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蒲江县公安消防大队授课人:胡翔医院“四多”(建筑多,人多,弱势群体(病人)多,易燃易爆物品多),一旦发生火灾,势必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由于诸多原因,近年来,医院重特大火灾事故时有发生。一、火灾案例二、医院火灾危险性三、消防安全的“四个能力”建设四、认识身边的消防标识和器材五、会正确处置初起火灾六、火场如何逃生七、消防安全培训图解2019/8/18一、火灾案例2014年1月11日凌晨1点30分左右,云南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四方街发生大火灾,原因系古城商户用电不慎,引起窗帘着火。当日气温极低,消防设施被冻住,古城内部道路非常狭窄,大型消防车辆无法直接进入受灾核心区,加之古城大多数建筑是土木结构,风力较大,造成火势迅速蔓延。大火造成古城2/3的面积被烧毁,总受灾户数335户,其中烧毁房屋242栋,无数文物被烧毁。1、消防安全存在隐患2019/8/182、火灾救援时间延误2005年12月15日16时10分许,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由于电工在一次电源跳闸、备用电源未自动启动的情况下,强行推闸送电导致配电室发生火灾。因该单位在发生火灾30分钟后才报警,延误了扑救初起火灾的最佳时机,造成40人死亡、28人重伤、182人受伤,火灾直接损失821.9214万元。2019/8/182009年1月31日23时55分许,福建省长乐市拉丁酒吧发生火灾,此次火灾造成了17人死亡,原因系约10名青年生日聚会在桌面上燃放烟花,引燃天花板酿成火灾。调查表明,个别消费者在发现火灾后,没有立即撤离场所或提醒场所负责人组织疏散,丧失了自救的最佳时机。3、自救逃生无组织2019/8/18二、医院火灾危险性1、内部可燃物资多,火灾隐患严重2、疏散人数多,扑救难度大,火势很容易蔓延扩大3、电气线路易老化、用电超负荷4、零星火种多,管理难度大5、医疗设备繁多,财产损失严重2019/8/181、提高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切实做到“消防安全自查、火灾隐患自除”。要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具体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定期开展“四查,四禁”—查用火用电禁违章操作查通道出口禁堵塞操作查设备器材禁损坏挪用查重点部位禁失控漏管三、消防安全的“四个能力”建设2019/8/182、提高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切实做到“火情发现早、小火灭得了”。依法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的企事业单位要建立专职消防队,其他单位要建立志愿、“保消合一”等多种形式的消防队。发现火灾后,起火部位1分钟内形成第一灭火力量。火灾确认后,3分钟内形成第二灭火力量。2019/8/183、提高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切实做到“能火场逃生自救、会引导人员疏散”。要结合单位实际,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员工要做到“两熟悉,两掌握”:“熟悉”疏散通道;“熟悉”安全出口;“掌握”疏散程序;“掌握”逃生技能。2019/8/184、提高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切实做到“消防设施标识化、消防常识普及化”。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和员工要做到“三要一掌握”要有消防宣传人员;要有消防宣传标识;要有全员培训机制;掌握消防安全常识。2019/8/18四、认识身边的消防标识和器材2019/8/182019/8/182019/8/182019/8/182019/8/182019/8/182019/8/182019/8/182019/8/182019/8/182019/8/182019/8/18作用:扑灭初起火灾,防止火势蔓延。类型: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1211”灭火器。注意:常检查灭火器的压力是否合格.指针在绿区表示正常,红区表示压力不足,需到消防器材维修单位加压,黄区表示压力充足,超出正常范围,但超过黄区稍微一点也不影响,不要放置在高温场合就行。指针指在绿色区域灭火器2019/8/182、常见灭火器的主要用途干粉灭火器适宜扑灭油类、可燃气体、电器设备等初起火灾。泡沫灭火器适宜扑灭油类及一般物质的初起火灾。注意:1.不要将灭火器的盖与底对着人体,防止盖、底弹出伤人。2.不要与水同时喷射在一起,以免影响灭火效果;3.扑灭电器火灾时,尽量先切断电源,防止人员触电。二氧化碳灭火器适宜扑灭精密仪器、电子设备以及600伏以下的电器初起火灾。注意:1.灭火时,人员应站在上风处。2.持喷筒的手应握在胶质喷管处,防止冻伤。3.室内使用后,应加强通风。“1211”灭火器适宜扑灭油类、仪器及文物档案等贵重物品的初起火灾。2019/8/183、灭火器和消防栓的使用方法2019/8/18火灾通常都有一个从小到大、逐步发展、直到熄灭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初起、发展、猛烈和熄灭四个阶段。在火灾的初起阶段,由于燃烧物跟着火源接触的面积不大,烟和气体对流的速度比较缓慢,因此,火灾处于初起阶段,是扑救的最好时机。只要发现及时,用很少的人力和灭火器材就能将其扑灭。温度时间初起发展熄灭ABC猛烈C。0M五、会正确处置初起火灾2019/8/18火灾有充足的氧气有充足的助燃物有充足的着火源物质燃烧的三要素1、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充足的可燃物2019/8/182、常用的灭火方法•冷却灭火法.将水、沙土、二氧化碳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着的物体上,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隔离灭火法.将火灾区正在着火燃烧的物质与附近尚未燃烧的物质隔离,使火势无法蔓延.•窒息灭火法.采取措施阻止空气进入燃烧区,使火场得不到氧气而自行熄灭.如油锅起火用锅盖将它盖灭.2019/8/183、拨打火灾报警电话一定要沉着冷静,关键是要把情况用尽量简练的语言表达清楚.报警时讲清起火地址、门牌号码,或单位名称、地址,报警用的电话号码,以便“119”火警台查问火场火势情况.讲清起火部位和起火物质性质、火势大小情况.报警后,要派出人员到三岔路口接引消防车.报警时要口齿清楚、地点准确.2019/8/18当天火险从二楼引发,但老板林坚龙一意孤行,不让报警惹麻烦,认为火情靠保安扑救就可以控制,致使火势一发不可收拾;在这期间,林坚龙并没有主动行动起来,通知疏散宾馆中的住客,致使最终酿成惨祸。2019/8/18缺氧火灾中物体燃烧消耗大量氧气,火场燃烧中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会降低空气中的氧的含量,造成室内缺氧。火焰火灾猛烈燃烧时灼伤人体皮肤及呼吸道。高温火焰产生的热空气能引起人体烧伤、脱水、呼吸不畅。毒气火场中的有毒气体对人体呼吸器官或感觉器官产生刺激,使人窒息或者昏迷。烟烟迅速蔓延会使受灾者呼吸困难,心率加快,判断力下降。火灾统计表明,火灾中死亡人数大约80%是由于吸入火灾中燃烧产生的有毒烟气而致死的。4、火灾中致命的因素2019/8/18六、火场如何逃生71、面对大火,必须坚持“三要”、“三不”、“三救”的原则,才能化险为夷,绝处逢生。“三要”—“要”熟悉自己所居住的环境“要”始终保持沉着冷静“要”警惕烟毒的侵害2019/8/18“三不”—“不”贪恋财物“不”乘普通电梯“不”轻易跳楼2019/8/18“三救”—选择逃生通道自“救”借绳下滑自“救”向外界求“救”2019/8/182、关于跳楼逃生跳楼是万不得已才采取的行动,而且只适用于9米以下低层处,其中也有技巧问题。跳楼前,尽量抱些棉被、沙发垫之类软物品,并找有人接应处跳下,如果无人接应,应尽量选择石棉瓦的车棚、水池、树木、徒手跳下时,应双手抱紧头部,身体弯曲,抱成一团,以使触地时利用滚动释放冲击力,减少身体伤害。2019/8/183、室内自救逃生的方法用折叠的湿毛巾或口罩、手帕、手套、领带、衣服等捂住口鼻,但湿度不宜过大;如果身边没有水,可以用尿代替;新鲜空气容易聚集在靠墙的地方,所以在逃生时应降低姿势沿着墙壁爬,有利于疏散;要向起火点的逆风或下层方向逃生,切不可向起火点的顺风或上层方向逃生;切莫哭叫,哭叫会增加有毒气体的吸入量,提高中毒的危险性;如果烟气已把逃生通道封住,无法冲出房间,应立即关闭和堵住所有可能进烟的开口及其缝隙。可用棉被、毛毯、地毯、毛巾、衣服等物品堵在门、窗和其他开口上,同时用水浇湿;如果烟气已进入房间,不要在室内久留。应退到阳台或窗口或打开与外界非烟雾区的通道,让自己呼吸到新鲜空气,然后发出求救信号。2019/8/18七、消防安全培训图解消防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检查判定火灾隐患当场消除火灾隐患当场不能消除火灾隐患填写记录存档备案提出整改方案整改难度较大消除隐患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明确整改措施、时限整改部门和责任人整改完毕,填写整改报告销案向消防安全管理人报告1、火灾隐患检查程序2019/8/182、扑救初起火灾程序发现火情报警向单位值班室报警实施初起火灾扑救使用消火栓使用灭火器未扑灭初起火灾扑灭初起火灾结束战斗积极配合消防队扑救火灾2019/8/183、组织疏散逃生程序自救逃生等待救援楼梯浓烟封路向室外逃生等待救援按着职责分工或疏散预案引导人员疏散从疏散楼梯向室外疏散人员清点疏散人员消防控制室利用事故广播疏散人员退居室内报火警发现火情2019/8/18《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条例第二条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第五条任何单位、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任何单位、成年公民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第十四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一)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二)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确定本单位和所属各部门、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三)针对本单位的特点对职工进行消防宣传教育;(四)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六)保障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并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标志。2019/8/18
本文标题:医院安全知识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83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