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9《湖心亭看雪》课件2 (新版)新人教版1
西湖冬景雪亦奇,共赏奇景品雅趣《咏雪》谢太傅:“白雪纷纷何所似?”•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崇祯是日更定毳衣炉火雾凇沆砀铺毡对坐焉得更有此人余强饮三大白长堤(chóngzhēn)(gēng)(cuì)(sōng)(hàng)(dàng)(zhān)(gèng)(qiǎng)试读,正音(dī)初探张岱情:明末清初文学家。号陶庵。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陶庵梦忆》这部散文集,是明末清初风霜雨雪的产物,是中国梦文化的艺术结晶,是国破家亡后的一曲曲悲哀的挽歌。没有希望,没有奢求,没有期待,唯有哀怨,唯有梦忆。以梦忆为解脱,将家国之叹、故园之思、人生之悲寄予梦忆之中,这就是《陶庵梦忆》的艺术真谛。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三潭印月、阮公墩),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1、是日更定:2、毡:3、喃喃:4、客此:是,这。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定,开始。在此地客居。客,客居,作动词用。嘟哝(自言自语)。二读、补注,齐心合力疏通文意用兽毛压制而成的片状物,可作各种垫衬材料或防寒用品等。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西湖冬景雪亦奇,共赏奇景品雅趣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2.请同学们对照文中写景的句子,并分析它们奇在何处?想像一下,如果你是张岱,你站在一片白茫茫的冰雪世界之中,会产生怎样的联想?(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3.说说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自然,不加修饰。白描原是一个绘画术语,指在绘画中只用线条勾勒,不著颜色的画法。在写作上,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简练的文字,朴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文中的白描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数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1、“一个凸颧(quán)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的眼前,两手搭在髀(bì)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鲁迅《故乡》中的杨二嫂2、“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的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唐韬《琐忆》中的鲁迅先生白描手法用于写人的范例:4、感悟张岱的情致:抒发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同时天涯遇知音的喜悦又化解了作者心中淡淡的愁绪。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古代文人,他们在现实中被压弯了腰,透不过气来,于是,只有在大自然中来舒展自己。他们宁愿自己是山是水是树是花是草是一朵云是一片冰。他们寄情于山水,在山水中来寻找心灵的依托。雪是其节,冰是其志,苍茫天地是其归宿,凌寒独立是其人格。背诵,默写。
本文标题: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9《湖心亭看雪》课件2 (新版)新人教版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698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