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公文类》精选同步练习试题【36】(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公文类》精选同步练习试题【36】(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1.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题。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小题1】下列语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还于旧都扁鹊望桓侯而还走B.进尽忠言岂足以言得士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宜可以南面而制秦D.苟全性命于乱世苟富贵,无相忘【小题2】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先帝不以臣卑鄙【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1)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翻译:(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翻译:【小题4】诸葛亮“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答:【答案】【小题1】C【小题2】(1)遗:给予。(2)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小题3】(1)一定能使军队和睦团结,好的差的各得其所。(2)这些就是我(诸葛亮)用来报答先帝(刘备)并且尽忠于陛下(刘禅)的职责与本分。【小题4】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公文类【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A.前一个“还”是迁回的意思,后一个“还”是立即的意思。B.前一个“言”是话语的意思,后一个“言”是说得上,谈得上的意思。C.两个“宜”都是应该的意思。D.前一个“苟”是苟且的意思,后一个“苟”是如果的意思。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小题2】试题分析:①“遗”,古今异义词,古义:给予。②“卑鄙”古今异义词,今义:指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1)时,要注意把“行阵”(军队)、“得所”(各得其所)这些字词翻译准确。翻译(2)时,要注意把“所以”(用来)、“职分”(职责本分)这些字词翻译准确。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小题4】试题分析:文中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提取、概括、筛选的能力。点评:解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或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来提炼、概括。具体做法一时从名词概念出发,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二是抓住重要概念或重要语句,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三是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角度出发,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四是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2.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7分)【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选自柳宗元《黔之驴》)【乙】生而眇(miǎo,瞎)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摸)籥(yuè,像笛子的管乐器),以为日也。(节选自苏轼《日喻说》)【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4分)(1)蔽林间窥之()(2)稍近益狎()(3)驴不胜怒,蹄之()(4)或告之曰()【小题2】下面各项中“者”的意思和用法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3分)A.有好事者船载以入B.觉无异能者C.生而眇者不识日D.问之有目者【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1)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2)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小题4】老虎和眇者对陌生事物有不同的认识过程和结果,请加以探究,说说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4分)【答案】【小题1】(1)偷看(2)更加(3)用蹄踢(4)有人【小题1】(3分)B【小题1】(1)(3分)老虎非常害怕,逃到远处,认为驴子要咬自己,十分恐惧。(2)(3分)他敲铜盘就听到了它的声音。有一天(他)听到了钟声,就把发出声音的钟当作太阳。【小题1】(4分)参考答案:①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②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③认识事物要亲身实践,不能主观臆断;④要讲究科学的思维方法,不能盲目推断。(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即可给满分,言之成理即可)【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小题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小题1】B中“者”是指……本领,而其他的都是指“……的人”。【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如:“骇、遁、噬、扣”等重点词语要理解精准。【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中心主题理解和表达。学生能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在分析归纳原文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以推理的方式,分析和概括在某一叙述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的主张和看法。学生能从“看问题本质、亲身实践、讲究科学方法”等角度来谈即可。3.结合《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下列问题。(19分)【小题1】下列朗读停顿标注有误的一项是(2分)()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小题2】解释下面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__________(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_________(3)皆以美于徐公__________(4)时时而间进__________【小题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4】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哪一项相同。(2分)()A.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B.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C.可以一战(《曹刿论战》)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小题5】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A.客之美我者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小大之狱D.甚矣,汝之不惠【小题6】下面哪一个句子不是倒装句.(2分)()A.何以战?(《曹刿论战》)B.何陋之有?(《陋室铭》)C.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D.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小题7】《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和《出师表》中的诸葛亮都苦口婆心地劝谏他们的君主,他们希望达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然而他们劝谏的艺术各有不同,你认为他们的不同表现在哪里?(3分)【答案】【小题1】略【小题1】略【小题1】(1)位高禄厚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虽然亦可)不能全部明察,但一定根据实情处理【小题1】D【小题1】C【小题1】D【小题1】略【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一般遵循结构以及意思原则即可。【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今义的能力。D项中的”忧患“古今义一样。【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之“字的能力。C项为”的“的意思,其他三项为‘助词,无意义’。【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倒装句式的把握能力。A、以何战。B、有何陋。C、吾与谁归。【小题1】本题是一道综合题。先根据文章的内容分析其共同目的是什么,然后根据他们劝谏的内容分析劝谏艺术即可。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张母计氏宋张浚母计氏。子幼时,即教以父之言行。后浚以秦桧误国日甚,欲力争以悟君心。念母年高,言之必致祸,忧之,体为之瘠①。母怪问,以实对。母不应,惟诵其父绍圣②初对方正策之辞,曰:“臣宁言而死于斧钺③,不忍不言以负陛下。”浚意遂决,书上,窜④谪。母送之曰:行矣。汝以忠直得祸,何愧?惟勉读圣人书,无以家为念。(选自《宋史》)①瘠:瘦。②绍圣:宋哲宗年号。③钺(yuè)古代兵器。④窜:放逐。【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①念母年高()②以实对()【小题2】在“秦桧误国日甚”之际,张浚本欲“力争以悟君心”,是什么原因使他犹豫不决?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小题3】三迁其居的孟母,为子刺字的岳母,无不为人称道。文中的张母与此二者相比更胜一筹。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说说张母计氏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分)【答案】【小题1】①考虑到,想到②应答,回答【小题1】因为他母亲年事已高,他怕自己上书进谏会招致祸患,累及母亲。【小题1】张浚小时候他母亲就用其父的言行来教导他可见教子有方;从送张浚时所说的话可见张母深明大义。【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小题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对文章的理解来分析原因即可。【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文章对张母计氏的描写来分析其人物形象即可。5.阅读文段,完成小题。(19分)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
本文标题: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公文类》精选同步练习试题【36】(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704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