲真话,那么,这个唯一讲真话的,必定是乙和丁之中的一个。而甲、丙则属于讲假话之列。即事实与甲和丙的口供相反。因此,可知甲就是偷钻石的罪犯。[智取失物]据说有一次,邻人偷了华盛顿家里的一匹马。华盛顿同一位警官到邻人的农场里去讨索,那马果然就在那里,但邻人却拒绝归还,并声称那是他自己的马。但是华盛顿略施小计便要回了自己的马.请问:如果是你,你会通过怎样的方法来要回自己的马呢?华盛顿用双手蒙住马的两眼,对邻人说:“如果这马是你的,那么,请你告诉我们,马的哪只眼睛是瞎的?”“右眼。”华盛顿放开蒙右眼的手,马的右眼并不瞎。“我说错了,马的左眼才是
本文标题:逻辑与语文学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609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