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生态人类环境环保小常识O何为环保标志O相关环保节日O环保纪念日O前全球面临哪些环境问题环境保护标语口号1、环境保护,人人有责。2、保护环境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3、实施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4、199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是:“为了地坏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5、保护蓝天碧水。6、建设美丽的边疆,爱护我们的家园。7、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8、保护环境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9、环境保护从我身边做起。10、保护环境,造福人民。11、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12、破坏环境,就是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13、土壤不能再生,防止土壤污染和沙化,减少水土流失。14、环境与人类共存,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15、保护水环境,节约水资源。16、保护戈壁植被,防止沙尘污染,保护大气环境。17、树立大环境意识,保护生态环境。环保知识专题生命之源——宝贵的水资源城市毒瘤——垃圾包围圈气候变暖——环境破坏的恶果林退沙进——荒漠化与森林锐减恐怖的无形杀手——空气污染地球不堪重负——人口大爆炸环保图片世界人口日(7月11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世界无烟日(5月31日)世界地球日(4月22日)世界气象日(3月23日)世界水日(3月22日)世界林业节(3月21日)返回环境标志亦称绿色标志、生态标志,是指由政府部门或公共、私人团体依据一定的环境标准向有关厂家颁布证书,证明其产品的生产使用及处置过程全都符合环保要求,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同时有利于资源的再生和回收利用。环境标志工作一般由政府授权给环保机构。环境标志能证明产品符合要求,故具证明性质;标志由商会、实业或其他团体申请注册,并对使用该证明的商品具有鉴定能力和保证责任,因此具有权威性;因其只对贴标产品具有证明性故有专证性;考虑环境标准的提高,标志每3-5年需重新认定,又具时限性;有标志的产品在市场中的比例不能太高,故还有比例限制性。通常列入环境标志的产品的类型为:节水节能型、可再生利用型、清洁工艺型、低污染型、可生物降解型、低能耗型。环境标志制度发展迅速,从1977年开始至今已有20多个发达国家和10多个发展中国家实施这一制度,这一数目还在不断增加。如加拿大的“环境选择方案”(ECP)、日本的“生态标志制度”、北欧4国的“白天鹅制度”、奥地利的“生态标志”、“法国的NF制度”等。环境标志图形由青山、绿水、太阳和10个环组成。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环境,外围的十个环紧密结合,表示公众参与,其寓意为“全民联合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何为环保标志返回国际湿地日2月2日为国际湿地日。根据1971年在伊朗拉姆萨尔(RAMSAR)签定的《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湿地是指“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禽类的生息和迁徙有重要的作用。世界水日199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为地球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和不断加重的水污染敲响警钟。世界气象日1960年,世界气象组织把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以提高公众对气象问题的关注。地球日1969年美国威斯康星州参议员盖洛德纳尔逊提议,在美国各大学校园内举办环保问题的讲演会。不久,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学生丹尼斯海斯将纳尔逊的提议扩展为在全美举办大规模的社区环保活动,并选定1970年4月22日为第一个“地球日”。当天,美国有2000多万人,包括国会议员、各阶层人士,参加了这次规模盛大的环保活动。下一页在全国各地,人们高呼着保护环境的口号,在街头和校园,游行、集会、演讲和宣传。随后影响日渐扩大并超出美国国界,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最终形成为世界性的环境保护运动。4月22日也日渐成为全球性的“地球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都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环保活动。世界无烟日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把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以提醒人们重视香烟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世界环境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各国环境保护运动的深入,环境问题已成为重大社会问题,一些跨越国界的环境问题频繁出现,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逐步进入国际社会生活。1972年6月5~16日,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来自113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和民间人士就世界当代环境问题以及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制定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和109条建议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提出了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以鼓舞和指导世界各国人民保持和改善人类环境,并建议将此次大会的开幕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下一页1972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联合国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每年都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宣传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时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召开表彰“全球500佳”国际会议。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由于日益严重的全球荒漠化问题不断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从1995年起,每年的6月17日被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世界人口日1987年7月11日,以一个南斯拉夫婴儿的诞生为标志,世界人口突破50亿。1990年,联合国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1987年9月16日,46个国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开始采取保护臭氧层的具体行动。联合国设立这一纪念日旨在唤起人们保护臭氧层的意识,并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以保护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健康。下一页世界动物日意大利传教士圣弗朗西斯曾在100多年前倡导在10月4日“向献爱心给人类的动物们致谢”。为了纪念他,人们把10月4日定为“世界动物日”。世界粮食日全世界的粮食正随着人口的飞速增长而变得越来越供不应求。从1981年起,每年的10月6日被定为“世界粮食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生物多样性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为纪念这一有意义的日子,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95年起每年的12月29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返回1)全球变暖;(2)臭氧层破坏;(3)生物多样性减少;(4)酸雨蔓延;(5)森林锐减;(6)土壤荒漠化;(7)大气污染;(8)淡水资源枯竭与污染;(9)海洋污染;(10)固体废弃物污染。返回生命之源——宝贵的水资源水是地球上万物的命脉所在。水滋润万物、哺育生命、创造文明。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无一不是沿着河水诞生,随着波涛发展的。埃及与她的尼罗河;巴比仑与她的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与她的恒河;中国与她的黄河。总有一条河流象征着一个古国,总有一方水土养育着一时文明。在人类行将进入21世纪的关头,水的价值恐怕要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显得珍贵。返回城市毒瘤——垃圾包围圈我国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特别是城市人口增长,工业生产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也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这就是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城市垃圾。随着快餐盒、塑料袋、农用地膜的广泛应用,“白色污染”已经成灾!马路旁、草丛间、街头巷尾比比皆是,一道道“白色风景线”已成为环境污染的一大景观。返回气候变暖——环境破坏的恶果全球气候变暖不仅为诸种异常现象所证实,而且也为全球气温不断升高所确认,据观测数据表明,自19世纪末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3℃至0.6℃,尤其是近10年来的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幅度之大,已创过去110年问的最高纪录。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及世界气象组织的研究表明,下世纪地球表面温度大约以每10年升高0.3℃的速度上升,预计到2100年将使地球平均气温升高3℃,大大超过以往1万年的速度。返回你见过沙漠吗?它一望无际,没有水,也见不到绿色。只有无尽的黄沙,代表荒凉、贫困和死亡的黄沙。人类历史既是不断地砍伐森林的历史,也是不断地被沙漠逼迫得沙进人退的历史。荒漠化的残酷活现出大自然恶化后怎样置人于死地的真情实景。林退沙进——荒漠化与森林锐减返回恐怖的无形杀手——空气污染•1930年12月在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空气,短短一周内就有60多人死亡。•1948年10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烟雾事件。由于空气污染致使43%的居民患呼吸道疾病。•1952年12月,英国伦敦光化学烟雾事件,两个月内死亡人数高达12000人!•1954年美国洛杉矾市光化学烟雾事件,许多市民喉头发炎和头痛,75%的居民患眼病。•1955年以后,日本四日市被硫酸雾笼罩。1964年该市市民哮喘病大发作,有人因气喘病而死亡。1967年有些患者因不堪忍受痛苦而自杀。到了1970年患者已达500多人。一件件,一桩桩,由空气污染这个无形杀手所酿成的悲惨事件,令人发指,罄竹难书!......返回人口问题,是全世界广泛关注而又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就人类所面临的挑战而言,人口问题首屈一指。它与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人类生态环境恶化现象密切相关。因此,世界大多数国家在洞察这一问题后,快速地作出反应,控制人口的大爆炸。地球不堪重负——人口大爆炸返回下一页返回
本文标题:环保知识宣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629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