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2013届高三知识点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十八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
高考总复习·语文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八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高考总复习·语文高考总复习·语文考纲精研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其深层内涵;评价观点态度,就是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所体现的作者态度进行评价,也包括对作者观点态度的消极性与积极性进行评价。高考总复习·语文名题导航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考总复习·语文解题指津:作用题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组织答案,内容上要抓住意象的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结构上要抓关键词在诗中的位置及其作用。解析:首先把握诗歌主旨,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了主旨,“悠悠”一词的作用就很清楚了:一写水面辽阔,二寓相思之深。参考答案:“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这景象既显出作者的安闲自得,心情比较平静,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高考总复习·语文(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指津:首先要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如写了什么景,再发挥联想体会作者内心的情感。要注意直接的、正面的描写内容和实际反映、表现的思想情感之间是否一致。古诗诗意,含蓄居多,直白少见,需要反复思考。解析:诗人情感的变化可从三、四两句所描绘的图景的变化来分析。此处图景色彩鲜丽,起到反衬作用。再从重要词语中分析。高考总复习·语文参考答案一:诗人的情感由孤迥孤寂而变得振奋。正当他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眺望,精神为之一爽,萧索的意绪、羁旅的孤寂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感觉出来的。参考答案二: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见红袖凭楼的情景,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高考总复习·语文命题趋势“评价古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高考必考内容,且近几年出现频率较高,但在高考中对“评价”是降低了要求的,也就是说能够就诗论诗、言之有理即可,不需要纵横联系、引申阐发。对诗词曲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常见的设题角度有三个方面:一是理解并概括作品主旨或作者观点,二是开放性评价作品中蕴含的观点或感情,三是比较性鉴赏同类作品观点或情感的异同。高考总复习·语文高考总复习·语文诊疗精讲考生在答此类题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情感或观点的概括不够准确,用词笼统,导致涵义过宽或过窄。有的考生在比较鉴赏时缺乏比较角度,导致层次不清。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平时训练时多领会答题层次和同类题作答的差异处,力求形成一种层次清晰、用语叙议结合的思路去鉴赏作品。技法精点1.赏析诗眼型(1)赏析“诗眼”,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①抓强烈体现作者情感的字词。高考总复习·语文②抓词类活用。词类的活用,有时候在诗歌中能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③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诗眼往往运用了拟人、夸张、通感等手法。④抓生动、形象、传神地描写事物的字词,尤其是表现力强的动词、形容词。(2)常见提问方式: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词?为什么?请结合诗歌简析。提问变体:①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高考总复习·语文②本诗某句用的甲字,在其它版本上用的是乙字,你觉得甲、乙两字哪个更好?为什么?(3)答题思路和步骤:①读诗句,定“诗眼”。②阐发理由,注意层次。先解释字词的字面意义(概念意义),再回归原诗分析所用修辞及其效果(语法意义),最后联系上下文整体感知炼字效果(语境意义)。分析既联系整体又着眼于细节,点面结合。③答案表述格式:判断—解释(本意)—分析(手法及效果)—总述(效果)。高考总复习·语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高冠谷口招郑鄠岑参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氳。问:“诗眼”指的是诗句中最生动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考总复习·语文解析:此题为诗眼分析型,主要形式是先判断再评析,共两问。题干中已把“诗眼”定位在第二联写景的句子,只要抓住句子中的动词或形容词即可找出“诗眼”来。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然”、“暖”。“然”通“燃”,暮雨中涧花开得那样红火,像烈火燃烧似的;“暖”是指春云低垂,潭边树木与其相接,好像要为它们送去温暖,多么富有情意。“然”、“暖”二字绘形绘色,精练传神地表现了朋友隐居之地环境优美、高雅,流露出作者的仰慕之意。高考总复习·语文2.赏析语句型(1)常见提问方式:这句诗有何特殊含义(深沉含义)?提问变体:①这句诗最具表现力,试作简要分析。②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个句子,简要说明理由。(2)答题思路和步骤:①读诗文,定“诗句”。主要抓诗歌情感句、议论句、警策句。②解释句意,分析特点。先解释这句诗的文本含义,然后紧扣其语言特点(思想情感)作具体分析。③明确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上去分析诗句在全诗中所起的作用。④答案表述格式:某句+它表达了什么内容+它对突出主旨起什么作用。高考总复习·语文(2010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雨陈与义①萧萧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高考总复习·语文(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指津:解释诗句句意时要注意不能简单翻译。回答第二问时必须结合原诗内容和后面的注解,特别注意富有感情内涵的诗歌意象。解析: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确传统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燕子经年梦”要深入理解。参考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以)高考总复习·语文(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指津:本题的难度在于对题意的理解。对于开放性的题目,“同意”或“不同意”的角度都可以,只要言之有理。但是,从这题来说,如果从肯定的角度回答还是要简单些。解析:要理解题干“若即若离”的含义:“好像接近,又好像不接近。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若即”指接近,始终体现在题目上,通过动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觉到雨;“若离”体现在诗中没有直接点出“雨”,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间接写。参考答案: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高考总复习·语文3.赏析主旨型设问的方式及答题角度和步骤:(1)诗歌描写了什么内容?揭示了什么主旨?答题步骤:这是从整体问答的题目,先交代作品按内容划分的类别名(是一首什么样的诗),接着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作品的思想情感(作者的观点态度),再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作者的这种感情态度,最后归纳自己的看法等。只要记住常见的主旨或情感,一般都会有话可说。譬如: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或穷兵黩武、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反对战争、追求和平),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政治失意的苦闷、怀才不遇的郁闷、壮志难酬的感伤、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时高考总复习·语文光易逝、人生易老等),思乡怀人(羁旅行愁、思念亲友、边关思人、闺中怀人、宫中哀怨),生活杂感(对自然的热爱、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盛今衰的感慨、怀古伤今或怀古伤人的情怀、青春易逝的感伤、仕途失意的苦闷),长亭送别(依依惜别的深情、离别的惆怅、情深意长的勉励、坦诚心志的告白)等。(2)此诗的内容(或主旨),有人认为是这样,有人认为是那样,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述理由。答题步骤:先肯定一种说法,接着分析诗句具体写了什么,用了什么手法,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抒发了什么情感,产生了什么效果。高考总复习·语文(3)分析诗中景物描写对表现作者情感的作用。答题步骤:先答写了什么景物,接着答怎样写的,再答表达了什么情感,最后答有什么效果。高考总复习·语文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①。【注】①蔡家亲:表亲。(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考总复习·语文解析: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后四句虽然写“喜”,却隐约透露出“悲”;“愧君相见频”中的一个“愧”字,就表现了悲凉的心情。因之,题中虽着“喜”字,背后却有“悲”的滋味。前半首写独处之悲,后言相逢之喜,一悲一喜,悲喜交感,总的倾向是统一于悲。解题指津:这首诗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在高中语文第二册《说“木叶”》中出现过。学生如果熟悉课文,有助于理解作品的感情。解题时先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作品的思想情感,再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作者的这种感情态度,最后归纳自己的看法。参考答案:此诗表达了诗人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高考总复习·语文(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指津:古代诗歌情与景的关系有以下常见的处理方式:触景生情、融情入景(移情入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等。解析:“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一联写景抒情,把一位穷愁潦倒的白发老人的形象刻画得很丰满。以树之落叶来比拟人之衰老,树叶在秋风中飘落,和人的风烛残年相类,树作为环境中的景物起了烘托气氛的作用,加上雨景和昏灯这两层意思,大大加强了悲凉的气氛。不直接写悲而悲情自现。参考答案: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予在景物中)。高考总复习·语文高考总复习·语文真题体验1.(2010年陕西卷)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然后回答问题。雨雪曲江总①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高考总复习·语文(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2013届高三知识点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十八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744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