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用一般科学原理认识毛时代
用一般科学原理认识毛时代前言现在全党全国都在大力宣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个这个科学发展观,我看它的要害就是‘科学’两字,凡事不讲科学如何科学发展?尤其是身处全球工业化的时代,如果对工业化生产体系的一般科学原理一无所知,却津津乐道于用反科学的什么市场经济理论指导,就犹如盲人骑瞎马,临深渊而不知,虽然大谈科学发展,与南辕北辙相距不远矣。因此,本文本着弘扬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要将工业化生产体系的一般科学原理好好宣讲一番,希望能让一些还有糊涂思想的人能够清醒起来。其实,本文所讲的道理都是很普通的,也是早就为人所熟知的,只是这么多年来主流精英们大搞忽悠术,致使很多人都迷糊起来。著名网友愚蠢小猪的名作《刷盘子还是读书》中对工业化生产体系的一般原理有所论述,但他的书内容繁杂,没有突出这些原理,所以特写本文,专门论述一下工业化发展的基本原理。共分如下几个部分:一、指数化增长原理二、生产力优先增长原理三、一个例子四、对工业化发展原理的深入认识五、用工业化发展的一般原理认识新中国前后30年说到落实科学发展观,还需要我们对目前的状态有个科学的认识,特别是,要对毛泽东时代有个正确的科学的认识。因为不管怎么说毛泽东时代都和改革开放密切相关,如果不能正确认识毛泽东时代就不能正确认识改革开放时代,而不能正确认识改革开放,那么在做出政策选择的时候就会从错误的前提和条件出发,就会产生错误的决策,从而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对于毛泽东时代,主流精英们一口否定,好像那个时代一无是处,尤其是经济建设更是一塌糊涂;而改革开放则好得不得了,尤其是经济建设更是比那个时代好上百倍千倍。事实果真如此吗?很多网友都用了各个方面的事实给以了强烈回击,但这还不够,还需要我们更深入一步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用科学理性的观点来正确认识新中国前后三十年。这就需要我们认识关于工业化时代的一般发展原理,尤其重要的是两个科学原理。一、指数化增长原理这两个科学原理分别叫做:生产力优先增长原理,和指数增长原理。也可以把这两个原理用一个民间幽默故事来概括,叫吃大饼原理。故事说的是,有个蠢人,饿极了,在店家连吃了六张大饼,还不觉得饱,于是又吃了一张,这下觉得饱了。店家跟他要钱的时候他懊悔地说,早知道第七张饼吃饱了饭,就不该吃那前六张饼了,只吃第七张饼就行了。只要有正常思维听了这个故事人人都会觉得可乐。把这个故事归纳为一个原理,就是说,只有愚不可及之人,才认为前六张饼不算数,只吃第七张饼就能吃饱。但有什么办法呢,右派大笨蛋定律决定了,网上小右们及主流精英们就是这么蠢,像那个故事中的蠢人一样,我们不妨把他们的言论也归纳一下,可称为‘蠢货吃大饼原理’,这些蠢右们拿这个来攻击毛泽东时代,居然不以为耻还得意洋洋。我们懂得了工业化时代的两个科学原理之后就可以这样毫不客气地斥责他们:笨蛋!就知道‘蠢货吃大饼原理’,你懂什么是两个科学原理吗?虽然大多数群众并非像蠢右那样愚不可及,但常年面对污蔑毛泽东时代的‘轰炸’,面对改革开放令人惊叹的经济发展数字,虽然我们举出了大量的事实来捍卫伟大的毛泽东时代,群众还是免不了产生疑惑:你说的固然是事实,但毕竟还是没法和改革开放比呀。所以,大力宣传工业化时代的两个科学原理是非常必要的。让我们先从指数增长原理说起吧。只要是学过中学数学的,都应该知道指数是怎么回事吧?这里面也有个故事。说是古代印度有个宰相,发明了国际象棋,于是国王要赏赐他,让他自己提。宰相‘谦卑’地说,陛下,您只要把我这64个格子(国际象棋的棋盘总共有64格)填满粮食就行。第一格一粒粮食,第二格两粒,第三格四粒,以后每格都是前面那格的一倍。国王大笑,我的宰相啊,你还真是忠心耿耿,连多要点赏赐都不好意思。来人呀,给宰相拿粮食。一开始十几格都过去了,可连一袋粮食还没用完,国王心里暗笑宰相。不过很快,国王就发现形势不妙了,宫里人一麻袋一麻袋地扛来粮食,但要填满后面的每一格却越来越难。最后很明显了,就是把国库的粮食都搬来,也填不满那64格棋盘。最后国王怎么办,历史上也没记载。我们不必去理会故事的真假,但这个故事却形象地展示了指数增长的威力。和农业尤其是传统中国小农经济的发展原理不同,现代工业生产力的发展总体而言是符合指数增长原理的。为什么呢?因为现代工业,呈现出一种类似于使用计算机的‘复制--粘贴’性质,一处成功则可以大规模地复制,基本上摆脱了自然、人力的束缚,能够做到持续高速增长。而反观农业,当代即便是引入了各种现代化手段,仍然不能脱离‘靠天吃饭’的种种约束,没办法持续高速增长。这里的自然条件就是比那里的好,所以这里可以高产,那里就很难高产;老天爷一发威,再怎么想高产也做不到;再比如施化肥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但也有限,并不能多施多少化肥就能多出多少产量,想施多少就施多少;而生产工业产品,多开几间工厂多几条生产线,就肯定多产多少产品,不会有任何疑问。以改革开放为例,通过引进外资,家电一下子就在城乡普及了,还能同时做到大量出口;手机十多年前还是高不可攀,如今则处处可见;但另一方面粮食产量则提高不多。再举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大街上经常看到买盗版盘的,人家电影刚刚放映,那边盗版盘就已经满大街了。这都是指数增长原理的反映。因为指数增长原理是越到后面数字就越大,让人看着眼晕,很容易忘掉前面的数字虽小,但增长率和后面的并没有差别。比如2的12次方仅为4096,而2的18次方则等于212644,看起来几十万了,比4096多太多了,可实际上呢,它虽然是2的10万多倍,但只是4096的64倍而已,差距何其大,而另一方面4096却是2的2048倍!但是人们只看到212644比4096大了20万还多,却忽视了从增长倍数上看,从2到4096比从4096到212644大的多得多的多!!结果212644比4096更能吸引眼球!所以,我们在谈到现代化工业生产的时候,必须懂得指数增长原理,才能不会被让人眼花缭乱的数字迷住双眼,看不到事情的真相。有不少人不懂得指数增长原理,想当然地认为,前面发展快是因为基数低,后面发展慢是因为基数太大。他们说,从100发展到1000,比从一万发展到十万容易得多,因为1000才比100大900,而十万比一万大了九万,九万比九百大一百倍,怎么不是后面的发展更难?而实际上呢,十万只是一万的十倍,1000也是100的十倍,从增长倍数上看,前后并无区别。让我们来看一下事实。不妨先用很多人津津乐道的GDP为例吧。1978年我国GDP为3645亿元,8年后增长为大约3倍,为10275亿元(1986年),再7年后又增长为大约3倍到35333(1993年),八年后即2001年为109655亿元,还是大约三倍,2008年超过30万亿元,仍是大约七年前三倍。完全不符合想当然的基数大增长慢原理。再举钢产量为例,1979年3400万吨,一直到17年后的1996年才突破一亿吨,而只过了7年到2003年就突破了2亿吨,仅仅又过了不到两年就突破了3亿吨,从2005年的35000万吨到2008年就越过了五亿吨大关。根本看不出来吓唬人的所谓基数大增长慢原理在起作用。之所以人们想当然地认为有个基数大增长慢原理,一是因为被那些大数目字唬住了,看着它们就以为高不可攀;更主要的是我们长期生活在农业社会,而农业生产受到大自然的严重约束,很容易就到达了大自然束缚的边界,所以会产生越到后来增长越不容易的现象。但工业生产根本不同于农业生产就在于极大地摆脱了自然约束,因此完全不适用基数大增长慢原理,而是显示出新的完全不同于农业生产的指数增长原理现象,因此基数的大小和增长速度没有什么关系。其实,真正束缚工业化生产能力的是市场消费能力,前些年美国带头大力发展借钱消费,发达国家消费力大涨,于是我国企业开足马力生产,GDP跟着大涨;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借钱消费到了头,各国消费力大降,于是我国企业纷纷停产,甚至老板深夜出逃,生产大降,于是政府转而大力促进内需要增长保八。可见,只要消除消费能力的制约,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就能大体按照指数增长原理不断增长。自然有人会说,那要照你所说的增长下去,岂非没个尽头,难道就一点都不受自然约束吗?当然不是,归根到底,人类还是不能不受大自然的束缚。比如生产汽车要用钢,而炼钢要用铁矿石,但地球上能开采的铁矿石终归有限,到了接近极限的时候,自然就受到基数大增长慢的约束了。但就目前而言,除了能源好像快要看到头了,其它资源还远没有到头。况且这只是悲观派的观点,对乐观派而言,人类终究会找到其它资源来代替当前处于快要用到头的资源,没必要为此担心。当然有人会说,这样下去的话,地球就会被人类毁灭。不过,这只是一种价值观,人类以此来约束工业生产是一种主观主导的活动,和工业生产本身内在的客观规律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二、生产力优先增长原理懂得了指数增长原理,就掌握了理解新中国前后两个时代的一把钥匙,但这还不够。主流精英们攻击毛泽东时代的时候总是说,你看,那时候多么贫穷落后,这也没有那也没有,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固然是事实,也固然表明了毛泽东时代的某些错误,但客观地看,怎样才能实现这有那有全都有呢,是等着天上掉下大馅儿饼吗?这当然不可能。所以我们要进一步了解工业化内部的生产结构,懂得我们所消费的产品究竟是怎么来的,这就是生产力优先发展原理的内容。这个原理,以前也叫重工业优先增长原理,或者按马克思资本论里的说法,叫生产资料优先发展规律,此外,还可以叫基础工业优先增长原理,著名的愚蠢小猪网友则使用了基干产业这个术语,等等,不同的提法,表达的意思差不多。现代工业生产出来的消费品无一例外都是用机器生产出来的,因此要生产大量消费品先要有能生产这些产品的机器,而这些机器相比消费品那是重的多了,于是把机器工业就叫做重工业,而消费品生产则叫轻工业,也就是说得先发展重工业然后才有消费品的大量生产。另一方面,按马克思所说,社会生产可以分成两大部类,一类是生活消费品,一类叫生产资料,后一类不仅包括机器,还包括原材料、厂房等。显然,没有铁矿石,哪来的钢呢,没有钢,哪有汽车自行车呢?所以,得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然后才能生产出生活资料。这样看来,用重工业这个词范围有点窄,但用生产资料这个词,却也过于模糊,比如都是生产轮胎,用于载重卡车那叫生产资料,但用于家用轿车那就叫生活资料,分不清楚。再有,如今信息化日益重要,那算是重还是轻呢,而且计算机既可以当作消费品也可以看成是生产资料,又分不清了。此外,我们知道科技很重要,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属于什么工业又是什么资料?所以我更喜欢赶个时髦,用生产力优先增长原理来笼统称之。你要大量生产家用轿车吗,那就先要发展生产轿车的生产力;你要大量生产各种家用电器吗,那就要优先发展生产各种家电的生产力,等等。总之,是先有生产力,后有大量的现代消费品,所以生产力必须优先发展;这就是说生活用品的丰富程度依赖于生产力的发达程度,只有发展出发达的生产力,才能生产出丰富的生活用品。这个原理就叫做生产力优先增长原理。原理不难理解,但还是要举例来加深认识。比如说要生产自行车,就需要有机器,需要钢铁;但是建设钢铁厂本身也需要钢铁,炼钢需要原料,需要电,采掘原料总不能用手去刨吧,还得需要机器也就是需要钢铁,建设电厂铺设电线也离不开钢铁,这些原料啊,机器呀,钢铁啊,包括生产出来的自行车都需要从这里运到那里,不管是怎么运,公路铁路水路,你得有车有船,还是需要钢铁。所以你瞧,自行车连影还没见到呢,百吨千吨的钢就先用光了。要是只看最终结果怎么一辆自行车都没生产出来,真没效率;要是懂得其中的关系,你就会从整个体系的角度去分析效率问题。因此,没有生产力在先,自行车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而只要发展了生产力,自行车就会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这一点我们在前面的指数增长原理中已经提到过了。三、一个例子上面这个例子只是定性地讲了讲,下面我们要用一个假设的例子,通过数据定量地解释一下为什么需要生产力优先增长。比如要盖房子需要水泥,但水泥是从水泥厂生产出来的,而建设水泥厂同样需要水泥。因此当第一个水泥厂建成后,究竟是盖房子还是建设水泥厂,就面临着选择。而根据生产力优先增长定律,当然要保证水泥厂
本文标题:用一般科学原理认识毛时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83847 .html