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经济管理基础与应用第三章
第三章生产理论第一节生产理论概述第二节成本理论第一节生产理论概述一、生产函数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三、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四、生产者均衡五、生产规模的报酬一、生产函数(一)厂商(二)生产函数(三)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二)生产函数(三)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1.边际产量、平均产量的定义2.总产量、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曲线的数学含义3.总产量、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模型的经济意义2.总产量、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曲线的数学含义(1)边际产量是总产量曲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的斜率;平均产量是总产量曲线上任何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2)边际产量取得最大值的点是总产量曲线从上凹转为下凹的拐点;边际产量为零的点是总产量曲线取得最大值的点。(3)当边际产量为正值时,总产量上升;当边际产量为负值时,总产量下降。(4)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曲线的交点,是平均产量取得最大值的点;当边际产量为零时,平均产量是负值。(5)当边际产量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上方时,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同时增加;当边际产量在平均产量下方时,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同时减少。图3-1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3.总产量、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模型的经济意义(1)当生产要素刚刚开始投入生产时,每增加一个单位生产要素的投入,都会引起总产量的增加,且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2)但是,生产要素的投入并不是越多越好,总产量的增加总是有第一个临界值,过了这个临界点再增加生产要素投入时,虽然总产量还会增加,但是,增加的速度会减缓。(3)当生产要素的投入继续增加,总产量的增加达到第二个临界点时,过了这个临界点再增加生产要素投入时,总产量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开始下降。(4)当每一单位生产要素的投入带来总产量增加时,必然会引起平均产量的增加;单位生产要素增加带来的总产量增加达到最大值时,平均产量也达到最大值。(5)当单位生产要素的投入带来的增加值开始减少时,必然会引起平均产量的减少。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1.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可能出现递增现象2.可变要素边际产量递减阶段2.可变要素边际产量递减阶段(1)要素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前提是生产技术保持不变。(2)要素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是以其他要素保持不变,只有一种要素(假设为劳动力)发生改变为前提的。(3)要素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是在可变生产要素使用量超过一定数量以后才出现。三、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1.生产区域的划分2.厂商的理性选择图3-2一种要素投入量变化时产量的变化2.厂商的理性选择(1)理性的厂商不会考虑在第三个阶段进行生产。(2)理性的厂商不会选择在第一个阶段进行生产。(3)理性的厂商选择在第二个阶段进行生产。四、生产者均衡(一)等产量曲线(二)等成本线(三)生产者均衡(一)等产量曲线(1)距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越多。(2)一个等产量线图上的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3)等产量线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4)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图3-3等产量曲线和等产量(4)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二)等成本线图3-4等成本线(三)生产者均衡1.产量既定成本最少2.总成本既定产量最大图3-5产量既定总成本最少的生产方法的决策图3-6总成本既定产量最大的生产方法的决策五、生产规模的报酬(一)扩展线和生产有效性的条件(二)生产规模的变化阶段(三)规模报酬递增图3-7规模报酬递增与规模报酬递减(三)规模报酬递增1.规模报酬递增的前提2.规模报酬递增的原因2.规模报酬递增的原因(1)专业化利益。(2)要素的不可分割性。(3)广告、研发费用、融资成本等方面的投入也会带来可观的规模效益。第二节成本理论一、成本的含义二、厂商的短期成本三、厂商的长期成本四、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五、理论应用一、成本的含义1.生产成本与机会成本2.显明成本与隐含成本3.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4.各种成本含义之间的关系2.显明成本与隐含成本(1)作为成本项目计入会计账目中的厂房、机器等固定设备的折旧费。(2)厂商自己投入资金的利息,厂商自己为生产提供的劳务时应得的薪金。4.各种成本含义之间的关系二、厂商的短期成本(一)短期成本的含义和构成(二)总成本、可变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三)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四)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一)短期成本的含义和构成1.短期的含义2.短期成本的构成图3-8总成本与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关系(二)总成本、可变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1.总成本、可变成本与边际成本的数学性质2.总成本、可变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图3-9各种成本概念之间的关系1.总成本、可变成本与边际成本的数学性质(1)根据前面谈到的各个成本概念,平均成本是总成本曲线(或可变成本曲线)上任何一点与原点的连线的斜率;边际成本是总成本曲线(或可变成本曲线)上任何一点切线的斜率。(2)当产量随着可变要素的增加而增加,可变成本曲线(VC)从原点开始向右上方递增。(3)边际成本(MC)曲线,在边际成本取得最小值之前是递减的,在边际成本取得最小值后转为递增。(4)总成本曲线(TC)和可变成本曲线(VC)在边际成本(MC)取得最小值以前下凹,在边际成本(MC)取得最小值以后转为上凹。2.总成本、可变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1)在生产初期,总成本和可变成本将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2)在生产初期,由于生产要素的规模作用显现,产量增加的速度快于生产要素投入的速度,即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因此,成本增加的速度小于产量增加的速度,所以,边际成本处于递减阶段。(3)对于总成本和可变成本而言,边际成本递减的时候,总成本和边际成本增加的速度呈递减趋势;在边际成本递增的时候,总成本和边际成本增加的速度呈递增趋势。(三)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1.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与边际成本的数学性质2.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1.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与边际成本的数学性质(1)由于固定成本保持不变,因此平均固定成本(AFC)随产量增加而持续递减。(2)平均可变成本(AVC)曲线是可变成本(VC)曲线上任何一点与原点的连线的斜率。(3)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AVC)与边际成本曲线(MC)的交点,平均可变成本(AVC)取得最小值。(4)当边际成本曲线(MC)位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AVC)下面时,平均可变成本曲线(AVC)处于递减阶段;当边际成本曲线(MC)位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AVC)上面时,平均可变成本曲线(AVC)处于递增阶段。2.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1)生产初期,平均固定成本(AFC)递减。(2)生产初期,平均可变成本(AVC)递减。(3)相同产量下,在边际成本(MC)递减阶段,边际成本(MC)小于平均可变成本(AVC);在边际成本(MC)递增阶段,边际成本(MC)大于平均可变成本(AVC)。(四)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1.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与边际成本的数学性质2.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1.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与边际成本的数学性质(1)平均成本(AC)曲线位于平均可变成本(AVC)曲线的上方,两者间的垂直距离等于平均固定成本(AFC),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2)当边际成本曲线(MC)位于平均成本曲线(AC)之下时,平均成本曲线(AC)处于递减阶段;当边际成本曲线(MC)位于平均成本曲线(AC)之上时,平均成本曲线(AC)处于递增阶段。(3)在边际成本曲线(MC)与平均成本曲线(AC)的交点,平均成本曲线(AC)取得最小值。2.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1)平均成本(AC)最小值对应的产量大于平均可变成本(AVC)最小值对应的产量。(2)相同产量下,在边际成本(MC)递减阶段,边际成本(MC)小于平均成本(AC);在边际成本(MC)递增阶段,边际成本(MC)大于平均成本(AC)。(3)边际成本曲线(MC)的形状与边际产量的变化相对称,即边际成本递减阶段恰好是边际产量递增阶段,而边际成本递增阶段恰好是边际产量递减阶段。三、厂商的长期成本1.长期成本的含义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3.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关系4.长期边际成本与短期边际成本的关系5.长期边际成本与长期平均成本的关系图3-10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关系3.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关系(1)只有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与相应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切点,才是该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2)当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处于最低点左边部分时(即处于递减阶段),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各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切点,必然位于各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左边和上面;或者说,每一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必然位于两条曲线切点的右边和下面。(3)当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处于最低点右边部分时(即处于递增阶段),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点与各条短期成本曲线的切点,必然位于各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右边和上面;换言之,每一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必然位于两条曲线切点的左边和下面。(4)短期平均成本与长期平均成本的上述特征表明,短期成本总是低于长期成本。图3-11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五、理论应用1.沉没成本与停止生产的决策2.生意冷清的餐馆的经营决策
本文标题:经济管理基础与应用第三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792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