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 计算机应用论文下载:信息环境下教育资源共享的新模式和影响因素研究
计算机应用论文下载:信息环境下教育资源共享的新模式和影响因素研究【摘要】信息技术的出现,带来了知识传播方式的新变化。与传统的出版发行模式相比,协作共享模式有许多优点,但也有许多缺点。文章分析了协作共享模式的几个典型案例,探讨了其可能的制约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关键词】开放教育资源;协作共享;信息技术一信息技术带来的变化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实际上是人类的知识和经验不断传播和积累的过程。随着技术手段的持续革新,从口头语言的出现,到书面语,到印刷术,到广播电视技术,直到现在的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人类共享和传播知识的速度和效率得到了极大地提升。1传统的出版发行模式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进入近代社会,以源于中国古代造纸术与印刷术作为技术和物质基础,出版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产业。它最初始于欧美,于中国则迟至19世纪后半期,其标志便是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一批民营出版企业的出现。这些出版企业是人类社会实现知识共享的中介,它们把各种知识、作品和信息,以报纸、杂志或书籍为载体,向社会的各个成员进行出版和发行。出版发行模式可以使知识在短时间内大规模地传播,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但该模式具有单向的特点,知识的传播容易受到作者尤其是出版机构的控制。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出现了广播和电视,使得知识的传播可以更广更快。出版业也关注到了音视频媒体,而且把它们列入了自己的产品目录。但这些都没有突破知识传播单向性的特点。2新的协作共享模式20世纪末,计算机与互联网兴起,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集文本、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身,而且可以通过编写程序实现人机交互,通过互联网实现远隔千里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拥有了以前的媒体所没有的特性——双向交互。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每一个人都获得了更多的机会来参与知识的创造,之前这主要控制在专家权威和出版机构的手中。基于互联网,人们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分享知识、经验和信息,或者协同创作,即协作共享模式。这种模式正在逐渐渗透到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未来的社会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3孰优孰劣协作共享是人们在信息社会中传播知识的新模式,与传统的出版发行模式相比,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从公平性、质量保障、时间周期、与实践结合的紧密程度、知识产权保护等5个方面对2个模式进行了简单的比较,见表1。从5个方面的比较可以看到,两种模式间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因此,传统的出版发行模式被取代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未来,两者可能独立发展,也可能相互融合,现在社会上流行的网络文学,隐隐地看到两者相互融合的影子。二几个典型案例经过多年的发展,互联网中涌现了很多典型的案例,例如,开放课程(OCW)、Connexions、WIKI、博客(Blog)、开放源代码等,它们很好的呈现了信息社会协作共享的精神。1开放课程开放课程(OpenCourseWare)是指在互联网上呈现一套完整的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课程资源,其中至少包括一份课程大纲、课程日历、讲授笔记或类似内容,还可包括课外作业、考试试卷、超文本电子书、仿真设备、范例或学习工具、学习指南、视频等其他类型的资源(贾义敏,2008)。为了应对互联网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挑战,2001年4月,MIT发布:MIT将在10年内把从本科到研究生教育各层次的所有课程材料上网,供全世界的人们免费下载,用于非商业的教育目的使用。从此,拉开了轰轰烈烈的世界范围内的开放课程和开放教育资源运动。随后,2003年,中国教育部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其中“精品课程建设工程”计划在2003-2007年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005年5月,日本的早稻田大学、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6所大学宣布成立开放式课程同盟,致力于推动日本教育资源的共享;2005年12月,“巴黎高科”启动了ParisTechOCW项目。截止2008年12月,MIT已有1800门课程上网。2Connexions实际上,开放课程(OCW)是一种优质静态教育资源的数字出版模式(Daniel2007),而赖斯大学(RiceUniversity)的Connexions项目是其很好的补充。它的资源提供者是所有愿意提供资源的人,可以是大学教师,也可以是研究所人员,企业人员,甚至学生,任何人只要申请一个账号,就可向Connexions的资源管理系统提交资源。同时,Connexions向所有资源提供者提供编辑与制作工具,帮助编辑、修改、组合课件。Connexions项目偏重于建设一个优质资源的集散地,在对外宣扬本校优质课程资源的同时,也能够让外界的反馈和贡献滋养本校师生及大众。目前,Connexions项目正受到世界广泛的关注,已经发展成为跨学科的草根组织的平台。截止2008年12月,来自世界上近200个国家的上百万用户贡献了408个课程7428个模块的教育资源。3WIKI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KeeWeeKee”,原本是“快点快点”的意思,被译为“维基”或“维客”,是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WIKI站点可以有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WIKI应用最为成功的案例是维基百科。维基百科(Wikipedia,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商标),是一个基于WIKI技术的多语言百科全书协作计划,也是一部用不同语言写成的网络百科全书,是一个动态的、可自由访问和编辑的全球知识体,也被称作“人民的百科全书”。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中文维基百科于2002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截至2008年12月9日,维基百科条目数第一的英文维基百科已有265万个条目,中文维基百科已有21万个条目,而所有265种语言的版本共突破1000万个条目,总登记用户也超越1000万人。英语维基百科的普及也促成了其它计划,例如维基新闻、维基教科书、维基物种、维基词典、维基文库等。4博客(Blog)Blog的全名应该是Weblog,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后来缩写为Blog,而博客(Blogger)就是写Blog的人。现在,两个概念的界限并没有区分得那么清楚,一般都使用博客(Blog)一词。实际上,博客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发布信息,并按照时间顺序不断更新的个人出版方式”。它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记,是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自从2002年8月“博客中国”网站的开通,标志着“博客”现象在中国互联网界的显露,博客的发展可以用“爆炸式发展”来形容。不仅仅涌现了大量的专门的博客网站,而且所有的门户网站,大量的中小型网站,都开通了博客。值得注意的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博客潮流开始有力地冲击报纸、杂志和广播等传统媒体,尤其是对新闻界多年形成的传统观念和道德规范。5开放源代码开放源代码(OpenSource)是一种协作,是一种软件散布模式。根据开放源码促进会(OpenSourceInitiative,OSI)的定义,开放源代码包括免费重新发布、源代码、衍生产品等10个要点,主要围绕支持用户获取软件的源代码,实现共同开发,以促进其快速演变发展和提高可靠性和质量。开放源代码不仅得到了广大的参与者——程序员的支持,而且也得到了许多著名IT企业的支持,如IBM、SUN、苹果电脑、网景公司等。现在,开放源代码已经涉及软件行业的所有领域,而且许多还占据了主导的市场份额,如Apache;软件项目的数量也惊人,以Sourceforge为例,在上面发布的项目已经超过32万个。6在商业和软件领域更成功?通过上面几个案例的分析,不难看出,相比WIKI、博客和开放源代码,以开放课程和Connexions等为代表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有点像发育缓慢的初生婴儿。除了开放源代码外,维基百科、博客、开放课程、Connexions的发起时间差不多,但从规模(内容数量、注册用户数、访问量等)和影响力上,开放课程和Connexions远不及维基百科和博客,更不用说开放源代码。以Alexa的网站排名为例(2008年12月10日),mit.edu的排名是1189,其开放课程网站ocw.mit.edu大约占据其访问量的24%;Connexions网站cnx.org的排名是27958;维基百科wikipedia.org的排名是8;博客网(原博客中国)bokee.com的排名是535;sourceforge.net的排名是149。另外,在组织管理、可持续发展方面,开放源代码、WIKI和博客也比开放课程和Connexions更成熟,例如,开放源代码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高效的运行模式,吸引了许多著名IT企业参与。相比之下,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困扰开放课程和Connexions的一大难题,在组织管理上也并没有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相关机构的积极性,或者非常有限。教育是人类传播和共享知识的场所,难道不应该更加的开放、共享和协作?是哪些因素在起阻碍作用呢?三制约新模式在教育领域发展的因素分析教育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它的变革过程可能比较缓慢。但是,毋庸置疑,有许多内外部的因素在阻碍数字教育资源在教育领域内的开放、协作和共享。1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效果不理想应用效果不理想对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普及是致命的,它会导致较少的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从而使数字教育资源有较小的市场。当舞台空间非常局限,很难伸展拳脚是情理之中的事情。20世纪末,当计算机及其网络开始在学校普及时,各级学校和教育部门掀起了教育信息化的热潮——铺设网络,建设多媒体教室,以及开放各式课件。大家都认为,计算机的时代要到来了,教师的位置将被取代。那时,涌现了一大批的多媒体课件,也出现了许多相关的教育公司,如洪恩、科利华等。最终的结果是,教师没有消失,相反,由于开发混乱和目标定位不清,大量的课件严重脱离教学实践,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同时,教育技术工作者为新技术的出现,设计和改造了多种教学模式,如发现学习、协作学习等。由于没有对模式的有效应用进行深入的研究,更多地只是为了生搬硬套地应用信息技术,因此,不但没有取得良好的正面效果,有时还带来许多负效应。信息技术的发明者和使用者是人,当把技术凌驾于人之上,其最终的结果肯定失败。技术是死的,只有依靠人的活动才能活灵活现。2封闭办学的传统改革开放前,以及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间内,一所高等学校实际上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有着一套完整的社会功能体系。虽然,随着改革的深入,各学校正逐渐专注于教学科研,而淡化其他的社会职能,但并没有突破封闭办学的观念。在分析制约资源共享的因素时,严继昌(2003)认为长期形成的我国高等教育封闭办学的传统致使各高校几乎都在建自己的教学平台,用自己的网络,建自己的系统,从而无形中又在沿用传统封闭式办学的模式。封闭与互联网的精神是对立的,它会使资源建设的效率变低,也会造成重复建设和浪费。封闭办学的传统也深深影响到学校里的每一位教师,在封闭观念的影响下,许多教师在学术和教学上喜欢占“地盘”,划“自留地”,不愿意与其他教师分享自己的成果。一位大学物理教师曾提到:“实际上,每一位物理教师都或多或少的积累了自己的教学资源,只是不愿意拿出来而已。”3“货币体系”不成熟提到货币,大家会想到钱。钱是商品经济的血液,它能保障商品在市场中顺畅的流通。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协同创造和相互共享,也需要“钱”作为激励机制或交换规则。目前,教育资源的流通体系并不顺畅。由于应用效果不理想或资源不适用,大部分教师不需要或不愿“购买”资源;另外,资源建设主要是机构的自上而下的行为,没有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不用说建立有效的补偿和激励机制。相比之下,在学术和开源领域,相关的制度已经比较成熟和完备,值得借鉴。在科学界,优先权是硬通货。实际上,优先权是科学家和社会之间进行的一种交换——科学家向社会贡献了自己取得的新成果,而社会则把科学同行对科学成就的承认作为一种交换回赠给科学家(张建申,1993)。为了争取优先权,
本文标题:计算机应用论文下载:信息环境下教育资源共享的新模式和影响因素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810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