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课件19 动物笑谈 (共32张PPT)
第五单元17动物笑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把握文中的生难字。2.把握文章脉络,体会作者诙谐风趣的语言风格。(重点)3.感受作者专注于动物行为研究,为了“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类的“高贵身段”与动物打成一片的忘我精神,培养良好的个人素养。(难点)“动物笑谈”的意思是谈论和动物有关的趣事、笑话。以此为题,简洁明了地点明了本文的写作内容,同时一个“笑”字,揭示了本文的感情基调。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现代动物行为学的创立者之一,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代表作品有《所罗门王的指环》《狗的家世》《雁语者》等。生难字麝香鸭(shè)嗔怪(chēn)蹒跚(pánshān)小凫(fú)驯养(xùn)煞白(shà)哺乳(bǔ)禁锢(gù)虐待(nüè)怪诞不经(dàn)羞怯(qiè)匍匐(púfú)柠檬(níngméng)神采奕奕(yì)(jué)主角(jiǎo)牛角角(háng)银行(xíng)步行多音字观(guān)观察(guàn)道观壳(ké)蛋壳(qiào)甲壳行关于银行(háng)发行(xíng)股票的详细信息,当地报纸已有说明。巧记乐背形近字晖(huī)余晖挥(huī)指挥辉(huī)光辉糟(zāo)糟糕槽(cáo)木槽漕(cáo)漕运驯(xùn)驯养训(xùn)训练诞(dàn)怪诞涎(xián)垂涎蜒(yán)蜿蜒词语释义①嗔怪:对人表示不满。②怪诞不经:离奇古怪,不合常理。诞,荒唐、离奇。不经,不正常。③羞怯:羞涩胆怯。④滑翔:指某些物体不依靠动力,而利用空气的浮力和本身重力的相互作用在空中飘行。⑤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⑥写照:对事物的描写刻画。⑦需索:索取,求取。⑧煞白: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⑨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⑩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禁锢:束缚;强力限制。文中指被关在笼子里。中考变式问1.(山东青岛中考,T22)联系全文,分析第1段中画线语句的含义。“疯子”在这里是“怪诞不经”的意思。写艾顿堡的居民都把“我”当疯子,体现出他们对“我”的行为的不理解,从而突出“我”在研究动物行为时的专注和投入,增强作品的幽默感。2.(河南中考,T9)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1段在文中的作用。在内容上,交代文章的主要内容,点明众人对“我”的不理解,突出“我”的专业素养;在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对自己研究动物行为时发生的有趣的故事的叙述。3.联系上下文内容,请简要分析“这是什么缘故呢”一句在文中的作用。这句话采用疑问语气,引起读者的深思,紧紧抓住读者的阅读心理。同时,在第2段末尾提出疑问,也说明了猜想和假设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4.怎样理解作者把水鸭蛋拿给麝香鸭和大白鸭代孵这一行为?作者把水鸭蛋拿给麝香鸭和大白鸭代孵是为了解答自己内心的疑问,即刚刚被孵化出来的水鸭子为什么不把第一个碰到的生物认作自己的母亲。通过实验,作者猜想水鸭子是靠声音来认“母亲”的,这既回答了上面提出的问题,又突出了作者观察仔细的科学态度。5.(四川宜宾中考,T15)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只要有半分钟的时间忘了‘呱格格格、呱格格格’地唱着,小凫的颈子就拉长了,和小孩子拉长了脸一样”一句的表达效果。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凫拉长颈子比作小孩子拉长了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凫不高兴时的情态。这句话饱含着爱意,富有表现力,增强了作品的幽默感。6.(江苏连云港中考,T23)请说说“这真是值得大哭特哭的理由呢”这句调侃的话所蕴含的情感。这句话中,作者以诙谐调侃的语气,写出了做水鸭子母亲的不易,流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动物的热爱之情。7.(浙江湖州中考,T6)结合语境,品味“却看见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这句话,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此处是神态描写,略带夸张地写出了栏杆边上的人对“我”的怪诞行为的不解,照应前文中“都把我当疯子”的描述,增强了作品的幽默感。同时,这句话也属于侧面描写,从观光客的角度,写出了“我”在研究动物行为时的怪异,突出了“我”对事业的投入和执着。8.“可可”被“我”收养后有什么变化呢?你从这些变化中读出了什么?变化:“可可”被“我”收养后,从长期被禁锢所受的精神虐待中恢复过来,变得活泼、神采奕奕,并且对“我”很依恋。透过“可可”的这些变化,可以看出“我”对动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也可以看出动物对自由的渴求。9.(山东潍坊中考,T20)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13段中画线的句子。画线句子通过比拟的修辞手法,借助“老法子杀猪时猪的嚎声”并放大,来说明黄冠大鹦鹉的鸣声,化抽象为具体,便于读者了解,增强了作品的幽默感。10.(四川雅安中考,T12)文章第18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请简答。属于细节描写。将扣子一堆一堆地摆放,“一丝不错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可可”的恶作剧。在作者笔下,“可可”像个孩子一样淘气、可爱,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其的喜爱之情。11.(浙江丽水中考,T7)文末写“我们”家的客人的疑惑有什么用意?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写客人对缠满毛线的树的疑惑,突出“可可”的恶作剧,以幽默风趣的例子反映出“可可”和作者一家的亲密关系。本文通过叙述“我”和小凫及鹦鹉“可可”之间的趣事,引发人们对动物的关爱和对人类自身行为的思考,进而说明任何艺术化的表现形式,都无法准确描述生命的真实与感动。1.为什么艾顿堡的居民都把“我”当疯子?因为“我”太专注于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工作,完全忘记了自己身处的环境,和动物俨然融为一体。而“我”在研究动物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得出实验结果,经常会做出一些在旁人看来十分怪诞的行为,因此艾顿堡的居民都把“我”当疯子。这也从侧面表现出“我”对科学研究严谨、专注、忘我的态度。2.如何看待作者在观察动物时的文学情怀?劳伦兹的文学情怀主要表现在语言的人文性上。作品虽然是科普作品,但是字里行间充满了散文的意味。如作者写了水鸭子把大白鸭当作母亲时的可爱情态,“我”做水鸭子母亲时的不易,“我”在草地上领着水鸭子时忘我的姿态,鹦鹉“可可”让人忍俊不禁的恶作剧等,读了之后都没有枯燥的说教意味,有的只是诙谐风趣的幽默。另外,文中引用了诗人的话,如布什的名句,也从侧面体现出了作者的文学情怀。1.总分结构,条理清楚。文章采用总分结构构思,一开篇就以“等我说过一个小故事之后,你就明白为什么艾顿堡的居民都把我当疯子了”,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然后具体阐述居民把“我”当作疯子的原因:一方面是“我”领着小鸭子投入地在草地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另一方面是“我”和鹦鹉“可可”之间的趣事。这种结构层次清晰,脉络分明,便于读者理解和把握。2.语言幽默,诙谐风趣。本文的语言不像一般的科普文那样平实枯燥,而是诙谐风趣,充满幽默感。如文中叙述“我”学母水鸭的叫声、动作,让不明原委的人很容易就把这样的行为视为怪诞或发疯,由此便产生了喜剧的效果;鹦鹉“可可”咬掉父亲身上的扣子,把母亲的毛线团缠在树上,让人生气之余,也忍俊不禁。这些诙谐风趣的语言,增强了文章的幽默效果。8分23秒的震撼李凤春编译那年,我在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拍摄风光片时,意外地捕捉到了一段动人心魄的真实画面。那天傍晚,一群野牛正沿着河岸缓缓前行,而在前方不远处,六七头狮子,正藏在草丛里,等待着猎物的到来。两头野牛带着一头小野牛正欢快地向前奔跑,全然不知前方危机四伏,它们距离队伍越来越远,却离狮口越来越近。没有任何征兆,埋伏的狮子们就纷纷跃起,三头野牛猝不及防,已与狮子狭路相逢。三头野牛急忙掉头逃跑,但是,狮子的速度更快,一头狮子几个起落,就追上了落在最后面的小野牛,并将其狠命地扑进河里。小野牛在河水里挣扎着,几头狮子一起咬住它,它们要把这个战利品拖上河岸来享用。但就在小牛即将被拖上岸时,河水里突然一片翻腾,那是一条巨鳄从河中一跃而起,它张开血盆大口,牢牢地咬住了小牛的尾巴,向河里狠命地拖拽着小牛。就这样,群狮与鳄鱼在河边展开了争夺小牛的拉锯战。几番撕扯,胜负已见,最终是狮子多力量大,鳄鱼没有得逞,小牛被拉上了岸。我看着镜头里那可怜的小牛,它即将成为狮子的美餐了,这是自然界弱肉强食的必然结局呀。但我惊讶地发现,镜头里突然有了新的内容,那刚刚逃走的两头野牛,竟带着近百头身强体壮的公牛狂奔而来,原来,它们在生死关头,丢下小牛逃去,并非是为了苟且偷生,而是去搬救兵。众野牛如风而至,把几头狮子团团围在中间,一头野牛开始狂追一头狮子,这画面让人毕生难忘:在强悍的猛兽面前,这只食草动物的温驯软弱荡然无存,它面目眦裂,踢跳嘶鸣,吼声如雷,似威武的战将,而那狮子的威风,早已无影无踪,它在这头野牛面前落荒逃去。但是,剩下的狮子依然咬住小牛不肯松口。野牛们终于发怒了。它们结成战阵,逼近狮子,又是一头野牛,对着狮子疾冲上去,它牛角用力一挑,一头狮子就飞到了空中,然后狠狠摔到地上。几个动作,在瞬间一气呵成,让人忘记了这竟是一头野牛。群牛嘶鸣,开始发动进攻,在雷霆万钧的气势下,剩下的几头狮子终于面露惶恐,它们无力地抵抗了几下,便松开口,四散逃窜了。如血的残阳中,野牛们如一头头勇猛的精灵,它们用勇敢与力量,上演了一场悲壮的生命之歌,令人动容。挣脱狮口的小牛,又摇摇晃晃地重新回到了牛群之中。野牛们把小牛护在中间,继续向前行进。此时,败落的狮子们只能在远处巴望着浩浩荡荡的牛群渐行渐远,完全没有了刚才的凶悍与霸气,取而代之的是颓丧和失落。我看了看摄像机上的时间,从小野牛落入群狮和巨鳄之口,到众野牛奋力救出小野牛奇迹逃生,这一过程只有短短的8分23秒。8分23秒的牛狮之战,完全颠覆了我曾经对于强者和弱者的定义。强者与弱者,原来并不决定于体魄的强壮或孱弱,也不在于其食肉还是食草。强与弱,是一种精神与意志的较量。有些个体,看似软弱,可它们一旦同仇敌忾、紧密团结在一起,就会形成一股无比强大的力量。在这种力量面前,再强悍的对手都会被折服、被击败。(选自《读者》,有改动)《动物笑谈》一文通过叙述“我”和小凫及“可可”之间的趣事,引发人们对动物的关爱和对人类自身行为的思考,而本文虽只单纯地叙述了动物间的故事,却也能引起人们对自身行为的思考,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且读且思【提示】弱肉强食是自然界的规律,但这一幕在文中没有重演。团结就是力量,野牛们笃信这个真理,它们组成一个坚固的团体,在如血的残阳中,创造了一个弱者战胜强敌的奇迹。读完这个故事,我们相信:在关键时刻,只要所有的成员都能团结一致,就会创造出不凡的成就,就会战胜所有的困难。短短的8分23秒,足以让我们震撼。
本文标题: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课件19 动物笑谈 (共32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716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