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第01章 DBMS发展史
第一章DBMS发展史本章主要内容1.1前言描述数据库。1.2数据库历史了解数据库的各个发展阶段。1.3数据组织方式了解数据组成方式1.4数据间的逻辑联系了解记录与记录之间的联系。1.5实体关系描述静态数据结构的概念模式1.6总结提问:什么是数据库数据库服务器响应和提供数据应用程序操作和查询数据库1.1前言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在经济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把某些相关的数据放进这样仓库,并根据管理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1.2数据库历史1.2.1人工管理阶段这个时期的数据管理特点如下:(1)数据不保存。(2)没有专用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3)只有程序(PROGRAM)的概念、没有文件的概念。(4)数据面向应用(即一组数据对应于一个程序)。(5)对数据的存取以记录为单位。1.2数据库历史1.2.2文件系统阶段这个时期的数据管理特点如下:(1)数据可长期保存在外存的磁盘上。(2)数据的物理结构与逻辑结构有了简单区别。程序与设备之间有设备独立性。(3)文件的形式已多样化,有索引文件,链接文件和直接存取等。(4)有了存贮文件以后,数据可以重复使用。(5)对数据的存取基本上还是以记录为单位。1.2数据库历史1.2.2文件系统阶段文件系统有三大缺陷:(1)数据冗余性。(2)不一致性。(3)数据联系弱。1.2数据库历史1.2.3数据库阶段这个时期的数据管理特点如下:(1)采用复杂的数据模型。(2)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3)数据库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的用户接口。1.3数据组织方式1.3.1数据项数据项数据项是可以定义数据的最小单位,也叫元素、基本项、字段等域数据项与现实世界实体的属性相对应,数据项有一定的取值范围,称为域。数据项1.3数据组织方式1.3.2记录记录由若干相关联的数据项组成。记录是应用程序输入—输出的逻辑单位。对大多数据库系统,记录是处理和存储信息的基本单位。记录1.3数据组织方式1.3.3表在关系型数据库中,表是一系列二维数组的集合,用来代表和存储数据对象之间的关系表由纵向的列和横向的行组成对于特定的表,列的数目一般事先固定,个列之间可以由列名来识别,而行的数目可以随时、动态变化,1.3数据组织方式1.3.4数据库数据库是比文件更大的数据组织。数据库是具有特定联系的数据的集合,也可以看成是具有特定联系的多种类型的记录的集合。数据库的内部构造是文件的集合,这些文件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不能孤立存在。1.4数据间的逻辑联系1.4.1一对一的联系例如人和DNA的联系。1.4数据间的逻辑联系1.4.2一对多的联系例如省份和市的联系。1.4数据间的逻辑联系1.4.3多对多的联系例如学生和课程的联系。1.5实体关系实体关系图:简记E-R图是指以实体、关系、属性三个基本概念概括数据的基本结构。实体型(Entity):用矩形表示,矩形框内写明实体名;比如学生张三丰、学生李寻欢都是实体。属性(Attribute):用椭圆形表示,并用无向边将其与相应的实体连接起来;比如学生的姓名、学号、性别、都是属性。联系(Relationship):用菱形表示,菱形框内写明联系名,并用无向边分别与有关实体连接起来,同时在无向边旁标上联系的类型(1:1,1:n或m:n)就是指存在的三种关系(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构成E-R图的基本要素是实体型、属性和联系参看教材图1.4表示学生以及课程,成绩之间的实体-联系图。1.5实体关系1.6总结数据库的优点:使用数据库可以带来许多好处:(1)减少了数据的冗余度,从而大大地节省了数据的存储空间;(2)实现数据资源的充分共享等等。(3)数据库技术还为用户提供了非常简便的使用手段使用户易于编写有关数据库应用程序。知识点总结数据项列:数据项是可以定义数据的最小单位,也叫元素、基本项、字段等记录行:记录由若干相关联的数据项组成表表:一系列二维数组的集合,用来代表和存储数据对象之间的关系数据库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关系,实体关系一对多,一对一,多对多
本文标题:第01章 DBMS发展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800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