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栋与静,民族纹样,黎纹
优秀作品展示从民间艺术出发——黎纹作者:高平、黎佩斯指导老师:向帆、任小红、东美红设计说明:此次研究设计理念来源于海南黎族纹样,这些奇巧的图纹造型及鲜艳斑斓的色彩激发了我们创作的兴趣,于是我们从图形理解、分析入手,历经图形再设计和新材料利用等多个阶段,在试验之中从一个意外走向另一个意外。首先,我们对黎纹进行再设计,重新设计了三个单元图形。(见图1)单元图形通过旋转或翻转得出4种变化,这4种变化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就能排列出无尽的图案。例如四方连续,多个单元图形组合,大小溷排,重迭等等。让我们意外的是:虽然只是简单的排列方法,重新组合后却形成了新的整体风格,图形单元的特征弱化了。(见图2)然后,我们尝试把这些图形与少数民族崇尚的火作结合:模拟烛光效果的LED灯为图形带来了活力,激发了我们去思考“动”与“静”之间的可能性。(见图3)于是,我们试着用投影仪。当图形投射在静态或动态的客体上,客体仿佛被换肤处理一样,呈现出“完全”意外的视觉效果:旋转的直升飞机、舞动的人、玩耍的小猫……都在色彩的光影之中充满了“动态”的魅力。(见图4)光影之中的动态魅力,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动”与“动”之间潜在可能关系—互动:利用“环境光线传感器”连接起鱼缸与图形之间的必然互动关系。当鱼游过“传感器”,“传感器”周边的光线数据就会产生变化,不同的光线数据就会显示不同的图形,于是鱼的位置与投影图形直接发生了互动,这种无意识的互动让民间图形有了新的活力与语言。(见图5)互动的平面设计加强了作品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使再设计的民间图形不再停留于平面,不再是单方向传达图形的趣味、快乐。虽然视觉形式的审美随时代改变,但是“民间图形”所凝聚的“活力”之美依然让我们喜爱。这次毕业设计的过程,是不断出发、不断试验、坚持探索的一个过程。我们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不断感悟:何谓旧,何谓新?这个过程本身充满了迷惑、兴奋与快乐。导师评语:这个毕业设计作品的最终结果完全是很多意外所构成的意外结果。做为指导教师来说,这个“意外结果”是毕业设计中最具有价值的部分,因为不断试验、不断探索、不断失败、不断惊喜的创作过程相信对学生具有更持续而漫长的影响力。“从民间图案出发”之后的创作历程完全是一串连续的试验,关于图形、材料、动态。他们在试验的过程中找寻自己的喜欢的方向,这条创作之路是学生在“无意识”之中选择而形成的,过程中的“失败”、“迷惑”、“狂喜”都是路上意外的风景,这种开放式的创作方式刺激并保持了学生创作的冲动与热情,最终导致毕业设计作品的效果非常新颖而富有体验感。多年来按照预想的设计目的开始草图和制作是普遍而惯例的,但是这个作品的诞生完全是“试验性”的。因此,我认为这个毕业设计作品的价值不仅仅是最终视觉效果的“新颖性”;更是其开放的的设计探索过程--勇于面对“未知”、接受“意外”并从意外中发现机会是设计师所必需的一种能力。长达四个多月的毕业设计仿佛是一条探索之路,在这条路上指导老师也不一定知道目的地在哪里,但是我想“设问”是最好的指南针,支持学生最终发现真正属于自己的方向。优秀作品展示从民间艺术出发——黎纹作者:高平、黎佩斯指导老师:向帆、任小红、东美红设计说明:此次研究设计理念来源于海南黎族纹样,这些奇巧的图纹造型及鲜艳斑斓的色彩激发了我们创作的兴趣,于是我们从图形理解、分析入手,历经图形再设计和新材料利用等多个阶段,在试验之中从一个意外走向另一个意外。首先,我们对黎纹进行再设计,重新设计了三个单元图形。(见图1)单元图形通过旋转或翻转得出4种变化,这4种变化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就能排列出无尽的图案。例如四方连续,多个单元图形组合,大小溷排,重迭等等。让我们意外的是:虽然只是简单的排列方法,重新组合后却形成了新的整体风格,图形单元的特征弱化了。(见图2)然后,我们尝试把这些图形与少数民族崇尚的火作结合:模拟烛光效果的LED灯为图形带来了活力,激发了我们去思考“动”与“静”之间的可能性。(见图3)于是,我们试着用投影仪。当图形投射在静态或动态的客体上,客体仿佛被换肤处理一样,呈现出“完全”意外的视觉效果:旋转的直升飞机、舞动的人、玩耍的小猫……都在色彩的光影之中充满了“动态”的魅力。(见图4)光影之中的动态魅力,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动”与“动”之间潜在可能关系—互动:利用“环境光线传感器”连接起鱼缸与图形之间的必然互动关系。当鱼游过“传感器”,“传感器”周边的光线数据就会产生变化,不同的光线数据就会显示不同的图形,于是鱼的位置与投影图形直接发生了互动,这种无意识的互动让民间图形有了新的活力与语言。(见图5)互动的平面设计加强了作品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使再设计的民间图形不再停留于平面,不再是单方向传达图形的趣味、快乐。虽然视觉形式的审美随时代改变,但是“民间图形”所凝聚的“活力”之美依然让我们喜爱。这次毕业设计的过程,是不断出发、不断试验、坚持探索的一个过程。我们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不断感悟:何谓旧,何谓新?这个过程本身充满了迷惑、兴奋与快乐。导师评语:这个毕业设计作品的最终结果完全是很多意外所构成的意外结果。做为指导教师来说,这个“意外结果”是毕业设计中最具有价值的部分,因为不断试验、不断探索、不断失败、不断惊喜的创作过程相信对学生具有更持续而漫长的影响力。“从民间图案出发”之后的创作历程完全是一串连续的试验,关于图形、材料、动态。他们在试验的过程中找寻自己的喜欢的方向,这条创作之路是学生在“无意识”之中选择而形成的,过程中的“失败”、“迷惑”、“狂喜”都是路上意外的风景,这种开放式的创作方式刺激并保持了学生创作的冲动与热情,最终导致毕业设计作品的效果非常新颖而富有体验感。多年来按照预想的设计目的开始草图和制作是普遍而惯例的,但是这个作品的诞生完全是“试验性”的。因此,我认为这个毕业设计作品的价值不仅仅是最终视觉效果的“新颖性”;更是其开放的的设计探索过程--勇于面对“未知”、接受“意外”并从意外中发现机会是设计师所必需的一种能力。长达四个多月的毕业设计仿佛是一条探索之路,在这条路上指导老师也不一定知道目的地在哪里,但是我想“设问”是最好的指南针,支持学生最终发现真正属于自己的方向。限制形态中的无限变化——中国新一代系列公仔蕃屋族作者:潘诗秋指导老师:杜羿纬设计说明:在2010年度我的毕业创作中,针对现今中国市场上的公仔中所欠缺的问题——公仔品牌形象普遍存在着的设计单一化和堆砌化的倾向,研发出“限制形态中的无限变化”这个概念。而蕃屋族的设计,也是围绕着这个概念为灵感出发,运用着延展设计手法,以传统文化特色为线索创作出独具原创风格的“蕃屋族”形象公仔。大多数人都会觉得限制性的图形,先决条件都定是具有束缚感,容易局限创意设计的丰富性。但我却利用了这一个限制式空间的特点,作为“蕃屋族”整体造型的元素,融入到“蕃屋族”的外型设计里,设计出属于“蕃屋族”固定形态的造型。在设计中我一共设计出123个蕃屋族人物形象。然后以中国历史时期的时间表为线索,把123个蕃屋族人物归纳为三个系列:野人系列、朝代系列、文革系列。从所有蕃屋族形象上,无论是人物形象的整体个性上,喜怒衰乐的表情上,时期服饰的特点和色彩上,都尽情地把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与我的创作风格结合而不停的演变。在对应的时期服饰与物的相貌及形象特点上提取能引起人们眼球的创作形象亮点,从而不断延伸无限变化的想象。在限制性的形态中,通过民族化,幽默化和个性化,来突破中国以往形象设计中让人们感到枯燥而单一的刻板印象。导师评语:潘诗秋同学是视觉传达专业的香港留学生,一直酷爱传统的中华文化,也一直酷爱公仔玩偶等流行时尚。她敏锐的发现,现在玩偶市场上流行的都是洋品牌和国外卡通形象,广东市场上也充斥着大量的山寨版公仔产品,严重缺失我们自己的文化和原创品牌。可能是我的一再鼓励激发了她对于复兴中华文化的自信,她的毕业设计从一开始就目标明确——致力于塑造一套基于中国元素的新一代自主公仔品牌。顽皮率真的她以自己特点的头型外轮廓为基础,在其中填充复制出各种无穷变化的造型,做出不同系列的123个中国公仔。这套公仔既有历史上的中国元素,也演绎出新时期的中国元素。整个公仔家族尤如彩蛋和不倒翁一样繁衍无穷,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从角色选定到命名,从形象简化到表情呈现,都流露出浓郁的中国情、民族风,又不失时尚与可爱,其探索精神实属难能可贵。但愿她能够持之以恒,把作品变成产品开发面市,成就新的公仔潮流如梦令——瓷影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包装与品牌设计工作室作者:齐鲁青(视觉传达系06级)指导教师:王安霞、过宏雷、朱华、王俊设计说明:一次偶然的机会突然看到了瓷器的碎片,虽然已经碎裂成了片状,但是一看就知道是瓷器,这使我想到我的设计应该是这样的,分两点,第一点,精神层面上,它就像是瓷器身上的一部分,虽然与瓷器母体分割开来,但是在精神层面上依旧与母体紧紧相连,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第二点,物理层面上,它是呈片装的,一片片连接而成。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器型和瓷器花纹进行结构与重组,以便符合我的设计初衷和表现要求。思考的结果是,形体上,将有机玻璃切割成瓷器的外形,纹理上,把有机玻璃镂空雕刻,将图案分别拆分到各个瓷器外形的有机玻璃的,这样整体从外向内看就形成了整幅的画面。经过一系列设计过程之后,13个实物就展现在人们面前,我还为其设计了一套VI,打造成一个高品质的系列居家饰品。导师评语:该同学平时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十分浓厚的兴趣。在毕业设计前期,他作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工作,对传统工艺美术中的优秀遗产进行梳理,最终将目标锁定在陶瓷艺术上。在课题进展中,他逐渐认识到传统艺术的传承需要考虑内在精神层面和外在形式层面的问题。摸索出传统经典中的核心语言模式与语言要素,并将之与现代设计手法和工艺材料紧密结合,是这一作品取得成功的关键。对传统艺术最好的传承方式不是再现、拷贝,也不是简单的拼贴。转换、重构、跨界是其获得新生的契机。时间、空间、载体、材料、尺度等形式的转换均能营造出新的语境;审美和消费价值的多元化重构带来新的体验;产品、视觉、艺术的跨界创造出新的载体。陶瓷是有关于“火”的艺术,而该设计运用了另一种火——激光;陶瓷是一种凝固的艺术,而该设计体现了一种空灵;陶瓷是一种静观的艺术,而该设计体现了一种互动性。创造一种融合传统经典和现代时尚的视觉产品是该课题的目标。除此以外,在市场开发、品牌包装、规模生产方面,课题均有所考虑。《草木生》概念插画设计江南大学设计学院/信息设计与文字设计工作室作者:高莎(视觉传达系06级)指导教师:陈原川、魏洁、江明、崔华春、方如设计说明:生就是一种持续的、发展的、再生的概念。生可以理解为生命、生长、生生不息、生机勃勃等。草木生即给予草木生的机会,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设计过程中我一直探寻人与植物以及“生”的联系。植物和人一样,都是一种生命,生命个体都是需要经过出生,成长,死亡。都会繁衍后代,从而生生不息。因此我将插画分为新生、生长、重生三个篇章。《草木•新生》这一篇章描绘的是生命的初始阶段,植物的宝宝就像婴儿一样,它们可爱,稚嫩,需要人们加倍的关怀与爱护。《草木•生长》描绘的是植物由种子变成郁郁葱葱一片。这个成长的过程正如人从稚嫩到成熟的一种蜕变一样,也需要人们的关注与爱护。《草木•重生》描绘的是生命的轮回,花瓣飘落,落叶纷飞并不代表灭亡,而是新生的又一个开始。新生·发芽生长·唇花生长·鼻果导师评语:《草木生》系列插画通过新生、生长、重生这几个部分将插画分类然后又串起来来体现生命的一个过程。从整体来看它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心境和情趣,是作者内心的视觉流露,从作品来看,与其反应的主题非常一致,将植物的元素与人体或者部分器官自然而然地巧妙结合起来,解释了主题——草木生的内涵,说明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有着共生的关系,一损俱损。在表现手法上用图形创意的方式将人与植物结合起来,借此来体现植物的生命力,体现植物的美。它用细腻的手法,感性的方式来唤起人们对植物生命的一种思考。在最终的作品呈现中采用分层透叠的方式除了更好的突出了人与植物相互依存,共生的一个概念也营造了一
本文标题:栋与静,民族纹样,黎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701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