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第四章 当代中国教育
第四章当代中国教育教学目标识记教育目的的概念,了解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了解我国教育目的演变的历史,重点把握《教育法》对教育目的的阐述,正确理解当代中国的教育目的。理解中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把握中国教育目的的系统实施。了解教育制度的概念及其建立的基本依据,了解中国现行的教育基本制度和当代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重点把握学制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了解教育现代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明确教育现代化的内容,掌握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目标及其实现途径。第一节当代中国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目的:预想的结果。教育是一种有明确目的的活动。教育目的是教育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与教育工作密不可分。要搞好教育工作,必须明确教育的目的。教育目的: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体设想或规定,它指向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它是教育活动的第一要素与前提,是教育实践活动的起点,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归宿。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的具有强烈的社会制约性(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1.教育目的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2.教育目的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3.教育目的受到受教育者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与要求的制约二、中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1.新中国成立前,教育目的的演变原始社会:氏族巩固与延续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维护奴隶制与封建制的政治秩序和伦理秩序的人才。反映出教育的政治教化、道德教化的宗旨。孟子:“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清末教育目的的变革:清政府1906年规定:“忠君、尊孔、尚功、尚武、尚实”。辛亥革命后,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公布:“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善其道德”。1929年,国民党政府颁布“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以实现三民主义为目的的教育。2.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确立与发展1957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教育要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各级各类学校要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方针。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三、中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观点,科学地分析了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的关系,并提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发展相一致现代工业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是人的发展的重要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四、当代中国教育目的的实施1.正确理解当代中国教育目的(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是绝对律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教育的服务方向。现代化建设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又包括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2)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根本途径。是与高科技含量的现代生产结合。中小学的职业意识、劳动意识。(3)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人的道德品质、知识、能力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建设者是劳动者,接班人为继承者。少年先锋队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2.中国教育目的的系统实施(1)教育紧紧地着眼于为社会的需求服务,社会根据需求来发展教育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就是这一需求的反映。(2)从不同阶段的教育特点出发,实行与生产劳动结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劳动课大纲》(试用)指出:“小学劳动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自身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的教育和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初中劳动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热爱家乡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和从事简单生产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打下初步的基础。(3)正确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第一,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共同目标,教育目的通过培养目标实现。2001年7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第二、正确处理德、智、体等各类教育的关系全面发展是德、智、体等方面的和谐共进,协调发展。他们互相促进、相互融合,又各有各的重要价值。第三、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与因材施教的统一全面发展不是平均发展,不是一刀切。在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的同时求得他的全面发展。当年,在英国有这样一个调皮的小男孩,一天,他忽然想亲眼看看狗的内脏,于是他偷偷地把校长喜欢的一条狗套住杀掉,然后把内脏一件件剥离观察。校长知道后,非常生气,决定“惩罚”这个小男孩,让他画一幅狗的骨骼图和一幅狗的血液循环图。小男孩照办了,杀狗事件就因此画上了句号。这两幅图,至今还珍藏在英国亚皮丹名人博物馆中,而那位小男孩,若干年后因为研制胰岛素成功而荣获了诺贝尔奖,他就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约翰·麦克劳德。第二节当代中国的教育制度一、教育制度的概念及其建立的基本依据教育制度是指根据国家的性质所确立的教育目的、方针和开展教育活动的各种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及各类教育机构的体系和运行规则的总和。是国家为了从组织系统上保证教育目的和各项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而制定的。是社会制度的重要方面。基本依据: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2.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反映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总要求3.受到社会人口状况,青少年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4.本国的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参照外国的经验二、中国现行的教育基本制度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中国现行的教育基本制度做了明确的法律规定。1.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制是国家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1)我国现行学制学前教育:招收3-6岁的幼儿初等教育:主要指全日制小学教育,招收6、7岁的儿童,学制5-6年中等教育:指全日制的普通中学、职业中学和业余中学高等教育:指全日制大学、专门学院、专科学校、研究生院和各种形式的业余大学(2)学制的分类按教育程度分: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按教育类型分:普通教育、专业教育按教育的时间分:全日制、半日制、业余教育按主要教育手段和场所分:面授、函授、巡回、广播、电视等按主办单位分:国家办、地方办、企事业办、私人办按教育对象分:学龄期教育、成人教育(3)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适度发展学前教育,让儿童拥有快乐的童年,避免知识传授的层层提前切实普及和落实义务教育国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以及整个社会都要保证义务教育的切实普及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2.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是国家实行的一项基本教育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义务教育法共八章63条: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学生,第三章学校,第四章教师,第五章教育教学,第六章经费保障,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新义务教育法的三项特征公益性:明确规定“不收学费、杂费”统一性:包括要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标准、教学标准、经费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经费的标准等义务性: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如此家教新义务教育法的六大亮点首次明确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以法律形式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法律规定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乱收费主管人员将受罚立法明确实施素质教育保障校园安全写进法律总结:义务教育法的内容、实施的意义3.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制度4.国家教育考试制度5.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6.教育督导制度和评估制度三、当代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1.教育体制的概念教育体制是指国家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机构设置和教育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宏观层面上包括了办学体制、领导管理体制、招生与就业体制、教育投资体制以及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等,核心是教育管理体制。2.教育管理体制改革3.办学体制的改革4.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革5.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学一学,找一找:我国的上述体制改革都是怎样的?第三节中国教育的现代化一、什么是教育的现代化概念:是指教育自身由传统向现代类型的变迁。它是一种能动的、具有指向性的过程,是一个对传统教育瓦解、扬弃、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过程,也是为使教育适应整个社会现代化的进程而不断改造、重建教育传统的过程。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教育发展的开放性教育发展的动态性教育发展的民族性二、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内容1.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我国需要变革的传统观念有:狭隘的教育价值观,即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服务,培养统治人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因循守旧的人才观,即只要求受教育者恪守传统的知识和技艺,守住祖宗家业,而不重视启迪受教育者去开辟新的知识领域,鼓励他们的创业精神;轻视实践和轻视技术的观念,即不使学生接触社会,不参加生产,鄙视一切技艺性的职业和劳动;僵化的教学观,即强求一律,方法呆板,强调教师的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等等。需牢牢树立的主要教育观念:终身化的教育观念、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念(学会学习、素质教育)、不断变革与创新的教育观。2.教育制度的现代化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在小学三年级就开设计算机和英语课“择校生”、“择校费”问题“名校办民校”(重点学校高收费)高考制度把基础教育扭曲为“应试教育”全国统一的职称评定制度使中国的教育制度走向歧途3.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明确其重心。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让学生研究性学习。4.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就是不断用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武装教育信息的传播媒体,以实现教育手段的最优化。现代教育技术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应用还很不平衡,需提高发展水平和速度,注意不能泛化和滥用,尤其不能取代人之间的交流。三、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目标及其实现1.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现代
本文标题:第四章 当代中国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779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