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导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与每一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是紧密相连的。一、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根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可将其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简称知、情、意。•认识过程是人的基本的心理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感觉和知觉密不可分,统称感知。•记忆是人脑对过去所经历过的客观事物的反映。这是比感知觉更为复杂、高级的一种心理过程。•我们不仅能直接感觉、知觉客观事物,记住和回忆过去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同时还可以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思维,是认识过程的•想象是人脑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与思维一样,想象属于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伴随状态。•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过程中都有注意现象。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意志过程: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都有其自身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但是,它们不是彼此孤立的过程,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心理学的任务和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一)心理学的任务1.心理学的理论任务2.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揭示和描述人的心理现象;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活动。)(二)学习和研究心理学的意义1.理论意义(1)学习和研究心理学可以促进一些科学和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发展。(2)学习和研究心理学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和掌握心理发展的规律。(3)学习和研究心理学可以丰富和发展心理学理论。(4)学习和研究心理学对邻近科学如文学、艺术、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实践意义(1)学习心理学,可以促进人们了解人的心理活动或心理特点。(2)学习心理学,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生活中的心理事实,提高对生活的认识和处理能力。(3)学习和研究心理学,可以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社会适应能力。(4)从工作职业方面来讲,心理学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影响。第二章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流派一、构造主义•冯特及其心理学体系的主要观点:(1)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2)元素分析与创造性综合;(3)实验内省法。•冯特把心理元素分解为纯粹的感觉和简单的情感•铁钦纳则把意识经验分析为三种元素:感觉、意象和感情。•感觉是知觉的基本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感情是情绪的元素。•华生的主要观点:(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二、行为主义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1、强调心理学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在行为主义者看来,心理学是一个纯客观的、实验的自然科学分支。”•2、基本研究模式:S-R黑箱研究/空机体研究/输入-输出分析•3、强调环境对人的决定作用三、格式塔主义人的心理意识活动都是先验的“完形”,即“具有内在规律的完整的历程”,是先于人的经验而存在的,是人的经验的先决条件。人所知觉的外界事物和运动都是完形的作用。人和动物的智慧行为是一种新完形的突然出现,叫做“顿悟”。四、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1)无意识学说:弗洛伊德把自己的心理学称之为深层心理学,他构筑的心理过程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潜意识系统、前意识系统(下意识)、意识系统。(冰川现象:意识活动在整个精神活动者中占20%-30%左右,70%-80%的都是潜意识的活动。)卢西恩.弗洛伊德的画:直面人身,直面人心,直面人生(2)人格的结构•本我:处于潜意识中,是人的动物性一面。是生而具有的人的本能欲望和需要,大部分与性和攻击性有关,追求实时满足和缓解紧张,它服从快乐原则。•自我:是人的理性部分,1-2岁左右开始形成。介于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是儿童与环境相互作用逐渐发展出来的。使本我寻求享乐的要求置于它的控制之下,它服从现实原则。•超我:是人格中的道德成分,5岁左右开始形成。充分发展的超我由良心和自我理想两个部分组成。良心是儿童受惩罚而内化的经验,自我理想是儿童受奖励而内化的经验。遵循至善原则。(三者相互补充、相互对立。自我起调节作用。)(3)释梦理论: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把梦的内容所表示的意义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表层意义,是梦的“显意”,指梦者可以回忆起来的梦的情境及其意义;二是深层意义,是梦的“隐义”,指梦者通过联想可以知道隐藏在显意背后的意义。五、人本主义•反对精神分析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的晦暗的、否定的、病态的和动物性的方面,是一种“伤残”心理学。•反对行为主义将人类等同于动物,只研究低级、简单的心理行为,是一种“机械”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一般认为,人本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个体现象学:尊重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人的责任:人对自己最终要发生的事情负责,人可以作出选择;此时此地:人不应该成为过去经验的牺牲品,虽然过去经验会对我们产生很大影响,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只有生活在此时此地,人才能充分享受生活;人的成长:人有一种成长和发展的倾向。•人本主义最大的贡献是看到了人的心理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主张心理学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六、认知的观点代表人物:皮亚杰(JeanPiaget,1896-1980)认知学派的基本观点:1、反对行为主义的S-R模式,认知学派试图探究人脑这个黑箱里面发生的事情。2、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将心理过程理解为一系列的信息加工过程。3、认为人不是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人能够积极主动地加工信息。4、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的认知,即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言语、思维等。5、强调研究方法的客观性、科学性。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法(自然观察法):就是在自然条件下,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记录,以了解其心理的一种方法。实验法:就是在控制的情境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的方法。由实验者操纵变化的变量称为自变量;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某种特定反应称为因变量。包括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调查法:谈话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心理测验法:是指通过运用标准化的心理量表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来研究心理现象的一种方法。心理测验法经常被用来研究个体之间心理品质的差异,以及个体行为各个方面的关系。个案法:是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原因的方法。它可以是对一个人的心理发展过程进行较系统较全面的研究,也可以是对一个人的某一心理侧面进行研究。第三章感觉与知觉第一节感觉一、感觉概述1、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的个别属性反映。首先,感觉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感觉剥夺实验);其次,感觉是对内外刺激的反映;第三,感觉反映的个别属性。最后,感觉总是与过去经验联系在一起。2、感觉类别:首先,可以分为外部感觉(视觉、听觉、肤觉、味觉、嗅觉)和内部感觉(动觉、平衡觉、内脏觉)。其次,根据刺激能量的性质,可把感觉分为电磁能的、机械能的、化学能的和热能的四大类。第三,也可以根据临床需要把感觉分为四类。二、感觉的规律(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规律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二)感觉适应规律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适应。这是在同一感受器中,由于刺激在时间上的持续作用,导致对后续刺激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明适应:从洞子里出来。暗适应:进入电影院例: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三)感觉后像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后像。后像在视觉中表现特别明显。视觉后像有两种:正后像和负后像。(四)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这是同一感受器中不同刺激效应相互影响的表现。对比分两类: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例:月明星稀、先吃糖后吃广柑(五)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不仅决定于对该感受器的直接刺激,而且还决定于同时受刺激的其他感受器的机能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各种感受器的机能状态都有可能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例:灯光暗,觉得音乐更响;灯光亮,觉得音乐轻。强烈的声音刺激使牙痛更甚(六)不同感觉间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七)联觉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种感官的感觉和表象,这种现象称为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印象,时而近似于感觉,时而近似于表象,好像是与直接感觉一起产生的,但不是由人们自己随意想象出来。例:冷色和暖色、沉重的音乐第二节知觉一、知觉概述(一)定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过程。其组织功能依靠过去经验。是人对感觉信息的解释过程。)(二)直觉与感觉的关系1、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2、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依赖于感官,是对感觉的深入。3、感觉是对刺激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则是对刺激物的整体反映。4、要形成知觉,还必须依赖于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三)知觉的种类根据知觉对象是否属于人,可以把知觉区分为:社会知觉(对人的知觉)和物体知觉(除对人的知觉外,其他各种知觉)。二、知觉的特性(一)知觉的选择性:当我们通过感觉器官接收信息时,并非对环境中所接触到的一切刺激特征都悉数接收,而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对这部分事物知觉得格外清晰,而对其他事物则感知模糊。(二)知觉的整体性(组织性)知觉的对象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我们并不把它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知觉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形成和组织起来的,对象知觉不是对象各部分简单的相加,而是各部分有机组成的。(三)知觉的理解性人对于知觉的对象总是以自己的过去经验予以解释。1.大小恒常性2.形状恒常性3.明度恒常性4.颜色恒常性三、知觉的规律(一)知觉组织的规律1.接近因素规律2.相似因素规律3.完整倾向因素规律4.好图形因素规律5.好的连续因素规律6.定势因素规律(二)视空间知觉规律1.生理线索是指人眼水晶体曲率可以自动调节:看近物时,水晶体比较凸起;看远物时,水晶体比较扁平,但这种调节一般只在10米内有效。2.单眼线索是指当人只用一只眼睛时也能感受到方位的深度,这主要是经验的作用。(1)对象的相对大小(2)遮挡(3)结构级差:近处的纹理显得稀疏,远处的纹理显得紧密。(4)空气透视(5)明亮和阴影(6)运动视差:远处的东西走的慢,近处的东西走的快(7)线条透视:当我们观察被摄对象时,对象的轮廓线条或许多物体纵向排列形成的线条,越远越集中,最后消失在地平线上3.双眼线索(1)辐合作用(2)双眼视差(三)运动知觉的规律1.PHI现象(实际上没有动的刺激物,在适当条件下却感知到它在运动)2.自主运动(本身没动的物体,在仔细凝视下仿佛也运动起来了的现象。如:暗室中的光点)3.诱导运动(静止的物体由于周围物体的运动而看上去在运动的知觉现象。云动好似月亮在动)第三节错觉及其种类(1)方向错觉(2)线条弯曲错觉(3)线条长短错觉(4)面积大小错觉第四节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遵循感觉规律,提高教学效果二、采用直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三、遵循知觉规律,提高教学质量四、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促进
本文标题:心理学基础-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655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