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隋朝的统一与革新一、隋唐史的基本资料及研究现状二、隋朝的建立与统一三、隋朝的制度变革四、贯穿南北的大运河隋唐史的基本资料及研究现状一、基本史料编年体: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隋唐史的基本资料及研究现状一、基本史料纪传体:唐·魏征《隋书》后晋·刘昫(xù)《旧唐书》宋·欧阳修《新唐书》隋唐史的基本资料及研究现状一、基本史料政书:唐·杜佑《通典》隋唐史的基本资料及研究现状唐·长孙无忌《唐律疏议》宋·王溥《唐会要》隋唐史的基本资料及研究现状出土资料: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唐代墓志汇编续集》隋唐史的基本资料及研究现状出土资料:《吐鲁番出土文书》隋唐史的基本资料及研究现状二、基本研究论著陈寅恪先生和他的两部名著:1940年《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1941年《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隋唐史的基本资料及研究现状隋唐史的基本资料及研究现状唐长孺先生《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隋唐史的基本资料及研究现状吕思勉先生《隋唐五代史》隋唐史的基本资料及研究现状吴宗国教授《隋唐五代简史》隋唐史的基本资料及研究现状三、基本工具书《隋唐五代史研究概要》一九九六年《二十世纪唐研究》二○○二年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隋文帝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独孤信杨忠宇文泰隋文帝周宣帝周武帝周明帝周静帝独孤皇后杨皇后独孤皇后周隋帝室关系图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周武帝时杨坚袭父爵为随国公。576年从伐齐,授定州总管。578年周宣帝即位,以皇后父拜上柱国、大司马。580年五月,周宣帝卒,静帝即位。近臣郑译等矫诏引坚辅政。七月,平定相州尉迟迥等反抗,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十二月,进爵随王。581年正月加九锡,二月篡位,国号隋,年号开皇,此年杨坚40岁,是为隋文帝。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一五《隋文帝杀宇文氏子孙》“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以妇翁之亲,值周宣帝早殂,结郑译等矫诏入辅政,隧安坐而攘帝位”。隋朝的建立与统一邺城三台遗址: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统一战争前的准备政治:迫使突厥称臣,解决后顾之忧《隋书》卷八四《北狄·突厥传》:“其俗畜牧为事,随逐水草,不恆厥处。穹庐氈帐,被发左衽,食肉饮酪,身衣裘褐,贱老贵壮”。“佗(ta)钵控弦数十万,中国惮之,周、齐争结姻好,倾府藏以事之。佗钵益骄,每谓其下曰:‘我在南两兒常孝顺,何患贫也!’”。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策略:“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结果:开皇五年,东突厥臣服于隋。政治:迫使突厥称臣,解决后顾之忧新疆发现突厥墓前石人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统一战争前的准备经济:“大索貌阅”和“输籍之法”“大索貌阅”主要是检查隐漏户口,检查户籍上的年龄和本人体貌是否相符,以解决诈老诈小的行为。“输籍之法”主要是按照政府标准,确定每一户的户等。结果:国家能够控制的人口数量增加了,赋役的来源有了保障。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开皇九年(589)平陈,完成统一大业八路平陈示意图隋朝的建立与统一隋五牙战船模型吐谷浑契丹高丽隋朝的制度变革目的: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选拔:废除九品中正制,以才授官中央:建立三省六部制具体措施:地方: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意义:奠定了中国古代后半期官僚政治制度的基础。隋朝的制度变革1、地方制度: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二级制南北朝后期,州郡县的数目庞大。隋初平均每州管辖不到三个郡,每郡管辖只要两个县。《隋书》卷四六《杨尚希传》:“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敢陈管见,伏听裁处。(隋文)帝览而嘉之,于是遂罢天下诸郡”。隋朝的制度变革1、地方制度:地方佐官中央任命《隋书》卷二八《百官志》:“别置品官,皆吏部除授,每岁考殿最。刺史、县令,三年一迁,佐官四年一迁”。隋朝的制度变革2、中央制度:建立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议政尚书省执行门下省审核颁布出令内史省九寺工部民部刑部兵部礼部吏部皇帝隋朝的制度变革内史舍人四人给事郎四人左、右丞各一人内史侍郎二人黄门侍郎二人左、右仆射各一人内史令二人纳言二人尚书令一人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隋炀帝时中央机构主要官员设置六部:尚书一人、侍郎一人、郎四人吏部:吏部尚书、吏部侍郎、选部郎九寺:卿一人、少卿一人、丞太常寺:太常卿、太常少卿、太常丞隋朝的制度变革3、废除九品中正制,确立以才授官原则《隋书》卷二八《百官志》开皇十五年(595),“罢州县乡官”。彻底废除了九品中正制《隋书·炀帝本纪》:大业二年(606)诏:“百官不得计考增级,必有德行功能灼然显著擢之。”大业八年(612)诏:“自三方未一,四海交争,不遑文教,唯尚武功。设官分职,罕以才授,班朝治人,乃由勋叙,莫非拔足行阵,出自勇夫,斅(xiao)学之道,既所不习,政事之方,故亦无取。是非暗于在己,威福专于下吏,贪冒货贿,不知纪极,蠢政害民,实由于此。自今已后,诸授勋官者,并不得回授文武职事。”隋朝的制度变革隋朝制定《开皇律》,成为唐律及其以后各代法典的基础《开皇律》十二卷、五百条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笞刑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一百杖刑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徒刑一千里、一千五百里、二千里流刑绞、斩死刑贯穿南北的大运河隋炀帝隋炀帝即位后的两大工程:一、营建东都洛阳二、开凿大运河目的:更有效的对关东和江南进行管理、控制贯穿南北的大运河《隋书》卷三《炀帝本纪》:仁寿四年诏,“洛邑自古之都,王畿之内,天地之所合,阴阳之所和。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资治通鉴》卷一八○:大业元年“三月,丁未,诏杨素与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东京,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徙洛州郭内居民及诸州富商大贾数万户以实之”。大业二年“春正月,辛酉,东京成”。煬帝此舉,為其國促數年之祚,而為後世開萬世之利,可謂不仁而有功者矣。(顾炎武)隋氏作之雖勞,後代實受其利焉。《元和郡县图志》卷六《河阴县》隋代运河图•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六《河阴县》: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唐·胡曾《汴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清·宗元鼎《炀帝冢》:帝业兴亡是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唐·李敬方《汴河直进船》: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知。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唐·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贯穿南北的大运河中国古代都城移动示意图贯穿南北的大运河永济渠赵州桥
本文标题:1隋朝的统一与革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715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