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公文类》精选同步练习试题【38】(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公文类》精选同步练习试题【38】(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1.郑板桥开仓济民(6分)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①谴,我②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小题1】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B.或阻之(或:有的人)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D.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小题3】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答案】【小题1】(2分)A【小题2】(2分)(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小题3】(2分)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A中“牍”应指“公文”。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这里注意“去”等关键词的理解。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试题分析: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7分)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小题1】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标2处,2分)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l)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臣之妻私臣()(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4)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小题4】文中邹忌先以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他的谏言。这以后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取得了“”的成效。成语“”就出自本文。(3分)【小题5】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4分)答:【答案】【小题1】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2分,各1分)【小题2】(1)确实,实在(2)偏爱(3)当面指责(4)间或,偶然。(4分,各1分)【小题3】(1)据此看来,大王受蒙蔽非常严重了!(2)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可获得下等奖赏。(4分,各2分)【小题4】王之蔽甚矣;战胜于朝廷(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门庭若市(3分,各1分)【小题5】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善于采纳群言。(4分,意思相近即可)【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学生的断句能力,一定按内容和结构来进行划分。考点:这里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小题2】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这里应注意才“私”“面”的理解。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这里学生应重点理解“蔽”“闻”“下赏”等词语。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4】试题分析: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5】试题分析:用自己的话表述,那么找到原句之后还要将原句转化成现代汉语的方式表述出来。这里要求学生从君臣两个角度来组织答案。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8分)岳阳楼记(节选)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小题1】本文的作者是(朝代)的政治家、文学家(人名)。(2分)【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划线词的含义。(3分)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小题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①段主要交代作者写作本文的时间与缘由。B.第②段意在引出下文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C.本文的写作意图是歌颂滕子京贬谪期间的政绩。D.作者描写洞庭湖景色,表达想归隐山林的愿望。【答案】【小题1】北宋(宋)范仲淹【小题2】在它上面(楼上)雕刻唐代和当代名人的诗赋【小题3】B【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生于武宁军(治所徐州)(一说河北真定府)。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先人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人。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基本常识及主要内人物及其性格的把握。点评:文学常识,顾名思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常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文学常识能提升人的文学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而掌握更多的文学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所以,多多储备积累,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引用和运用文学常识,使得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学精华融进自己的血液之中,成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部分。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作者、体裁、主人公等可以进行分类,以防混淆。对著名篇章的内容熟读并熟记。【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时,要注意把“刻”(雕刻)、“唐贤今人”(唐代和当代名人)、“其”(岳阳楼)这些字词翻译准确。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小题3】试题分析:A.第1段,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C.文中满载述志励友之情,既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远大抱负,又表达对好友的慰勉和规箴之意。D.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结构及线索,筛选文章信息等多方面的能力。点评:记叙文(这里指广义记叙文,包括散文和小说等)、说明文、议论文都会有这一考查方法,要求考生对文章内容探究的结果进行审查、鉴别,并作出选择或判断正误。题型有:题干中列出对文章主题、中心、主要信息等内容的探究,要求考生判断其探究是否正确、合理、准确、全面。这类题一般都是以选择题或判断题的形式出现。选择题灵活多变,有的要求考生选出正确的项,有的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项;有的是单项选择,有的是多项选择。4.糊涂官(10分)唐临济令李回,妻张氏。其父为庐州长史,告老归。以回之薄①其女也,故往临济辱之,误至全节县。而问门人曰:“明府②在乎?”门者曰“在。”张遂入至厅前,大骂辱。全节令赵子余不知其故,私自门窥之,见一老父诟骂不已。而县下常有狐为魅③,以张为狐焉。乃密召吏人执而鞭之,张亦未寤④,骂仍恣肆⑤。击之困极⑥,方问何人,辄⑦此诟骂。乃自言吾李回妻父也,回贱吾女,来怒回耳。全节令方知其误,置之馆,给医药焉。张之僮夜亡至临济,告回。回大怒,遣人吏数百,将袭全节而击令。令惧,闭门守之。回遂至郡诉之,太守召令责之,怒其误也。使出钱二十万遗张长史以和之。回乃迎至县,张喜回之报复。卒不言其薄女,遂归。注释:①薄:待人不好②明府:对县令的尊称③为魅:作怪④寤:通“悟”,醒悟⑤恣肆:放纵,无所顾忌⑥困极:疲乏⑦辄:肆意妄为【小题1】写出下列划线词的意思。(4分)⑴故往临济辱之⑵私自门窥之⑶见一老父诟骂不已⑷乃密召吏人执而鞭之【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乃自言吾李回妻父也,回贱吾女,来怒回耳。【小题3】文中的“糊涂官”指的是谁?请简要说出依据。(3分)【答案】【小题1】⑴所以,因此⑵暗中⑶停止⑷用鞭子打(4分)【小题1】张长史)这才自己说明:我是李回妻子的父亲。李回待我女儿不好,我来辱骂李回。(3分)【小题1】示例:⑴指张长史。.他没见到所要辱骂的女婿,就不管青红皂白先大骂一场,真是糊涂。⑵.指全节县令赵子余。他仅凭自己的猜想,就认为对方是狐妖作怪,立即派人捉来鞭打一顿,糊涂至极。⑶.指李回。他不问清原由,居然动用武力前去攻打,如此处理政事真是荒唐透顶。【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词语解释要准确,这里(2)“私”古今义,这里是,暗中;(4)“鞭”这里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文句应做到,重点词语理解正确,文言句式要进行调整,此处“贱”“怒”翻译要准确;“吾李回妻父也”这是典型的“者……也”式判断句,翻译时,应理解出判断语气。考点:这是文言文句子理解并翻译考点点评: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这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要想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句子间的关系,看是否有活用现象,明确使用的文言句式等。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通顺畅达。【小题1】试题分析:从文中内容分析:张长史没见到所要辱骂的女婿,就不管青红皂白先大骂一场,真是糊涂;赵子余仅凭自己的猜想,就认为对方是狐妖作怪,立即派人捉来鞭打一顿,糊涂至极;李回不问清原由,居然动用武力前去攻打,如此处理政事真是荒唐透顶。考点:这里考查的是对人物的评价。点评: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还可以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学生学
本文标题: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公文类》精选同步练习试题【38】(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704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