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UNIX操作系统实验1
第三单元知识体系总览考点梳理整合灿烂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2.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2010年高考安徽卷)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办。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安徽”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现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乙同学:上海世博会是低碳世博。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理念贯穿于上海世博会方方面面。如世博会的照明全面采用半导体照明(LED),既不减少亮度又节省能源百分之九十;安徽馆的建筑和装饰大量使用了节能环保产品;安徽将利用世博会推介发展低碳经济的招商项目,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解析:首先应该抓住中华文化的特征,即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然后将甲同学的材料分成两大部分进行分析。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体现源远流长的特征,安徽馆的民间艺术展示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等不同地域文化的资料展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答案:(1)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2)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3)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2010年高考江苏卷)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③错误。不同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直流传至今”,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④当选。“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亦即它们既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又具有中华文化共性,①当选;也说明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②当选。因此选C。【答案】C材料一:2008年5月23日上午,温家宝总理来到在四川绵阳市区内设立的北川中学临时学校,看望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师生,他在黑板上写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勉励师生。“多难兴邦”源自《左传·昭公四年》:“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些遭遇劫难的国家,政权巩固,疆土拓展;有些未遭劫难的国家却政权不守,疆土丢失。现在,人们这样解释多难兴邦: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材料二:《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或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4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1)“多难兴邦”源自史书典籍说明了什么问题?(2)古人和今人对“多难兴邦”的不同理解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参考答案:(1)①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多难兴邦”源自春秋时期的史书典籍,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2)①面对传统文化,我们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加以改造和剔除。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②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1)“多难兴邦”源自史书典籍说明了什么问题?(2)古人和今人对“多难兴邦”的不同理解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中华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3.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5.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灾情惨烈,举世震惊。但中国表现出一个更加强大和成熟的国家形象:政府以最快的速度做出镇定的反应,受到国际社会的称赞;灾区人民稳定沉着,没有出现秩序混乱而是积极自救。灾区到处是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的行为。胡锦涛等领导人带头捐款,表达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关怀,激励灾区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奋力抗震救灾。在全国各地,一个个捐助点前,普通老百姓排起长龙,慷慨解囊,争相献血,涌动着一片真情。在大灾面前,国人挺起脊梁,展现出强大的抗灾自救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在地震废墟上闪耀,中华民族更加紧密团结在一起。这是一个国家伟大之所在,中国呈现给世界和国民一个有力、有序、有效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鲁迅先生曾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1)请结合材料说明,鲁迅先生所说的“民魂”指什么?其基本内涵是什么?(2)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怎样理解“民族精神在地震废墟上闪耀”?(3)为什么要让“民魂”“发扬起来”?(4)你觉得应该怎样来发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参考答案:(1)民魂指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2)民族精神在地震废墟上闪耀,指民族精神的重要性。①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②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③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3)①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所以要让民魂发扬起来。(4)①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②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又要继承和发扬)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借鉴,又要警惕)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4)你觉得应该怎样来发扬我们的民族精神?(2010年高考江苏卷)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③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④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增强诚信意识,②错误;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④片面。①③正确说明了爱国主义的意义和作用,符合题意,当选。因此答案为B。【答案】B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2010年4月27日,“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依靠全体人民热爱劳动、勤奋劳动,必须依靠全社会尊重劳动、保护劳动,必须使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追求。我们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用劳模的先进事迹感召人民群众,用劳模的优秀品质引领社会风尚,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崇尚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关爱劳模的良好氛围。问题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在新形势下倡导“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理念的现实意义。(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经济政治产生深刻影响。新形势下倡导“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理念可以引导我们在全社会树立劳动光荣、劳动者光荣的风尚,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2)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形势下倡导“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理念可以引导人们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鼓励人们通过劳动创造财富、提高生活水平,并促进人们通过劳动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问题二:为什么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沉淀过程,也必然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劳模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问题三: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2)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包括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3)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借鉴、吸收各国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和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4)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时代精神。(5)要把民族精神转化为具体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2011台州地区高三二模:社会中的不良现象在网上往往会受到口诛笔伐,但讨伐也并不一定都是理性的。当今“网络暴民”已成为一种令人恐惧的力量,当有些观点、事件不合他们的口味时,网络暴民往往采用污言秽语信口谩骂,对被攻击者造成精神上的杀伤。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网络暴民”这一文化现象的认识。(12分)答:①“网络暴民”的出现反映出网络在丰富人民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忧虑的现象;(2分)(是什么)②“网络暴民”污染网络文化环境,不利于网民的健康发展,会对网民的活动、思维方式带来不利影响;(3分)③文化对于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网络暴民”不利于市场经
本文标题:UNIX操作系统实验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683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